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红月

夕阳下山变蓝了月染红了
个人资料
正文

试论美国新国际关系准则(ZT)

(2009-01-22 22:10:09) 下一个

by 石卓然 (2009120 迈阿密)

=====================================

红月按:本文作者是我的老朋友,是一个绝对的才子。写诗、写文章、写剧本样样都来,而且还相当高产。演讲更是他的长项。如果你认为他是文科出身,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理科博士,是个驰骋在商场上成功人士。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的‘副业’,是他的‘业余爱好’,用他的话来说:是调节繁忙‘正业’中的手段,是另一种休息。他有许多爱好,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是杂家。但我认为,他是‘杂’的很‘精’的那类。他的大脑几乎从不休息,逻辑思维部分疲劳了,就转用形象思维部分,他说:这叫倒班休息。一直很纳闷,一个人如何总让自己保持永远高效工作状态呢,不得不佩服。

这篇文章就写于他在迈阿密开会期间,由美国新总统上台而感发。

======================================

 

问题的提出:21世纪之大势所趋

 

在讨论奥巴马新政之下的美国国际关系准则之前,有必要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之大局和大趋势做出推测。与20世纪相比较,新世纪的发展格局出现两大新要素。其一,美欧日发达国家集团进入下降态势的老龄社会形态;其二,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在社会老龄化进程中,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与世界事务时,逐渐显现出更多的理性和成熟的多边思维与和平意愿。在21世纪,这种多边思维与和平意愿将逐渐成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原则的主导力量。

 

历史经验证明,东方大国的强盛为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与和平发展。历史将再次证明,中国在21世纪的重新崛起与文明复兴是一个和平的过程。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复兴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和平性质所决定了的。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判断: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的大和平时代。本文以这个判断为基础,对于美国国际关系准则的现状做出分析。

 

1.新时代的双边关系原则

 

21世纪这个大和平时代,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更多的表现和落实在经济利益之上。

 

1)遵守双边和多边原则,避免单边行为

 

在高度相互依存,高度相互融合并在此方向上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任何单边行为并不能成功且具有危险的原因是,尽管任何行为都可以是单边的,但其结果决不会是单边的。双边或多边的行为是理性的负责任的并将成为21世纪的国际关系的主流。

 

美国需要认真考虑放弃单边的“民主”与“人权”思维,需要认识并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民主与人权进步的独立,和平,有序和渐进的过程,不可揠苗助长,不可越俎代庖。美国特别需要放弃以王者自居,独断专行的态度和方式,并汲取布什总统当政期间的种种教训。

 

中美关系在21世纪将会成为影响甚至主导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因此,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但应当考虑双方利益,还要考虑中美之外的多边利益,即国际社会的普遍利益。这是国际社会的领导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2)天下为公

 

负有领导世界责任的大国,必须做到天下为公。不如此,便没有人类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可言。

 

作为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能大而忘公,不能强而忘公。如果把世界领导者的帽子带到自己头上,便须以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节和大局来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每一天发生的事情。

 

对于一般世界事物的判断,须遵守以下原则:都是有益,需分大小;都是有害,需分轻重;大而为公,其难不难;小而徇私,其节不节。

 

在政治上,应当避免将美国的两党相争,延伸到美国之外,若如此,难免不是假大公济小公,实为济大私;难免不为顾及美国的利益而牺牲别国的以至世界的利益。这是一个世界领导者所不齿的事情。

 

3)时势重于制度

 

人类文明进步始终伴随相对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相对落后制度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须尊重历史与文化的选择,不可以武力或压迫实行之。尊重历史与文化的选择即承认政治运作的尊时守势,即承认时势重于制度。其原理在于,时势可以转移制度之优势。顺应时势者,收功半利倍之效,是智者之所为,是一个好的世界领导者之所为。

 

4)切勿一厢情愿

 

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中国与美国都犯过许多一厢情愿的错误。对于中国来说,最近的例子是为惩罚德国而奖励法国,但随后在西藏问题上对法国大失所望。美国犯的错误远多于中国,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在外交上取守势,而美国则取攻势。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性与负责的国际关系的基础是公平与公正。而实现国际关系的公平与公正的首要原则是实行单一标准。衡量单一标准的原则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言行如君子

 

君子善其言,君子良其行。行君子之风,而不互相猜忌,不耍小聪明,不搞小动作,不恶言相向,不以势压人,不嫉妒对方。大家大国大人大气概,大大方方的行事,大大方方的做人。

 

7)就事论事

 

   勿将事情与情形随意政治化。应当充分认识中美两国文化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上的差别,勿将个人言行混同于国家行为,勿将集团的利益混同于国家利益。

 

   就事论事,给对方留有时间,给对方留有余地,给对方留有方便,给对方留有面子,给对方留有退路。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求。

 

8)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在许多情形下,有为得其虚,无为得其实。

 

9)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是政治与军事艺术的最高境界。

 

10善待诸侯

 

这是王者之风。

 

2.美国需要减少对中国与世界判断中的失误

 

在近代历史上,美国对于发生在本国事情的判断正确的时候多于对于发生在别国事情的判断;对于西方世界发生事情判断正确的时候多于对于东方世界发生事情的判断;对于简单事情判断正确的时候多于对于复杂事情的判断;对于非意识形态判断正确的时候多于对于意识形态的判断。判断上的失误可能由于心态上的问题,也可能由于方法上的问题。对于事情本身的不了解或者更为可怕的曲解几乎存在于所有判断失误的错误中。

 

美国对中国判断正确的典型例子是尼克松总统在苏联与中国之间正确的判断出谁是敌人而谁是敌人的敌人(即有限的朋友),并据此确立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准则。

 

而今天在美国仍有许多人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意识形态或政治信仰相混淆,并幻想中国会像苏联那样在一夜之间发生社会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大崩溃。这个典型的判断上的错误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本本与教条。其实这些人们并不清楚苏联与中国之间存在什麽样的区别,以及苏联毁灭的全部原因是什麽。美国的国家利益将会为基于有关中国的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判断失误付出代价。

 

在很多情况下,美国在对事情判断上发生错误的根源在于对事物判断所奉行的“面具主义”:带着和自己的面像一样或相似的面具的人即是朋友,反之便是敌人。这是十分的政治浅薄。

 

3.美国需要消除短视者的优越感

 

对于人类近代文明8000年的文物历史而言,美国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个无历史可言的短视者。人们可以在许多重大的多边国际问题的态度上看到美国的短视者的优越感。

 

短视者的优越感是一种莫名奇妙的优越感,它最终将引导短视者走向保守和封闭。短视者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      内在与外在的不平衡心态

·      政治与经济,经济与文化,文化与历史,历史与哲学之间的不平衡心态

·      井底的蛤蟆自认为世界只有美国那么大

·      缺乏对别人的理解,一厢情愿,连做好事都强加于人

·      强行割裂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原则

·      多重标准

·      单边心态

·      少有耐心

 

5.美国需要消除冷战心态

 

冷战心态的核心是认定这个世界的大国或者大国集团之间将永远保持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冷战心态否认大和平时代的可能性,否认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长期稳定的和平共处互助互利的可能性,否认在国际政治当中共嬴或多赢(没有输者)的可能性。冷战心态需要至少一个敌人的存在来支撑。冷战心态亦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为军事工业寻找发展理由的心态。

 

21世纪这个大和平时代,人类社会依然面对敌对势力的挑战。这些敌对势力是人类的公敌而不是依据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种族,等等传统方法来定义和区分的。

 

6.美国的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

 

依将来的观点看问题,美国保持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依赖以下四个条件:

 

·         保持核权威

·         不发生毁灭性自然灾难

·         避免进入老龄社会

·         大幅增加人口(6亿?)

 

在全世界范围内彻底消除核武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核武器的彻底消除在两种可能下发生。第一种可能是,区域性的核冲突引发全世界几十亿人民参与的反核武器和平运动。人民的和平运动最终导致全世界国家的政府签署彻底消除核武器的人类无核宣言。宣言将制造,存储,和使用核武器者列为反人类第一罪行。人民被从核威胁之下永远的解放出来。第二种可能是,当地球气候突然变冷时,人类必须将所有的核燃料用于发电,从而导致核武器的消除。

 

7.中国人民是美国人民的好朋友

 

在追求独立,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基本原则上,年轻的美国与新兴的中国并无根本的矛盾与冲突。而对于实现上述理想的方法与道路方面的不同之处亦处于弥合中。

 

中美两国人民和文化之间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亦非敌对性质而是互补性质。这就是说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完全的理由永远做朋友。而美国与中国的永远友好则是对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事业的伟大贡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