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首次申奥,我们丢了哪两票?!
(2008-07-31 19:05:31)
下一个
第一次北京申奥失败的那一幕,许多人还记忆犹新。但有一个人从来不说“申办失败”,从那一天到现在,他一直不说这几个字,他总是说“两票之差使我们失去了机会”。他是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常务副主席。这样说,自有他的道理。
萨马兰奇宣布后,现场中国人的表情凝固。此后,这个画面长久地印在人们心上差距不会超过三票
“1993年那次投票前(第四轮投票),我与监票人约好,他过来时眼光对着我,就知道是北京。最后他的眼光有意躲着我,我当时就知道不好。”何振梁回忆说。何振梁1981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卓越的外事活动能力和儒雅的风度,再加上“中国”背景,让他在委员的圈子中十分活跃。申办投票那年,何振梁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已快到退休年龄,他清楚,这恐怕是他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他渴望成功。但任何事情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因素太多太多了。
奥运会申办城市的决定权掌握在91名国际奥委会委员手中,委员的分布情况是:亚洲14名、非洲16名、拉美16名、北美3名、欧洲38名、大洋洲4名。凭着对这些委员的了解,在1993年8月19日北京奥申委最后一次形势分析和决策讨论会上,何振梁谈了他的看法。他说:“至今最有竞争能力的申办城市是北京和悉尼;北京的主要支持者是亚、非、拉美第三世界的委员,这三大洲共有46名委员,他们不可能全部都支持北京,但其中大部分将支持我们,还会有部分欧洲及北美委员投我们的票。悉尼的主要支持者是欧、美、大洋洲的委员,但也不会是铁板一块;北京要获胜,可能在第三轮,如果第三轮表决的结果剩下北京、悉尼和曼彻斯特,那么,进入第四轮时,北京将处于不利地位,但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无论是北京或悉尼获胜,票数将是十分接近的,不会超过三票以上。”结局和他预想的几乎一样。
9 月23日的投票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前二轮投票后,伊斯坦布尔和柏林被淘汰,剩下悉尼、曼彻斯特和北京。第三轮曼彻斯特被淘汰,留下了北京与悉尼在第四轮决胜负。第四轮投票前,主席宣布了前几轮投票的票数。前三轮,北京的票数都比悉尼多。第三轮北京是40票,悉尼是37票,曼彻斯特11票。何振梁知道曼彻斯特的绝大多数支持者将会支持悉尼,北京已经没有获胜希望,他转过身对坐在旁边的第二副主席、澳大利亚委员高斯珀说:“我想我该向你祝贺了。”
必须以微笑面对
晚上8时,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全体委员到体育馆参加投票结果宣布大会。会前,何振梁同奥申委秘书长万嗣铨商量好,万在委员们必定经过的旅馆门口等着,如申办成功有望,何向万微笑招手为号;如没有希望,何振梁将无任何表情和手势。天下着大雨,在约定的旅馆门口,何没有见到万。在体育馆门口,却见万伫立在那里,满脸期待的表情。他们两人的眼睛对视了一下,何振梁很快转过脸去。委员们走上主席台时,何振梁提醒自己,既不能笑容满脸,让人们误以为申办已到手,也不能表现冷漠,流露出任何失败的沮丧。自己必须以微笑面对这次挫折——因为他代表着中国,
萨马兰奇最后一个走上主席台,他把信封当众拆开:“胜利者是悉尼。”北京的竞争结束了,何振梁心里特别难受,尤其是看到台下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同志们似乎凝固的表情时。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挺住,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何振梁大度地向身边澳大利亚的高斯珀表示祝贺,这一幕,通过直播,让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看到了。
会后,身心交瘁的何振梁反复对自己说,坚持住,决不能垮了。他穿过人群,一路还不断对安慰他的委员们表示感谢。回到代表团驻地,他向大家介绍了投票的经过。到房间后,他也尽量冷静地回答朋友们接连打来的慰问电话。深夜,女儿从北京来电话,哭着说她看了电视转播的全过程,她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她说爸爸妈妈多保重,我爱你们。之前,何振梁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放下电话,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了起来。
“八国联军”攻中国那次申办真是一波三折。
霍英东儿子霍震霆参加了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在蒙特卡洛,他对西方舆论界围攻中国的感受很深。他说,外国记者向北京奥申委提的问题,多是政治性的,与体育无关,攻击性很强。当地能看到的电视和报章报道,都在有系统、有步骤地诋毁中国。他形容这种形势有如“八国联军”攻中国。
霍震霆的感受一点也没错。早在2月和4月,柏林奥申委负责人纳夫罗基就先后两次将北京的申办同1989年的那场“政治风波”相联系。德国名誉委员拜茨听说后,认为不能容忍申办中如此攻击对手的行为。在他的要求下,纳夫罗基不得不写信向中国大使道歉。
悉尼的申办负责人麦克吉奥也攻击北京,发动舆论攻击中国的“人权”问题。澳大利亚委员高斯珀不同意麦用政治原因攻击北京的做法,主张友好竞争。后来发现的材料透露,悉尼奥申委曾以75万英镑同英国的一家公关公司签约,由这家公司出版一本抨击中国人权记录的书,并掀起诋毁中国人权的运动。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这是别的国家搞的,不会怀疑到悉尼的头上来。高斯珀获悉这个计划后提出反对意见,说如果这样做将会严重影响澳中关系,一旦暴露,将损害悉尼的申办,后来这个计划没有执行。
英国曼彻斯特也加入了对北京的围攻。1993年2月,曼城申办负责人斯各特找何振梁说愿意同北京达成某种协议,但他的条件让何振梁觉得有些可笑。他建议如果北京先被淘汰,则北京的支持者支持曼彻斯特。何振梁问他能否承诺如果曼城先淘汰时,其支持者转而支持北京?斯各特不敢承诺。何振梁笑着说:“这样的协议毫无意义,而且北京不可能先于曼彻斯特被淘汰。”
6月1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通过决议案,反对在北京或在中国其他地方举办2000年奥运会,要求国际奥委会美国委员投票反对北京。接着,欧洲议会也通过决议,表示了同样的意思,国际上形成了以美欧为首的反对北京承办的圈子和氛围。
西方的阴招
9 月17日上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举行会议。会议还未开始,萨马兰奇就让秘书把几则电讯稿送给何振梁。萨马兰奇在电讯稿上写了拼音的“何”字,并在后面打上了个大惊叹号。何振梁看后大吃一惊。原来是几家通讯社分别发出消息说,北京奥申委一位领导人于8月31日在北京接受澳大利亚特别广播公司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如果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而使北京申办失败,我国会要加以报复,抵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何振梁不相信我们的人会在这个敏感时刻发表这样的谈话,但他又无法立即与代表团取得联系、查清原委。执委会一开始,萨马兰奇就问何振梁有没有抵制这回事,何振梁毫不含糊地表示根本没有。萨马兰奇听后很高兴,立即让人安排在当天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请何振梁去讲话。萨的意图明显,要为中国澄清事实提供机会。有人不同意这样做,但萨马兰奇仍坚持让何振梁去说明情况,他说:“让何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明他在执委会上表明的立场,有何不可?”何振梁知道,萨是在这关键时刻帮北京说话。在中国代表团和何振梁的努力下,所谓的“抵制风波”才没有形成气候。
事后才知道,8月31日澳大利亚特别电视台采访张百发时,他的确对美国国会的行为,表达了十分气愤的心情。他说有一位美国朋友对他说,美国那样对付你们,你们完全有理由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张百发同澳大利亚电视台记者说,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美国进行报复,但我们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们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没有想到澳大利亚方面把这段讲话掐头去尾后播出。他们企图在临近表决之时,突然投下重磅炸弹,遏制北京不断上升的气势,使中国在最后关头难以翻过身来。
那两票原来是埃及和保加利
原来人们猜测,是朝鲜的委员没投中国的票,这猜测可能不对。中国丢掉的铁定两票是埃及和保加利亚,他们都没能到现场投票。埃及委员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本想坐着轮椅来投票,但是医生不同意。保加利亚国内政治局势变化,委员护照被吊销,出不了国。悉尼方面却用金钱收买了两票。9月22日晚,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请某洲的两个委员吃饭,每人给了三万五千美金的支票,公开的理由是,支持你们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1999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申办过程中的行贿行为揭露出来后,澳大利亚自己把这件事情揭露出来了。(文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