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論貧富
(2008-11-15 10:32:56)
下一个
登山論貧富
作者在帳篷前。【圖:劉希凡提供】
【劉希凡】編者按:劉希凡曾經五次在中國西藏、新疆和青海登山。攀登過海拔6000米到7000米 (2萬至2萬3000英尺)的雪山。也曾登頂過一座西藏的處女峰。之外,還在美國登頂過科羅拉多州的朗斯峰 (LONGS PEAK),加州的惠特尼峰(MT.WHITNEY),華盛頓州的瑞尼爾峰 (MT. RAINIER)等15座山峰。登山給他帶來了許多奇特的經歷和有趣的故事。本欄將陸續刊出他的登山經驗。
幾年前,我去中國大陸休假,閒逛到吉林長白山。慕名山頂的天池,決意上去看看。賓館的服務員告知,小巴士每天上午發車,直到山頂,每人80元。我問登山的路怎麼走? 她白了我一眼,說:「不知道。」幾番詢問,除了乘車,無人知道上山的路。
我是窮人
這長白山也就2750米高,汽車能上去,人還上不去?次日早上,我一人摸路上山。越溝翻嶺,在樹叢中穿行了近10公里,露水濕透了下半身。上到一定高度後,林木消失了,視野也開闊了,遠遠地看到了山頂。又走了幾公里,距離山頂就不遠了。
上山的最後一程與公路並行,這時大小車輛從身邊呼嘯而過。汽車中有掛著窗帘的豐田越野吉普車──那裡邊一定都是貴人;有小巴士──裡邊大概是團隊遊客;有破舊的小卡車──敞篷車廂裡擠滿了衣衫不整的人。每輛車裡的人,似乎都在注意我──我是山中唯一的步行者。
午前,我登到了山頂,看過天池之後要下山了。想到要走回頭路,意思不大。我決定搭個便車下山,這樣也省些時間。看到幾位司機聚在一起抽煙,我湊上去詢問:「師傅,能搭您的車下山嗎? 」他們上下打量著我,其中一人問:「你怎麼上來的?」「走上來的。」我回答。「走上來的?」另一位把話接了過去。「那你一定是窮!」這個判斷令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走上山來何與「窮」字相干?
只見那位司機作親切狀地把手搭在我肩上,滔滔侃來:「兄弟,這有錢人坐好車上山;窮人擠破車上山;你不是連坐車上山的錢都沒有嗎?」我瞠目結舌。
怪不得上山時,人們都從車裡拋給我一種異樣的眼神──似乎是在說,「看!這兒有一個走路上山的窮小子!」
體驗經歷 貴在登字
登山貴在「登」字;各種體驗和經歷,也在「登」字之中。
殊不知在中國大陸登山是窮的標記──噫噳噓!!!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但認定我窮,還要直截了當,毫不隱諱地挑明,然後幫我分析因果關係。反套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他們要「榨出我皮袍下邊的小來」。
故事還沒有完。同一年夏天,我又去美國科羅拉多州閒逛。攀登了海拔4300米的派克斯峰(Pikes Peak,1萬4108呎)。
這座山有小火車和公路直通山頂,但我是在山腳下睡了一夜帳篷後從小路爬上去的。
同樣,在登頂的最後一程,小路與公路並行,不時有汽車從我身邊開過。
我當時想,在這裡不會以貧富論登山了吧。忽然,一輛汽車停了下來,跳下一對青年人。當問清我是從山下爬上來的,他們讚嘆不已,執意要與我合影。之後,在短短幾百米與汽車同行的路上,不少人從車窗中向我伸出大拇指;在山頂停車場,我又被人拉著合了一次影。
一樣登山 兩樣境遇
這是我兩個月內,在中美兩國的兩次登山經歷。
在中國,我是無人接濟的「窮人」; 在美國,有人為我這個「窮人」叫好。(仁者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