正文

zt高僧大德开示:什么是“隔阴之迷”?

(2009-11-30 08:47:08) 下一个
高僧大德开示:什么是“隔阴之迷”?
隔阴之迷, 就是从一个维次空间转到另一个维次空间,而空间维次不同,自然就有差距,所以会把从前的事情忘记了。 但是如果真的是菩萨再到世间来投胎,就是有缘来投胎。 虽然迷一阵子,这个时间长短不一样,各人缘分也不相同;有人时间很短,几年就恢复了,有人要十几、二十年才豁然觉悟。 而这其中也有大菩萨会帮助小菩萨。也有例外的,出胎前,入胎的菩萨也有。

普通人经过转世都会有隔阴之迷,既然如此,即使存在因果报应,但今世的我已然忘却前世的我,来世的我又必然忘却今世的我,则今生之行善或行恶的我,与来生所承受善报或恶报的我之间又有何关系,如此则因果报应虽存亦亡矣。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人因此而敢胡作非为,沦为庸俗的现世主义者。

我幼年也深惑于此,后来才明白,这确实是个很复杂也很紧要的问题。有个很著名的语录叫做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这是正确的,有人就是错说了一字,将“昧”字说成了“受”字,结果就做了五百世的野狐。“受”与“不受”都是在能所之中而言的。“受”的前提是“作”,有“作”才有“受”。“作”是有为法,无明业习的内熏是“作”的动力,所以合理的说应该是“幻作”,不是实在的。一切作为皆是梦幻中事,生死轮回也是如此,成佛下地狱也是如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业力是什么?它是很现实的,它之所以现实,就因为众生在梦中,所谓现实即是梦幻。一个还在做梦的人总是会将梦境认作真实,即使他觉察了那个是梦,只要他没有从梦中醒来,他依然摆脱不了梦境的束缚。只要有所作为,就必然产生业力,当然作为也是包括心念的。业力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就必定感招果报。为什么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而非不受因果?因为因果就是梦中的法则。因果虽然是虚妄的,但因果法则确是与道相合的。道无处不在,因果是道在虚妄中的表现。大修行人是彻底觉悟了的人,是破除了一切虚妄的人,那就是道成肉身。所以你不能说他受还是不受因果,你这样说就是梦话。道就在因果之中,大修行人之行为必然与道相合,故谓之不昧因果。

为什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最简单的说就是万法皆空已非梦境,因果不空还是梦境。一个觉悟者依然会遭受过去生的果报,但这一切都是梦,觉悟者其本身所达到的境界非是凡夫可以揣测的。因为觉悟的境界不在一切心意识里,而世间的一切又都逃不出心意识,只要我用了心意识,只要我开口说话,我也就是梦中人,也就处在因果之中了。可以这样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对梦中人说的。那梦外人怎么样?说不得,说得就一定还是梦中人。诸位当自领悟。

现在接着本题继续说梦话。因果有大有小。迷悟之因果为大,善恶之因果为小。众生无明共业招感得举世沉迷颠倒,乃至生死轮回。这是大因果。因为有轮回才有隔阴之迷,隔阴之迷本身就是众生的果报。众生实在是太愚痴了,将遗忘当作逃避因果的工具。一个患有健忘症的人不思康复,却欢喜可以放纵,只因未来承受痛苦的他可以遗忘现在放纵的自我。众生以为隔阴之迷可以将今生来世的自我变成两个没有丝毫关系的人,也就不用受因果律的约束了。这是严重我执之病的症状。因为众生有此坚固我执的大因,也就必然感得永远沉迷的大果报。你有这个疑问,就说明你的我执甚深,就说明你还不是法器,还不该解脱。没有忘我精神的人是永远不会觉悟的。

是指凡夫死亡之后,神识投生转世,不知自己前世的一段因缘,一概无知,懵懵懂懂,故名隔阴之迷。这是站在凡夫未证成果位来说,业障深重所蒙蔽,智慧被覆盖,佛性(梵语buddha-dhatu)不能彰显所致;如同一面宝镜,宝镜上面有尘埃,宝镜上一旦有尘埃,此镜就没有普照的功能;要有普照功能必须力求拂拭镜面上的尘埃,令其清净无染,那么,宝镜本有普照之功能,当下即生效。
同样理由,凡夫(梵语prthag-jana)有隔阴之迷,若能广修戒定慧,即能息灭贪嗔痴,内心所有一切迷惑颠倒,烦恼习气当下解脱光明,菩提自性自然照耀十方,对过去无始劫之事即能了之知始终,隔阴之迷站在证成果位的圣者是不存在的,通常是指未证成果位的凡夫而言。(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隔阴迷不迷,迷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行人对空性真如本来能把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口说理论程度,而是能保持空性正受(不失空性)到哪里还不昏迷,是平时六识心,白景象心,红增上心还是近成就心。

无上稀有秘密宝,日月经天恒住世,
加被恒沙诸有情,同证本净光佛位。

菩萨圆寂,再转世为人,能知宿世因缘吗?

菩萨类别有五十二阶位,菩萨(梵语bodhisattva),境界高低深浅有异,不可一概而论,若证得法身(初地以上)之菩萨,就没有隔阴之迷,转世为人,能知宿世因缘;若没有证得法身(梵语dharma-kaya)的菩萨,转世为人,要知道宿世因缘,就不是那么容易之事了。(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甲乙二人同修净土,甲发愿说:‘我命终时,一定要求得上品上生,如果是银台和铜台来迎接,就决不往生,愿意再生娑婆。’他的理由是在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修一年。乙发愿说:‘我不求品位高低,眼前能够往生就先往生。’他的理由是菩萨都有隔阴之迷,先了生死,才是最稳当的计策。请问这两个人愿望,谁最可取?

乙最可取,甲好说大话,还不懂得净土的含义。他错在再生娑婆,去取金台,不知道一生西方就不退转,一生候补佛位,怎么还会忧虑取不到金台呢?如果引怀玉大师为例,那就要知道大师誓取金台,仍然在当生。(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问:窥基法师前世是一位自迦叶佛灭法时代修灭尽定,到唐朝时代幸遇玄奘法师取经因缘即转世投胎中国,十六岁中状元,其间迷住假乐,修行如是之久尚有隔阴之迷,那么在修学期间中,神识曾去六道中投胎过否?假使无去投胎,入定之中神识到那里去呢?(耀根)

答:修大乘菩萨,果证七地以上,入胎始无隔阴之迷。修定时间,神识即在定中,定者不动之义,无来无去,可长可短。动尚非定,况入六道。(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隔阴之迷,阴谓色身,即五阴也。由此菩萨,未断三界内之见思惑尽。一经受生,犹有所迷,故云隔阴之迷。许多大根器人,最初亦与凡夫同一迷悖。或遇逢缘,或一闻开示,立地便悟,直同两世人一样。皆因宿世深植善根,未断烦惑。一经转世,便成迷悖矣。以未死为现阴,死而未受生为中阴,受生则为后阴。此后阴且约未死前说,若约受生后说,又名为现阴矣。隔阴之说,指此。(三编卷四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八地菩萨以下转世后都有隔阴之迷
但觉性超过常人,一经闻听,立刻醒悟!!!


隔阴之谜就是指一般人投生后都会出现迷失和忘记前世的现象!!!


为什么我说世间的善恶只是小果报呢?因为它出不了梦境,行大善上天堂,行大恶下地狱,不过是好梦与噩梦之别而已。

总之,一个因为隔阴之迷而不惧因果报应的人,首先他不能解脱生死轮回的大梦,其次他必然堕入无休止的轮回之中,在某些形态的转世中他会遗忘前世,但在另一些形态的转世中他依然会记得前世,两世之间的中阴阶段就是其一。无论他能否记得生生世世的受生,他都将平等承受自己生生世世的善恶业报。最关键的是,他永远不能知道自己是谁,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他往往是缺乏善根的,他不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他甘于沉沦,因为他误认为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本来状态,这是最可悲的。相反,一个追求觉悟的人,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我法二执俱遣,朗朗觉性,彻照太虚,本来无物,何惹尘埃。
千困万惑密疑云,上穷碧落下黄泉,
内外茫茫无觅处,才歇狂心忽然现。

收藏 分享

回复 引用



行愿无尽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行愿无尽 (药师佛大光明论坛欢迎您)当前在线

千万真言功德,融入药师佛专修 . ...

UID3 帖子4166 主题1888 精华32 积分6578 威望6578 在线时间4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3 最后登录2009-11-30
服务人员



帖子4166 主题1888 精华32 积分6578 威望6578 注册时间2009-10-3 2#
发表于 2009-11-13 22:49 | 只看该作者
(二)

印顺法师谈“隔阴之迷”
先说什麽是「隔阴」?什麽是「迷」?
阴是五阴 ——五蕴。我们的身心自体,佛分别为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众生在生死中,只是这五阴的和合相续,没有是常是乐的自我。这一生的身心自体是前阴,下一生的身心自体是后阴,前阴与后阴,生死相续而不相同,所以说隔阴。
迷有二类∶迷事是对事相的迷乱、错误、无知;迷理是对谛理——无常、无我我所、空性、法住、法界的迷惑。
约「迷事」说,一般众生及证得初果、二果、三果的圣者,在从此生到下一生的过程中,都是「不正知」的。如入胎时,或见怖畏,或见欢乐的境界,在胎中与出生时,也这样的不能正知;前生的自己与事,都忘失了。约事迷说,一切众生,就是前三果圣者(阿罗汉不会再受后阴 ),都是有此「隔阴之迷」的。不过三果圣者,初生时虽不能正知,但很快能忆知前生的一切。所以释迦佛的在家弟子,得三果而生色界天的,有的从天上来下,向佛致敬与说偈赞叹。
如约迷理说∶凡夫是迷理的,如不能转凡成圣,是从迷入迷的。初果圣者是能见谛理的,一得永得,是不会再退失的。在入胎、出胎时,虽不能正知,不能现见谛理,但所得无漏智果,并没有失落。如钱在衣袋中,虽没有取出来用,你还是有钱的。所以得初果的,最多是七番生死;得二果—— 「一来」的,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得三果——「不还」的,一生天上,就能究竟解脱。
所以圣者虽有「隔阴之迷」,对解脱生死来说,是绝对稳当的,解脱生死是为期不远的。圣者决不会从觉入迷……


莲池大师祩宏:

古云:声闻尚昧出胎,菩萨犹昏隔阴。予初疑声闻已具六通,菩萨双修定慧,何由昏昧,均未能免?及考之自己,稽之他人,昨宵之事,平旦忽尔茫然,况隔阴乎?乍迁一房,夜起不知南北,况出胎乎?彼诸贤圣之昏昧,盖暂昏而即明,俄昧而渐觉者也;而我等凡夫,则终于昏昧,而不自知也。舍身受身,利害有如此者。为今之计,直须坚凝正心,毋使刹那失照,而复恳苦虔诚,求生净土;生净土,则昏昧不足虑矣。


广钦老和尚开示:

经过隔阴之迷,菩萨也怕隔阴之迷,本师佛,就是释迦牟尼佛,降生为人,他也要十几二十年后,他才能现出菩萨的生命,他本来就是个大菩萨,快要成佛了,在肉身之中还是隔阴之迷,还是要迷很久,所以隔阴之迷是进入肉身的一种障碍,那么你一个菩萨道的修行者,这一生好不容易修到譬如地前几地,下一辈子隔阴之迷下来,根本连自己都找不到,所以你怎样找回你自己呢?就是靠你所称念的佛菩萨,那么这个是明灯,如果没有这个的话,你想在菩萨道上走,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只好赶快修回净土去,不要想在这世间,想要在世间行菩萨道,一定要好好恭念一尊,至少要有一尊,很虔诚的把一尊佛菩或萨,当作你的明灯,那么你这一生这样子,来生再来的时候,你还有机会,你再转世轮回的话,不管你在那一道,你自然有明灯可以找回原来的路,所以念佛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转贴)-----

《药师琉璃光如来》
http://www.bhaisajyaguru.org/
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