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象 庚辰(坎下坤上 师)澶渊之盟
谶曰
声赫赫
干戈息
扫边氛
奠邦邑
颂曰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金圣叹:「此象主宋真宗澶渊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入寇,寇准劝帝亲征,乃幸澶渊。既渡河,远近望见卸盖皆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夺气,遂议和。」
一、众解精华
1. 解颂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为击退契丹,宋真宗亲征渡黄河,将士见后欢呼万岁,声震数十里。
※ 澶渊之役(一) 辽兵南侵 御驾亲征
背景:
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幽蓟)16州与契丹。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北伐,收复16州的瀛州(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北),及周边地区(霸州、天津静海等)。979、986年,宋太宗两次大举伐辽[1]皆败。
辽国在萧太后的苦心经营下,力量日盛,1004年大兵进犯北宋。
辽军进犯:
这是辽对宋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入侵,萧太后率军亲征,大军号称20万,深入宋境700里,直扑横跨黄河的澶州[2](今河南濮阳)城下。
真宗被迫亲征:
大宋朝廷上下惊恐,意欲迁都。后来真宗在新上任的丞相寇准的极力劝谏下,被迫亲征到了澶州,被太尉高琼极力「请」过了黄河。宋军见到了澶州北城楼上的黄龙旗,欢声雷动,军兵与百姓立齐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士气倍增。真宗见好就收,撤回了南城。
辽兵闻宋军呼声怯阵。寇准在北城督战,宋军张环用床子弩[3]射杀了辽军先锋萧挞览(擒获名将杨业之人),辽军士气低落。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完全女」:「寇准」的「寇」字,「女」与「寇」中的部分形似而不完全一致,这种象形设谜,也是《推背图》字谜文化常用的手法。
指在宰相寇准的运筹下取得澶州守卫战的胜利,在真宗力主议和时,寇准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立下奇功。
※ 澶渊之役(二) 休兵议和
萧太后见辽军处境不利,担心腹背受敌,也想求和。
宋真宗在离京时,就暗中派曹利用前往辽军议和。因战事激烈,曹一直未能进入辽营。寇准、杨延昭力主北进,乘势收复失地,但妥协派气焰嚣张,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被迫放弃主张。
真宗在澶州行宫又召见了曹利用,授以谈判底线――每年给辽国银绢100万两/匹。守候在宫外的寇准拦住了曹利用,以杀头威胁,把底线定为30万两。曹在敌营置生死于度外,拒不割让一寸国土,还收回了瀛、莫二州的主权,双方以30万两岁币达修好结盟。
曹议和后回见到真宗,伸出三个指头暗示,真宗误以为是300万,大惊,但也只好认了。后来真宗知道是30万,大喜过望,视为奇功。
2. 解谶
【声赫赫 干戈息】:赫赫呼声声震数十里的,契丹气馁,不久停战议和。
【扫边氛 奠邦邑】:扫平了边境战火,奠定了边疆的安宁。
澶渊议和后,辽、宋结盟,保持了120年的边境和平。
3.解图
皇者面南背北,喻指宋真宗;水指黄河;外族人喻指契丹,契丹拱手,主动请和(为何用清朝的官服喻胡人,详见第7象注释)。
二、文征解卦
卦为「师」,下半部分为坎,指水;上半部分为坤,指地。地下有深水,正是澶渊的「渊」字之意,澶州又称澶渊之城。
本卦为「地势临渊之象,以寡服众之意」,正合寇准力排众议,强谏真宗出征之举。卦的大象为「养兵聚众,出师攻伐之象」,本卦对于争端:「宜进不宜退,内心虽忧,但得贵人之助」。与真宗亲征相符。
※ 澶渊之役(三) 澶渊之盟
盟约规定:宋、辽为兄弟之国,两国皇帝以年龄定兄弟的称呼。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10万两银,20万匹绢。双方发展边境贸易。辽就此承认了宋对幽蓟16州中瀛、莫二州的主权。
当时宋朝经济繁荣,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500万贯,是大明朝276年总铸钱量的一半!要知道一场战争单方直接费用就不止100万两白银,30万两岁币不到宋朝年财政收入的0.5%,而且开展边贸后,宋朝每年贸易顺差就在100万两银以上,所以,30万两银帛换来120多年的和平,以及法定的瀛、莫二州主权,是很明智的。
三、嘲笑祖宗,还是被祖宗嘲笑?
不知为何,红朝一些史家对「澶渊之盟」多诋毁,嘲笑宋朝打胜了既不收复失地,还年年赔款。这不能不让人想起红朝……
1.澶渊之战与中印边境之战
「澶渊之战」,防御战的小胜而已,虽然法定获得了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掉的燕云16州的2个州,但14州没讨回,被历史性地唾骂!
而1962年的中印边境之战呢?解放军大胜印度军,把印军从占领的「麦克马洪线」打退到了原来的国界线,随之红朝无条件撤退,还放弃了原来驻守的「麦克马洪线」,再撤20公里。战俘养得白白胖胖悉数送回,还把缴获的车辆装备、武器都擦拭干净,一并奉还。
战士想不通,藏民想不通,全世界目瞪口呆!
印军不但返回原来的控制区,还继续向北蚕食推进,建哨所,修工事,多占了上千平方公里。9.2万平方公里就此丢掉了。
其面积几乎相当于3个台湾,6个科威特,10个英阿争战的马岛。
那是西藏最肥沃的土地,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1200米至几百米,是出产菠萝香蕉的亚热带林地,矿产丰富,水利资源胜过三峡4倍,占据西藏森林资源的80%。如今那是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轻松地养育着印度700多万人口,是西藏人口的两倍。
40年多的繁衍生息,那儿已经成了印度人的家园。别看中国地图上还标明是中国领土,旅游到那里,中国边防军是不许国人「过境」的。
红朝何以如此?本书下部自有辨析。
2.宋朝的「岁币」与红朝的外援
红朝某些史家嘲笑「澶渊之盟」对外纳贡的时候,不会指出宋对「辽弟」的「援助」不及朝廷岁入的0.5%,还有70万银两的贸易净赚。
那么红朝的外援呢?那是国家绝对的机密。但就公开的数字分析统计来看:中国外援比率世界第一,建国之初占财政收入的5~7%,援助阿尔巴尼亚总值55~60亿美元,中国还在饿死人的时候,阿尔巴尼亚用我们援助的粮食喂鸡。援助越南200亿美元,近10年援助朝鲜每年120亿元人民币。任何一个小穷国向红朝伸手,基本不会白伸。
据2002年博讯新闻网报道:中国外援总额已达4800亿美元,59年前有个高峰期,文革渐缓,87年再攀升,江上台到达了最高峰。
毛在位的初期,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承认红朝政权,为了进联合国,然后是为了摆脱抗美援朝的带来的45个国家对中国的禁运,再以后是为了和前苏联争夺社会主义阵营。62年以前的外援的1/3要用在国内,59~61年的大饥荒,4000万人就不会被饿死。毛当时坚持他的「国际战略」,轻描淡写地说:(饿死的人)埋了做肥料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辽国原名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复名「契丹」,1066年又复名为「辽」,1125年被金国所灭。
[2] 澶州:北宋时黄河流经澶州,将澶州城分为南北二城。澶州距宋都东京(开封)近400里,也是后周太祖郭威兵变、黄袍加身的地方。
[3] 床子弩: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用三张特制的大弓做成的床弩,约需百人绞轴张弦,用大锤猛击扳机,可将巨箭射出三里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