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史为鉴:军政府阴谋的破产——马岛海战25周年回顾zt

(2007-08-16 22:33:07) 下一个
以史为鉴:军政府阴谋的破产——马岛海战25周年回顾

1976年,阿根廷三军联合发动政变,推翻了庇隆夫人政府,建立了名为“执政委员会”的军政府。军政府在政治上实行残酷的高压政策,血腥镇压人民。1976年后,阿根廷成立了许多军人和秘密警察组成的“秘密行动队”,经常在大街小巷逮捕所谓的嫌疑分子,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几十个“审讯中心”,严刑拷打那些被抓来的“嫌疑分子”。军政府统治的头几年,就有3500人被捕,15000到20000人“失踪”,其中有工人,工会领导人,记者甚至科学家。在经济上,从1976年起,阿根廷制造业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加剧,财政赤字扩大。进入80年代后,阿根廷更是因债务危机而陷入严重的衰退中。
阿根廷人对政府在政治上的高压,经济上的无能表示了极大不满,反政府游行不断发生,军政府渐渐失去威信。以卡尔铁里为首的第3届军政府为了摆脱自身困境,转移民众视线,利用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来换取对军政府的支持,把与英国存在长期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问题再次提了出来。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水域,距阿根廷480公里,由东西两大岛及多个礁石岛组成,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人,其中主要为英国人。马岛原来没有土著居民,1520年麦哲伦手下的一名大副首先发现了这一群岛,1592年英国人也发现了这一群岛。1764年和1765年英法两国相继占领了马岛的东西二岛。1766年西班牙通过购买的方式从法国手里以2万英镑的价格得到了东岛,次年有以武力胁迫的方式从英国人手里夺占了西岛,将马岛划入了自己的辖区。1820年独立后的拉普拉斯联合省(阿根廷的前身)接管了该岛,但在1833年被英军舰队驱逐,英国重新占领马岛。1958年,马岛的归属问题被提交联合国,1965年联合国决议承认马岛主权存在争议,呼吁英阿两国进行谈判,但均为取得实质性成果。1981年,马岛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应阿冻结谈判,但以卡尔铁里军政府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却要求加快与英国谈判,并打算最后以武力解决问题。
1982年3月18日,60名工人乘船到达马岛的南乔治亚岛登陆,升起阿根廷国旗,并高唱国歌,被英方驱逐。于是南乔治亚岛事件成为了马岛 海战的导火索。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以保护工人为名,出动三军6000人向马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英国守军只有几十人,因此稍作抵抗便不得不投降。阿根廷宣布收复马岛,并将马岛划为第24省。
阿根廷军队收复马岛的消息引起阿根廷举国一片欢腾,但没有获得预期广泛的国际支持。此事在英国引起极大震动,舆论大哗,纷纷批评英国政府对马岛的政策。英国政府迫于压力断然宣布断绝与阿外交关系和经济往来,对阿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并派出一支特混舰队前往收复马岛。
4月24日,特混舰队抵达马岛海域,正式对马岛周围海区实行封锁。阿根廷在登陆成功后,即成立了南大西洋特别作战司令部,负责保卫马岛事宜。后又增派军队部署在马岛的东西两岛。此外,阿根廷政府还在周围海域部署了航空母舰,巡洋舰,护卫舰,潜艇等船只以及400余架飞机。
4月25日,英军攻占了南乔治亚岛,拉开了马岛海战的序幕。英军于5月1日对马岛进行轰炸,于2日击沉阿最大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号,后来阿根廷也击沉英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经过近30天的战斗,英军凭借其海空力量,逐渐占据了优势,阿方失去治海权和制空权逐渐处于被动地位。
5月21日,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紧接着向其它战略要点发起攻击,6月1日,攻占了肯特,完成了对首府斯坦利港的包围。14日马岛上的阿军向英军投降。20日,英军占领南桑威奇岛,马岛战争到次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阿军伤亡2500余人,损失船只11艘,飞机117架,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
以卡尔铁里为首的的阿根廷军政府武力解决多年遗留的马岛问题,并不是出于真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动机,而是企图利用爱国和民族主义情绪挽救日趋危机的军政府专制统治,没有冷静客观地估计双方力量对比,拿国家和民族进行豪赌最终只能给国家带来损失和耻辱。
马岛战争的失败,也敲响了军政府的丧钟,激起了阿根廷民主运动的高涨。战争结束一年多后,军政府不得不把政权交给在大选中获胜的阿方辛政府,结束了自己的统治,阿根廷从次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
发动政变上台的军政府的一些主要成员和将领,后来都被送上审判台,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下不等的徒刑。
马岛海战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深刻教训:企图依靠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来维护自身专制统治的人,注定不会成功,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加速自己的灭亡。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