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米的博客

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无聊人做无聊事,痴蛮汉附谈风雅。
正文

反光板的使用

(2008-10-10 15:20:11) 下一个

反光板的使用



一、反光板的种类

反光板是个又简单又好用的东西,外拍常用的那种可折叠的携带也比较方便,价格也不贵,在摄影附件里算便宜的。

反光板的形状通常是圆形的,也有长圆形的,拍半身像全身像比圆的更好用。直径从40CM—120CM不等,见过最小的直径只有20CM,那只适合拍花花草草,拍人像至少要50CM的。反正是面积越大的越好用,影楼摄影师常常使用白色泡沫板,原因之一就是取其大。

反光板的颜色常用的是三种:金,银,白。所以市面上两面折叠反光板比较多,一面金色一面银色,或者一面金色一面纯白,此外就是5面反光板,即中间一个遮光板,外面一个套,套的面子是金银色,里子是黑白色(黑色的是吸光板),加起来共五种。

几种不同颜色的特点。金色是本人最喜爱的,它反射的光线是一种明显的暖调,能让被摄者的肤色显得更红润,在晴天傍晚时分,这种色调跟环境的低色温尤其协 调;银色板反射的光线比较冷也比较硬,某些现代感、另类感比较强片子大概最适用。纯白的就不说了,一点也不改变色调,应该是通用性最好的。不过市售折叠反 光板的白色面反光率好像都不高,用金色的那面如果距离2米亮度合适,用白色那面差不多要凑到1米处,不太爽。影楼摄影师用泡沫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其反光率 比白布高。

还见到过一种金银混色和金白混色的反光板,板面上象国际象棋棋盘一样混杂着金银或者金白的色块。

至于遮光板和吸光板,遮光板是用白色半透光的薄布做的,吸光板有用黑布做的,高级点的是一种近似黑纱网的材料。这两样和反光板一样,都是调节光比的手段, 但用法大不相同。反光板通常布置在相机边上或者光源的对面,遮光板则放在被摄者和光源之间,将生硬的直射光变成柔和的漫射光——就象MM们在太阳底下打伞 一样。吸光板其实用的很少,作用是增大光比,布置在哪边得看你想让被摄者哪边变暗。比如MM左脸上已经有阳光,右脸上又有水面或者地面的反光,你可以在右 边加一块吸光板,这样两边的明暗对比就比较明显了。



二、反光板的作用。

最大作用是给MM当凳子,席地而座,还可以当桌子,放放包什么的,这个略去不表,呵呵

其实反光板无非两大作用:补光和制造眼神光。



先说补光。

补光又分几种情况,比如太阳底下人物脸上有阴影,反光板打上去可以消除或者削弱阴影,这是一种。有时候主体上并没有不能接受的阴影,但太暗,拍下来可能使 主体和环境曝光失衡,需要平衡一下反差,也可以打板补光;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晴天在树木或者房屋的阴影下,色温比较高,同时可能有环境反射的冷调光线,所 以主体颜色会偏青,这时用金色反光板补光,增加点暖调,人的肤色就不会那么难看了。



反光板的用法。

反光板怎么用?当然拿手上用了!呵呵。

所以必须要一个助手,或者大家互相帮忙。反光板的调节是细活,有人用架子支着,或者用膝盖顶着,影楼摄影师还经常铺在地上,这都不是正道,效果无法控制。

具体说来,可以从方向、高度、补光亮度来探讨反光板的补光技巧。

关于方向。首先反光板肯定不能背对光源,否则无光可反,这个所有人都会注意到。但是反光板也不是放在光源对面就完事儿。一般来说,不管光源在哪个方向,反光板应该布置在相机和MT之间的连线上——因为真在连线上就把镜头挡住了,所以通常是在镜头光轴的两侧,夹角越小越好。

当然,如果拍摄时是顺光或者侧顺光,反光板就无光可反了,再徒劳地举着它就纯属做秀

如果夹角过大,也就是说反光板离相机与MT的连线过远会是什么结果?——可以想象,会在MT脸上造成额外的阴影。

两侧补光只是最常见的方向,但例外的时候也很多,虽然可以设想若干灵活运用的实例,比如跑到MT背后去给头发打光,但没有图,单凭一大堆左左右右侧侧逆逆的文字很难说清楚,略过,反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关于高度。先想象一下,光线从上面往下照在脸上是什么效果?会在鼻尖、额头这些地方形成高光部位,在鼻子、眼窝、嘴唇下方形成阴影或者暗部,肯定不好看。 光线从下往上照呢?——不用说了,更糟糕,效果接近于术语所谓“脚光”效果。电影上拍特务啊地主啊都这么用光,属于丑化角色的用光,我们小时侯扮鬼吓人也 是用电筒放在下巴上。所以,虽然反光板举的时间长了很累,也得小心,最好不要把放得太低!拍半身尤其全身还好,如果拍大头照整出这么个脚光效果,只能说失败。

正确的高度,通常应该随着MT面部的朝向变化。MM抬头望,板就往上举,MM低头想,板就往下放,MM左顾,板左移,MM右盼,板右移,在此基础上小幅度调整。更简单的办法则是——保持在跟MT面部大致水平的高度上。

关于补光亮度。补光过度的片子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当然,补光不足的也很多,但因为不足,效果等于看不到),也是新手使用反光板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效果非常难看,还不如不用。

实际上反光板的补光亮度是需要细微调节的,并不是把光反到MT脸上或者身上就行,也不是越亮越好,要看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控制的标准不一而足, 有些人喜欢不着痕迹,有些人喜欢强化效果,有时候需要高调一点,有时候需要低调一点。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和背景或者环境的亮度结合起来考虑整张片子的曝 光——如果希望不着痕迹,那么背景就不能欠曝,如果希望强化效果,那么背景就不能过曝,如果需要高调,那么补光和背景曝光量都要充足,如果需要低调,那么 补光和背景曝光量都要少一点。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可以参照影楼人像的标准布光,一般是亮部和暗部的光比为3:1。(这个3:1的单位可不是EV值)

调节补光亮度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距离,二是角度。

距离是指反光板和MT之间的距离。给人像补光时板子一般都在相机的机位前面,很少有在后面而有能够保证亮度的时候。想加强补光亮度则向MT靠近,反之后退,这个简单,问题在于镜头视角的限制,离得近了之后,一不留神反光板就进镜头了,行话叫“穿帮”了。

角度是指反光板上下左右转动的角度。反光板的反光是中心区域亮,边缘部分暗,均匀渐变的。如果想要比较强的补光,就用中心区的反光,想弱一点,就用边缘区 的反光,只需要把反光板“拧”一点,或者说“撇”一点,从最亮一直可以“撇”到没有,这个过程的控制是最细微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并且反复调整,当然对打 板者的耐心也是个小小的考验。

除此之外,两只手把板子挝一点,让它略呈凸面镜或者凹面镜形状,使光线发散或集中,也可以调整反光亮度,懒得挪脚的时候我们经常这样做。

细说起来往哪个方向“撇”也有讲究,比如拍大头照,耳朵是靠近边缘部分的反光,稍微弱一点,鼻子是靠近中心部分的反光,稍微强一点,这样比较合适,如果反 过来就稍显不自然,再比如拍侧半身像,如果脸上是用边缘的补光,胳膊是用中心的补光,搞得胳膊比脸还亮,那就很失败了。等等

(人眼对光线的适应性,也就是宽容度比胶片好得多,比CCD更好得多,所以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明暗反差跟拍下来的照片不同,你看到的反差可能合适,但照片上 的反差可能大得不能接受,正确估计其中的差距需要经验。个人有一个小办法可以缩小这种差距:先看看某个亮处,让瞳孔缩小,然后眯上眼睛,迅速地观察一下 被摄场景,在眼睛还没有完全适应的时候,就可以比较真切地感受到实际反差效果了。如果你的相机有景深预测功能,那么也可以起到类似作用。)

控制反光板亮度的同时,还要注意MT身上的反光情况。这是个细节问题,但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只是因为我们经常太马虎才被忽略。比如MM身上的某个光亮的 饰物,或者微汗的颧骨、鼻尖、额头,都会形成难看的高光亮点,这时应该去掉那个饰物,把汗水擦干,还有些人是油性皮肤,也很容易在脸上形成高光点,需要注 意。如果MT鼻子比较大,或者颧骨比较高,偏偏这些部位又有高光点,那就惨不忍睹了。

(当然,如果MM身着运动装,汗淋淋的模样也挺SEX的。如果你想追求这种效果,不妨学学拍花的办法:含一口矿泉水,朝她脸上使劲一喷——,呵呵。)



三、再说说反光板的眼神光。

反光板的另一大作用是顺便制造眼神光。如果人的脸部前方有很亮的物体(包括天空),就会明显地映在眼球上,形成“眼神光”。之所以说反光板 “顺便” 制造眼神光,是因为个人经验中,反光板在补光的同时很容易形成眼神光,但只想打眼神光、同时避开给人物补光很难,这是个角度问题。

换句话说:只要补光到位了,多多少少都能形成眼神光。如果方向不对,无光可补,基本也就很难形成眼神光了。这就是打眼神光的基本方向。

关于眼神光的大小。 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说法是:眼神光的面积不能超过黑眼珠面积的1/3,但我总觉得那本书太老套,因为不管我自己拍也好、看别人的片子也好,几乎不记得哪张 片子眼神光过大的,倒是经常觉得不够大,尤其是自己拍的时候。我用的反光板是110CM直径的,仍然嫌小。所以打眼神光的时候反光板越大越好,这样打出来 的眼神光才够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是那种水汪汪的感觉了,呵呵。眼神光面积太小的话,或者看起来不明显,起不到提神的作用,或者很生硬,甚至是怪异——找张 人像片子,试着用PS在眼睛上点个小白点就可以看到这种效果。

(倒是在某影楼的照场见过两个巨大的灯箱,基本上就是两面墙。要是用这家伙来制造眼神光,那一定大得过分了!不过人家在那里只拍场景照或者全身照。)

关于眼神光的亮度。这个亮度首先取决于现场光情况,晴天容易打出很亮的眼神光,阴天就很难;其次取决于反光板的反射率,银面自然要比白面来得亮; 最后还有个重要因素——取决于人脸部的亮度,面部越暗眼神光就越显得明亮。假设天气和反光板的条件都不变,MT处在天空下和处在隐暗中,所形成的眼神光亮 度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你想要一个非常明亮的眼神光,就让MT站到屋檐或者树阴底下,反光板从外面把太阳光打过来。

不过也不是越亮越好。如果眼神光又亮又大,看上去是很不自然的,俗称“白内障”,如果又小又亮,那种很“尖”、很“贼”的感觉也不好。而如果只是大,亮度并不高,那就是一种朦胧感,效果还不错。



关于眼神光的数量。

通常只有一个眼神光,因为我们通常只用一个反光板,呵呵。如果用一大一小两个板,就能得到一大一小两个眼神光,效果也不错。如果你仔细 看过自己或者朋友的婚纱照,你会发现有三个甚至四个眼神光,通常三个的多。(由此你还可以大致看出那家影楼用了几个灯,都是怎么布置的,用的是什么样的灯 具。)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种眼神光,反正我觉得比较别扭。

总的来说,户外人像摄影,反光板是制造眼神光最好的工具了,操作很方便,效果之好超过U2之类的外拍灯。

不过,要说最好的眼神光,那肯定不是人造的,而是现场环境比如明亮的天空在心灵窗户上投下的影像,那种自然的韵味无法人造,只等着你去发现!



2 反光板补光跟闪光灯补光有什么差别?

用闪光灯补光,最大的好处是方便,不用携带过多的附件。但是有这么几点相比反光板逊色一些。一是闪光灯补的光太硬,就算是加了塑料盒子,出来的光还是比反 光板补的光硬。二是反光板补光可以事先看到效果,而闪光灯就没有这个便利,拍出的效果如何,要照片洗好才能看到。三是闪光灯如果从正面打的话,容易造成大 平光,如果离机闪灯的话,也比较麻烦。而使用反光板比较容易产生1:3或者1:4的那种常用的光比。四是反光板产生的眼神光比较大,显的很有神,而闪光灯 产生的是一个小点,比起反光板来感觉差了点。五是拍摄人像的时候,经常虚化背景采用大光圈,这时快门速度也提高,而一般的相机闪光灯同步速度只有 1/125S。或者1/250S。所以为了使用闪光灯不得不采用比较慢的快门,同时采用小光圈,影响了背景的虚化效果。而反光板没有这个限制。六是反光板 有多种效果,比如金色,银色,而闪光灯虽然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盒子达到这个效果,但是成本和效果都要差一些。



4 反光板和反光伞有什么差别?可以用反光伞代替反光板吗?

反光伞一般是在室内摄影用的,大多数配合伞灯使用,而反光板在室内室外都有广泛的应用。反光伞一般直径比较小,它将伞灯(或者闪光灯)的光反射(或者透 射)到拍摄对象上起到柔化光线,加宽光源的效果。由于其形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它无法替代反光板的效果,不过在有些情况下,比如拍摄花卉,使用一把柔光伞 也能起到与柔光板一样的效果。



眼神光:

拍摄人像时,不论运用什么光源,只要位于被摄者面前而且有足 够的亮度,就都会反射到眼睛里,出现反光点,从而构成眼神光。眼 睛中显示的反光点,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总是不同的。例如:在室 内拍摄人像,光线从远离被摄者的窗户照射进来,他的每只眼睛里就 会出现明亮的窗影;利用照相机上的闪光灯,就会在眼睛中央造 成细小的白点;而使用反光罩或反光伞,就会形成一个反射区,这种 反射通常偏向一边。

各种眼神光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明亮细小的光表现愉快,范围 较大的光显得柔和,而没有照明的眼睛则宛如深潭。 英国摄影家戈 登。安德森指出,为了拍出上乘的人像摄影作品,在按快门之前,一 定要考虑到眼神光。让被摄者稍微抬起头或重新布置光源,就能确定 是否有眼神光。眼神光应当是平衡的,不能使一只眼睛有光而另一只 眼睛没有光。要检查产生眼神光的光源是不是处于被摄者脸部前面足 够的位置,从而能照到双眼而不至于被鼻子的阴影挡住。如果头部向 一侧转动,眼神光源最好也要随着转动。光源位置不能过高,否则, 两只眼睛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就可能有一只眼睛照不到眼神光。

用作眼神光的光源并不需要很强的功率,但必须注意要同环境协 调。安德森认为,就个人而言,他宁愿选择自然光作为眼神光光源。 在室内,最好试用超过肩膀的窗户照进来的光线制造眼神光,即使它 不是主要的光源也宜这样。在室外,用反光板比用辅助闪光灯要自然 得多,尤其是拍摄特写照片。 还要设法避免眼白对主要光源的反 射,它仅仅能无味地泛着白光,会使人的眼睛失去平衡。



另外一篇也不错:

眼睛对于人像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眼睛的确反映着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内在情感。天真的眼睛,纯洁无瑕;慈祥的眼睛,温柔善良,待人友好;平庸的眼睛,肤浅 空洞......我们从眼睛中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人的格调、气度、仪态、素养、神经类型及其整个的面部表情,以致全身的举止动静。在形容一个人外貌的时 候,常用这样的说法,或是“容光焕发”,或是“苍白失神”,或是“含情脉脉”,或是“低眉含嗔”,细细分析起来就不难发现,这里实际上都是在说眼睛。“容 光焕发”主要指的是人的眼睛所传递出的“光芒”。在人像摄影中,若要使人物的眼睛具有魅力与神韵,这就要依赖于眼神光了,眼神光说白了就是被摄人物眼睛所 反蚋出的照明光源的影像。

造型眼神光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三种方式较为常用:点光源造型法.柔光箱造型法和反光板造型法。

★ 点光源造型法:就是利用钨丝灯等点光源照明灯具,来造成一点或多点眼神光,其形状为明亮的“点”。当人物的眼神光只有一点时,要尽量点在黑眼仁的略靠上一 些的地方,如果点的过偏或过下都会造成人物眼神显得很散。点光源眼神使眼睛显得目光犀利、敏锐,利于表现威严的眼睛。自信且有权势感。

★ 柔光箱造型法:利用柔光箱造成人物眼中出现矩形等形状明确的亮斑,从而使得人物的眼睛具有了更好的立体感,眼神也更趋朦胧,韵味十足,此种造型方法在商业人像中应用极为普遍。 ★ 反光板造型法:在户外明朗阳光条件下拍摄逆光或逆光人像,以及较为阴沉的天气拍摄散射光人像时,我们都可以利用反光板来造型眼神光,我们都可以利用反光板来造型眼神光,使得原来较为沉闷的画面变得活泼一些。

  当然,眼神光的数量也易过多,亮度要适当,不宜过于明亮,否则眼睛应有的神韵会丧失殆尽。在许多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已变成了两颗晶莹剔透的“玻璃 球”,这种眼神的照明法易给人造成失神、俗气的印象,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性格特点就更无从谈起了。另外,要注意两眼的眼神光点数目要一致,否则易给人感觉 被摄者眼睛的缺陷,破坏了人物形象。同时在拍摄中,应尽量调动被摄者的眼球更有一定的转动,不要一味地处于正中,呆滞地望着相机,要让观众感觉你所拍摄的 人物也在“看”,眼神很活,从而体现出画中人物的生命力。

  在表现眼睛时,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眉毛。荀慧生说过:“瞟,眉有三挑!”其实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古人说:“凝目,两点春山满镜愁”, “两点春山”指的就是眉毛,真要少了这“两点春山”,“凝目”还有什么神呢?总之,眉和眼是不可分的。眉,可以帮助眼睛“说话”。



种类:
金,银,白
金色是本人最喜爱
纯白的通用性最好

补光:

脸上有阴影
主体太暗,和环境曝光失衡
色温高,用金色反光板补光

方向:

布置在相机和MT之间的连线上,通常是在镜头光轴的两侧,夹角越小越好
如果顺光或者侧顺光,就无光可反了
灵活运用,跑到MT背后去给头发打光


高度:

从上往下照,鼻尖、额头形成高光部位;鼻子、眼窝、嘴唇下形成阴影或者暗部,肯定不好看 从下往上照,拍特务、地主都这么用光 随MT面部朝向变化,抬头,往上举,低头,往下放,MM左顾,左移,MM右盼,右移 更简单的办法则,保持在跟MT面部大致水平的高度上

亮度:

影楼人像标准,亮部和暗部光比为3:1(不是EV值)
一距离,二角度
较强补光,用中心区的反光;弱一点,用边缘区的反光 呈凸面镜或者凹面镜形状,使光线发散或集中,也可以调整反光亮度 拍大头照,耳朵靠边缘部分反光,稍弱,鼻子靠中心部分反光,稍强 观察实际反差效果,相机景深预测功能可以起作用 MM身上的光亮的饰物或者微汗的颧骨、鼻尖、额头,都会形成难看的高光亮点

眼神光:
只要补光到位,多少都能形成眼神光。如果无光可补,很难形成眼神光
眼神光的面积不能超过黑眼珠面积的1/3,但太老套
110CM直径反光板,嫌小
打眼神光的时候反光板越大越好,打出来的眼神光够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是那种水汪汪的感觉了 晴天容易打出亮眼神光,阴天很难;反光板的反射率,银面比白面亮
面部越暗,眼神光就越显得明亮
如果要一个非常亮的眼神光,就让MT站到屋檐或者树阴底下,反光板从外面把太阳光打过来
如果眼神光又亮又大,看上去是很不自然的,如果又小又亮,那种很“尖”、很“贼”的感觉也不好 如果只是大,亮度并不高,那就是一种朦胧感,效果不错 通常只有一个眼神光

最好的眼神光不是人造的,而是现场环境比如明亮的天空在心灵窗户上投下的影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