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古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孩子的成功99%靠的是妈妈

(2008-01-10 15:52:34) 下一个

文/莫儿

她出生在韩国一个名声显赫的富足家庭,
19岁的时候,她向父母宣布:“我不要你们一分钱,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美国完成学业。”于是,青春年少的她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远赴他乡开始了独自在美国的艰难求学生活。

    来到美国,她看到很多留学生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做出了越轨的行为,而她始终牢记着父亲的一句话,那就是“行动靠自觉”。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满手的老茧让人不能相信她竟是韩国名门的小姐。她就这样坚持着,不仅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大学的教授,而且遇到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 

从名门小姐到三个孩子的母亲 

    在美国留学的生涯里,她的那场恋爱充满了冒险和牺牲。她爱的这个男人是3个孩子的父亲。如果说,这是一个需要爱的男人,更不如说这是一个需要爱的家庭。天性善良的她完全被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震动了,她的内心完全被母性的力量推动着。“真不能想象一个男人带着3个孩子是多么的艰难。”由于孩子们的父亲工作繁忙,这些孩子不得已经常托付给别人带养,过着动荡的生活。

    本应是花前月下的恋爱,在她这里却变成了一次次爱的奉献,3个孩子对她表达出了比父亲更强烈的依恋。每次,约会结束时,3个孩子都紧紧拉着她的裙子,不让她走。她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孩子们渴盼她的目光。“正是因为这3个孩子,我才下决心同他结婚。如果我舍下这3个孩子,我的心里将会永远有一块放不下的石头。”几乎是带着神圣的使命感,她像圣女一样迈向了婚姻的殿堂。

    从她戴上结婚戒指的那一天起,她也成了3个孩子的母亲,承担起繁重的养育责任。这真是比打工留学更为艰苦的人生里程。摆在她面前的不仅是孩子们日常起居带来的繁琐家务,还有更为难以应付的教育问题。要知道,那时的她还只有20多岁,对家庭生活一无所知。这么年轻的她要面对新婚的丈夫和年幼的两个女儿1个儿子,这巨大的挑战不是能用婚礼上的鲜花来驱散的。

    由于3个孩子从小失去了母亲,又经常被托付给别人带养,他们对新诞生的家庭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3个孩子不懂得互相谦让,经常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他们任性而散漫,对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二儿子,因为是早产儿,并且小时候受到过心理刺激被心理医生告知精神上有创伤。面对这无边的困境,她真是陷入了绝望。这时候,她终于明白了父亲以前对她说过的话,“所谓养育孩子,并非照顾好他们的衣食起居那么简单。”

    从来不服输的她又想起父亲的一句话:“无论你多么小,都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婚姻和这个家庭,就一定要把它承担起来。她下决心成为这3个孩子的良师益友。尽管她做了种种准备,但是心里还是十分紧张。3个小家伙看上去是小不点儿,但是个个人小鬼大,大女儿爱丽丝甚至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婆婆”。

    第一天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她把碗碟放在桌子上,刚转身就听到碎裂的声音。原来是大女儿爱丽丝和儿子彼得把碗和盘子拿起来往地上摔。她把孩子们叫到身边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自己可怜吗?”孩子们想不到她会这么问,全愣了。看到3个孩子点点头,她接着问:“那你们觉得爸爸可怜吗?”大女儿爱丽丝回答:“爸爸也很可怜,妈妈那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我们。”她又问:“那么我呢?”孩子们含着泪水说:“和爸爸结婚后,要照顾爸爸和我们,你也很可怜。我们全家都是可怜的人。”说到这里,她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们一起哭了起来。“是啊,我们都是可怜的人,可怜的人在一起要更加珍惜生活,对吗?我们要努力在一起,变成幸福的人。”

    几天以后,孩子们之间的战争开始打响。不是这个哭了,就是那个扭打成一团。客厅像个大垃圾场,孩子们从不把自己弄乱的东西收拾好。孩子们不懂得家庭的意思,更不了解家人要相互关爱。她开始一点一滴地教孩子们学会理解他人和帮助幼小。她让孩子们轮流打扫卫生,爱丽丝病了,她就对爱和姐姐吵架的彼得说:“姐姐病了,你可以代替她打扫卫生吗?”彼得显得犹豫,因为他从不懂得帮助别人。就在彼得犹豫的时候,她大声宣布说:“彼得今天愿意替爱丽丝打扫卫生。爱丽丝你听见了吗?”彼得为了让姐姐看到他的表现,就努力认真地帮助姐姐打扫了卫生。爱丽丝看到弟弟的表现,非常感动,她第一次对弟弟说了“谢谢”。而彼得听到姐姐的感谢,非常开心。从这小事中,姐弟之间懂得关怀别人、感谢别人是件幸福的事,从此,3个孩子之间开始了互相帮助。

    有时候,惩罚在教育中是不能缺少的。孩子们爱把摔盘子和碗当作好玩的事情做。她就对他们说:“谁摔坏了碗,谁就没饭吃。”孩子们于是不再拿摔东西当游戏;当他们中有一个打架时,妈妈就三个人一起惩罚,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禁止他们外出。每次她都对他们这样说:“如果你们忘记了我们是一家人,这就是最大的错误。家庭就是相互忍让、相互关怀。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是一家人。” 

    她曾经因为委屈而偷偷流泪,但也因为获得幸福而开怀大笑。不管多难,她决心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们。第一,从不强求孩子做什么;第二,做好自己的事,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好妈妈的敏锐把“问题”孩子变成天才 

    因为丈夫的学术工作相当繁重,365天有280天在外面参加学术会议、报告会和演讲,几乎无法顾家。仅仅依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一家五口每天只有5美元的生活支出。在艰难拮据的生活中,她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每年几乎都要住一次医院。就是这样,她也没有退缩,她仍把最新鲜的蔬菜和蛋肉留给孩子,自己吃冷冻食品。一分钱她掰成两半花,但是哪怕兜里只剩下一美元,她也会作为奖励带孩子们去看电影。她知道,孩子们太缺乏爱了。所以,她每天都拥抱他们3个,陪他们聊天、睡觉,3个孩子甚至会为谁和妈妈一起睡而争吵。

    她回想自己的童年,发现父亲苦读的身影对自己是最大的教育。于是,她决定自己先起表率作用。每天回到家,她做完家务就读书,从不外出约会,也不看电视。孩子们看到妈妈这样认真学习也跟在她身边读书。大小四个人经常比赛谁读的书最多,离家最近的图书馆成了全家常去的地方。 

    但是孩子们的问题还是陆续暴露出来。小女儿南希尽管并不笨拙,可是十分自卑。针对小女儿的问题,她在写论文的时候就叫南希帮她打字。南希把打字当成了游戏,她非常高兴能成为妈妈的助手。最后,妈妈所有的讲义和论文都是出自南希的手指,这让南希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南希16岁的时候,在众声喝彩中,作为年龄最小的考生进入了耶鲁大学法律系,成为天才少女,并且最终成了一名国际律师。

    儿子彼得的成长要比姐姐和妹妹艰难得多。幼年时期的他要比姐姐和妹妹反应慢,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经常自己待在家里。小学时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他更是经常在放学后补课。丈夫曾经安慰她说:“对彼得要更耐心,他是早产儿,先天不足。”她在长期苦闷之后,开始仔细观察儿子的细节。 

    一天,彼得在厨房里观察她整理餐具。他看着妈妈把重的餐具放在柜子的高处,把轻的餐具放在柜子的下面,就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把那么重的餐具放在高处呢?把轻的放在高处,把重的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不是更好吗?” 

     她十分惊讶地看着儿子,忽然发现彼得其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另外一件小事更证明了她的看法是非常正确的。那就是丈夫曾经非常苦恼地对她讲,彼得经常沉溺于科幻小说,而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一次放学后,孩子们在地板上开心地玩着一种游戏。她问孩子们:“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孩子们告诉她这是彼得发明的一种游戏。她问彼得怎么发明的?彼得说是从科幻小说中获得的灵感。她心里明白了,彼得不是那种能应付各种现实问题的孩子,但是,他却有着惊人的专注力和观察力,他善于琢磨和发明,这是普通孩子不具备的天才潜质。 

    有了这样的信念,她抛弃了过去所有人给彼得的评价而认准了自己的发现。她开始表扬彼得的每一点成就,并且不再把他锁在家里而是带他出去,让他广泛接触社会,扩大他的观察视野。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彼得在自然科学,特别是在数学上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上高中的时候,他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美国科学大会,并且得到了发明奖。后来,彼得在耶鲁大学学经济学,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 

    而现在,彼得已经是曼哈顿大街上最出色的企业家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在儿童时期,如果没有妈妈的发现和鼓励,可能永久深陷在“有精神问题”的断言中,而成为“残障儿童”这个名词的牺牲品。 

    当大女儿爱丽丝和彼得先后进入哈佛,小女儿也进入耶鲁大学后,孩子们从心底感谢妈妈带给他们受益无穷的童年生活。就在3个孩子考上大学离开家的那一天,她送给他们的都是一双毛袜子。这双毛袜子曾经补了又补,是孩子们童年的记忆和缩影。她这样告诉孩子们:“在穿这双毛袜子的时候,要仔细体会脚底粗糙的感觉。这样,无论你身在何处,处境怎样,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一个成功的妈妈,她觉得,如果希望孩子成功地开创未来,那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认识现实。   

好妈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3个孩子如今都成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年人了。在教育他们成人的过程中,她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作为母亲,每时每刻都要有冷静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她从来不盲从地相信任何一本教育学家的著作,她认准了“你接受的教育理论、方法越多,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越不知所措。”她的家庭教育从厨房开始,她和孩子们一起择菜、洗菜、让孩子们学习观察和劳动;带孩子们去超市,让他们来选择5美元一天的生活应该如何安排。让生活教会孩子,让现实教育孩子。因此,孩子们就会认清自己是什么人,牢记自己的家庭和出身。

    在他们家里,有一个园子,那里种满了她喜欢的各种花草树木。当她把各不相同的种子播到土地里的时候,长出的幼苗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只有小苗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才有可能成活。如果小苗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它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可能。被撒在好位置的种子比那些环境差的种子更容易成活。而同一种树,经常修剪的比从不管理、或管理很差的要长得好。但是,对于施肥,却是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肥料。若是施了同一种肥料,有的植物受到了营养的滋润立刻壮大起来;而另一些植物反而受不了这样的营养枯萎下去。 

    由此,她得出了教育孩子的心得:所有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需要妈妈在幼年和儿童时期加强诱导和帮助。如果有一个辛勤而懂得教育的妈妈,那么这个孩子就有了良好的家教环境,他就比别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如果妈妈不理解孩子、甚至没有一点科学的家教方法,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无法健康成长。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不能通用一种模式和理论,所以没有哪本教科书可以叫天下所有的妈妈奉为圣典。每一个妈妈都应该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你的孩子是与别人的孩子不一样的,所以你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什么理论原则,而是凭着一个母亲所固有的本性和直觉。当然,这并不是对一些普遍理论的全盘否定。从这些理论中吸取一些适用于自己情况的知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学习这些理论学说的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是说,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分清哪些内容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内容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她的3个孩子在幼年时期都没有与众不同的才能,他们看上去是那么平凡,甚至还有某种缺陷。但是在妈妈的发现和帮助下,他们都成为令人羡慕的青年才俊,考入名牌大学,成为事业有成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位母亲的伟大,成就了出众的孩子。如果孩子能努力1%,那么母亲就要努力99%,因为好孩子99%的成长是靠了妈妈的影响和塑造。

这个真实故事里的她,就是已故韩国总理张泽相的第三个女儿、匹兹堡大学历史硕士、乔治敦大学历史博士、夏威夷大学教授、在美国创办了英韩双语教育、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张炳慧女士。而她的3个孩子是有着中国血统、住在美国、由韩国妈妈教育成才的南希·张扬、彼得·张扬和爱丽丝·张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