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6岁随赴欧考察的父亲游历欧洲,卜居伦敦一年,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一定要学建筑。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选择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因为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主修的还是建筑。她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林徽因又是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 至中曰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 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曰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 岁。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番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林徽因很美。她美得惊世绝艳,广受称羡。
细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高鼻梁,含笑的嘴,瓜子脸非常漂亮,她的眼睛里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和热情。除了长得漂亮之外,会画画,也会作诗,还会演戏。她的善谈是很出名的,很喜欢和人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心得与人分享。她是一位兴趣十分广泛,能力超群的文化名人。她性格非常活泼,天资非凡,她给人的美感不全是她的貌,而是她的神,是她那双凝神的眼睛里深深蕴藏着的美。
林徽因很美。她的美是兰心惠质,风华绝代。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受书香门第家庭的熏陶,承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进教会学校读书,接触了西方文化;随侍父亲旅居英伦,游历欧陆,开拓了自由的视野。当她进入社会,文学铸炼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性格。她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女性,20岁时的林徽因就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
林徽因很美。她的美自始至终,青春永驻。
林徽因的诗《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原载1931 年9 月《新月诗选》)
这三个人的爱情缠绵还真是体现了知识精英们的那种高尚境界,爱而不乱,爱却不舍,真正的典范!
我知道对林徽因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持批评意见的人很多。
可能我对这些事不是特别在乎。我个人觉得这不是林的错,也不是任何人的错。
林徽因对徐志摩有情,但她的理智告诉她:不能和徐志摩在一起;也许徐志摩不能对她忘情,但林徽因是把他当成一个大哥哥来看的;当然,她对他才情方面的欣赏是永久的,他永远在她心头有一块地方;梁思成能够理解,接受这一点,这是为啥他们能做妻妻。
至于老金,林明确告诉梁思成她爱上了金,而梁十分大度,说如果你爱他可以随她去;老金说,梁思成更爱她,很绅士地在形式上退出了,但又一直离梁家挨的很近。他和林有精神上的情谊,他能够给林更多的依赖。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不过,各人可以有他们的自解,不必统一看法了:)毕竟,有些细节我们至今也没弄明白!
1. 和徐志摩的恋情,真是印证了林徽因文理双全的性格,既有一棵浪漫多情的情怀,又能够在复杂的局面中理性的思考。我不清楚,徐志摩的离婚是否还有徐小曼的因素存在;我以为,林徽因做的选择是最佳选择;其实离开你心爱的人,有时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爱,因为无私和奉献是爱情的升华。这一点可以从她把志摩的骨灰放在枕边可以证明;
2. 梁思成的所为的确是100%好丈夫。换了我,我也能容忍林徽因把徐志摩的骨灰放在枕边,因为他们彼此爱过,但没有伤害过;时值当时,人都已故去了,放一张画像及骨灰盒是通情达理的,何况,徐,梁和林三个人都是当时中国的最有修为的知识分子,如果换了常人,可能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
3. 金岳霖真是个爱情至上和纯洁无瑕的真命苦情郞!我想林,梁肯定彼此明白,特别是林和金,可他们能做什么呢,爱只能心领神会,金也真是君子!再多了,我也说不清,猜不透,真希望有人把这一短爱情故事写下来或拍成电影来。
无伦如何,人无完人,我还是觉得林的风彩无限,她的一生透着美艳的,传奇的美丽。
还请雨飞妹妹指教!
来源: 雨飞 于 08-06-26 21:56:00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回答: 风采芳华盖世,文武双全绝艳,一代才女林徽因 由 飘侠 于 2008-06-26 00:05:31
林徽因无疑是才貌双全。她才学上的造诣,她的天生丽质,她举手投足的优雅,她透出的气质,无可比拟。。。
但是,无论多么出众的人物,是否,还是首先人的品行为先?
如果说对她的品行质疑, 好象也过了. 但我一直有个疑问. 她好象理所当然地接受着三个男人的爱. 她有过愧疚吗? 她感到过很不安吗? 她会感觉到她同时在耽误着同样也是出类拔萃的另外的两个男人吗?
她很爱诗人徐志摩, 徐对她如痴如醉, 为她离婚了, 他来找林. 但林一个转身, 嫁了建筑大师梁思成. 她还是接受不了一个结过婚的男人. 感觉她其实爱自己胜过爱任何人.
徐志摩飞机失事, 梁思成去现场取回一骸骨给林徽因, 林把其搁置床头. 梁思成这样的男人无可挑剔了. 但林徽因有曾想过梁会有什么感受吗?
林徽因病逝后, 学界泰斗金岳霖有一天宴请. 席间沉默良久, 金岳霖告诉大家, 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众人无不欷嘘, 悄悄哗然. 才明白金岳霖终身不娶,为的谁.
届时金岳霖已鬓发添霜. 如果说, 众人不知其蹊跷, 林徽因那时能看不出蛛丝马迹吗? 她过意得去吗?
我可能有点挑剔了,但只是讨论,探索。也许我知其一不知其二。。。。。。
别扫了飘兄爱才女的兴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