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面对逆境,可以这样做

(2009-11-26 07:12:10) 下一个
面对逆境,可以这样做
一、发心的重要

我们应该先思考来听演讲的动机,因为动机对我们日后的方向有决定性的影
响。最纯正的动机是发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我们才能克服内心的无明及种种负
面的想法,进而培养出正面的品格。现在修行,不只是为了今生,或为自己而努
力,而是以生生世世利益他人的想法来修行。这种动机建立在慈悲与智慧之上,
这样才会让我们真正地行菩萨道,并报答众生给我们的恩惠。

我们在累世寻求快乐的过程中,都是只想到「我」的存在和「我」的痛苦。
基本上我们并不明白甚么是真正的快乐及快乐的起因,只是一昧的在「我,我、
我」上面打转。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的痛苦及需要来著想,同
时就会在自己的内心生出长久追寻慈悲、爱心及智慧,这才是真正快乐的源头。


二、为甚么我们会--经历痛苦及逆境?

无明是心处在一种无知、混乱、受善恶行为所控制。因为我们的心长期处在
无明的状态中,才会不断的经历问题、感到痛苦。这些外在的问题永远都存在著,
但是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念,只把问题当做是一种境遇,就不会让自己的心
造成负面的影响,也就不会有痛苦的感受。甚至当心态改变时,所有的逆境及问
题,就可以改变、可以克服了。

世亲菩萨在《入菩萨行》一书中说了一个比喻:地球表面充满了各种尖石、
碎玻璃等。如果我们想绕地球走一圈,而不使脚受伤,我们是不可能找到那么多
皮革来覆盖整个地球的。但是我们只需要一点点的皮革盖住自己的脚底,便可以
走遍天下了。

所有的修行人都是以转念入手而达到解脱的目的。而凡夫的心因为无知、混
乱,所以惧怕,讨厌问题。


三、面对逆境时的三个转念步骤:

1.发自内心的接受问题及痛苦,接受自然界的因果律。

2.不只是接受,还要能像大修行人一样,看到问题及痛苦可以带给我们的益处。
反观凡夫只看到问题的所有坏处。

3.不只是看到问题,还要深信问题,体认痛苦必能给我们种种益处,进而打开
胸怀去寻找及欢迎问题。

圣人也是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管面临多大的问题,圣人永不放弃他们
最终的目标。而我们为甚么还处于无明之中?我们在累世中也接触过佛法及修行
却没有完成,这一定是当我们面临困难时,没有尽力去克服。


四、接受痛苦的方法

a.深信因果、业力

所有的果(痛苦的经历)都是有因的,而这些因都与我们相关连。「业由心造」
在生生世世轮回中,因为有嗔恨、骄傲、嫉妒等种种心念,而使我们造了恶业。
在今世中,当因缘具足时,这些恶业就呈现了果,这个果就是痛苦。

这并不是说,经历痛苦就是因为自己犯罪而受到惩罚;而是说,我在过去,
因心里无知、混乱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种了因),所以不论早晚它的果必然
会来,这是一种自然界的定律。我们越深思业力及因果的关系,就越有清晰深层
的体认,及接受生命中种种的痛苦与逆境。这样受痛苦才有意义,因为我们知道
痛苦不是随便发生的,是起于自心的无明。我们可看清自己不是天生邪恶的,也
不是无辜的受害者。我们是具有佛性,可以改造的人。

佛陀教导我们要以一颗平静、清明、智慧的心来面对逆境。面对逆境时能处
之态然,首先就得了解因果的定律。

b.常观无常

不论是顺逆境,好的坏的都是无常。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这必须透过反覆
思维,深观才能成为坚定的信念。放下执著,随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来待人、待
境。因为执著越多,痛苦就越深。

c.培养耐心、容忍心


没有耐心、容忍心的反应就是生气,起嗔恨心。人会生气是因为别人侵犯了
自己定义中的快乐,所以用生气来保障自己的快乐。但是生气的结果只有坏处。
不但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以佛法来讲,每一个嗔念都会在心中种下一个负面
的阴影,如果不加以净化,就会成为日后的苦因。五分钟的发怒可能造成终身的
痛苦。

耐心、容忍心要靠时间,不断的努力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它们是行菩提道
的重要功课。而嗔恨心则是菩提心的最大敌人。


五、看清痛苦

可以带给我们益处的方法:

1.痛苦是一种恶业成熟的展现,面对痛苦时我们应庆幸今生有能力来承担它,
消解它。从百分之百的排斥,慢慢减到真正的接受它。

2.提醒自己不要再造恶业,因为不愿再种下痛苦的因。

3.提醒自己要赶快训练心,使它更有勇气、耐心,如此当面对痛苦来临时,感
受就不会太强烈。

4.帮助自己培养耐心。只有逆境、痛苦、面对敌人才可以给我们机会培养耐心。

5.摧毁骄傲与我慢心。例如生病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他人的照顾,容我领受
别人的爱心、耐心。骄傲的人是不可能慈悲的,而慈悲心是自己与众生快乐
的真正锁钥。

转念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的,尤其是好的改变需要时间及不断地努力才
能达成。而心的本质却是不断地在变,我们不断地在认知不同的事物。当我们的
心彻底改变之后,不仅只利益自我及家人,同时也利益了所有的众生。

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可以皈依三宝,体悟业力,我们有不可限量的潜力尚
未开发。如果一只蚂蚁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为甚么我不能,为甚么要恐惧、
绝望呢?

*********************************************************************
【录自:美佛慧讯 第五十七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