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司徒雷登魂归故土杭州

(2008-11-30 10:05:13) 下一个
司徒雷登魂归故土杭州

杭州耶稣堂弄是一条市中心的小弄堂,1876年6月,美国来华第二代传教士司徒雷登
曾出生在这里。弄堂里的银杏和榉树留下了他小时嬉戏的身影,藏在住宅楼群中的
那幢两层小楼作为他的故居已于三年前对公众开放。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一文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的名气也因此比在他的祖国美国还要大。
2008年11月16日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
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
甚于是一个美国人”。他的墓碑上只简单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
首任校长。

司徒雷登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话,也曾和小伙伴玩耍在西子湖畔的坊间里巷。
11岁时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曾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
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他结婚
后携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
这个他出生的地方又一次成为他新的起点。之后三年半里,他先后在杭州及周边
地区传教、到教会学校任教。此外,司徒雷登还参与了之江大学的筹建工作。1919年,
他成为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并主持燕大校务工作达27年,1946年~1949年他曾任美国
驻华大使。1946年,司徒雷登先生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并拿到
了象征荣誉市民的金钥匙。如今,这把钥匙还静静地躺在耶稣堂弄司徒雷登故居。

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司徒雷登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处
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仑美奂的新校园(即当今北大校
园燕园),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少虞、顾颉
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
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


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
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
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甚至亲自带领学
生上街游行,高呼抗日口号。谢冰心,黄华,余英时,周南,赵复三等,都是燕大
前后校友。


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
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和华北地区英美人士一同被日军关押在山东潍县集中营
(长老会乐道院),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获释。这期间燕大也被迫迁往成都,借
用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园。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
直到离开中国。



  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约翰是位牧师,1869年来到杭州并开始在此传教,直到1913年
去世。他的母亲玛丽随丈夫来华后,热心于教育事业,曾创办女子学校。夫妇二人
和司徒雷登的一个弟弟都葬在杭州九里松墓地。司徒一家和杭州可以说是结下了不
解之缘。

  
1946年7月11日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任期恰好是整个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
-1949年)。同时仍担任燕大校务长之职。当时有人这样评论:他“既是政客又是
学者,既是狡猾的对手又是温馨的朋友”。不过,作为一名外交界的新手,却要应
付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一厢情愿地希望能将二战结束后的中国引向和平建设的
方向,当然,他的努力既不可能被国共双方所真正接受,也未得到美国政府的信任。
一些评论认为,司徒雷登在政治方面过于天真,是一个失败的外交家。

1949年4月,共产党军队攻占南京,他没有像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大使一样随国民政
府南下广州,而是坚持要留在南京美国大使馆。直到8月2日,司徒雷登才被迫离开
中国返美,随即退休。据说在他离开中国前夕,曾经和中国共产党高层秘密接触,也
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事宜,但是被提前召回,未能成行。
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
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这篇文章还曾经被收入中学语文
教材,“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在中国成了声名狼藉和失败的代名词。因此在1949年
后成长起来的中国大陆人中,普遍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

回到美国后,他先被国务院下了“禁言令”,后来又被麦卡锡主义者骚扰。患了脑血
栓,导致半身不遂和失语症。于1962年9月19日在华盛顿病故。他一直希望能够将骨
灰送到中国。时隔46年之后,这一愿望才终于得以实现。
历史学家林孟熹这样评价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他那样,曾长期
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

  司徒雷登先生骨灰安放仪式上,司徒雷登先生秘书傅泾波的后人、美籍华人傅
履仁老先生说:司徒雷登先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回到中国是他最
后的心愿。今天,中美关系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了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求
同存异。美国驻华大使雷德说:中国是司徒雷登先生热爱的国家,他出生在杭州,
今天又回到这里,完成了他的人生旅途。他相信教育是加深两国关系的重要途径之
一,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变化,他一定会非常高兴。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说:今天,
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人民在文化、经贸等各方面的
交流日益加深,这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

  钱江边,西湖畔,这位杭州出生的美国名人,终于在杭州安息。
(本文根据钱江晚报和维基百科有关文章改写)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