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频:谁决定了中共十七大班子?(ZT)

(2007-10-21 17:18:02) 下一个
中共十七大就要闭幕了,新的人事班子预定在22日亮相,这无疑是大会的最高潮,也为各种传说的人事版本打上句号。正是由于大幕即将打开,各种分析更容易被验证,所以在这个时候的言论留有空间是主流的选择,因为这个理由是充分的:经济开放的中国,政治还是中共一家作业,最高层的游戏只是中南海的一桌麻将,不能叫太多人搓。

也正是因此,给了各种谣言、传说、猜测广阔的天地,而对谣言的谣言,传说的传说,猜测的猜测,混合在一起,增加了这个党的会议的丰富性和刺激度。这是21世纪人类独特的机会,因为这样强大的国家,这样强大的党,这样强大的黑箱,举世无双,至少五年才有一次。

作为一家关注中国变化的媒体,作为一家尽可能提供多个观察角度的多维媒体,我们对中共十七大的报导和分析是多元的:多维新闻网尽可能转载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导,尽管不等于多维认同这些报导内容。

与此同时,多维新闻社发出了一系列独家报导,尤其推出了“多维判断”。“多维判断”相继“判断”了曾庆红退休、李长春和贾庆林留任、习近平和李克强升任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任书记处书记、李克强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贺国强和周永康分掌纪委和政法委,并列出了“三下四上五留”的九常委名单。

由于这些“判断”出乎一些人的意料,最初引起不少争议,但随后港台和国际媒体跟进,个别媒体甚至对人事版本的产生作了“演义”,一时形成了网友所谓的“多维判断大合唱”。

但是,最近几天,韩、日、美一些媒体有了一些新的说法,多维都作了转发:朝鲜日报说李长春将升任全国政协主席,产经新闻说曾庆红留任并改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纽约时报也说曾庆红或留任,路透社则说因为“差额选举”,王兆国可能取代贾庆林为全国政协主席。

面对传闻可能的变局,尤其是结果即将公布之际,我们是否也让自已的“判断”留有余地呢?

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之所以仍选择在这个“险峰”时间为“多维判断”作一个总判断,是希望能站在一个简单的标准面前:看一看“多维判断”的判断力。而这个个案,可能被视为一个笑话,一个闹剧,一个别有用心的误导或引导,当然,我们是希望它能成为观察中国的一个标本。



制度崇拜和个人崇拜的悲剧性没有本质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讨论:我们为什么如此特别关心人事变化?

讨论中国人事的变化目前只是停留在耳语和新闻媒体,很少成为学术性问题。因为在学界普遍看来,人事是一个庸俗的命题,只有分析社会问题的变化、推动制度化的改革,才是在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

这样一种主流看法的形成,可能来源于人们对毛泽东时代“人治”的反弹,可能来源于对西方制度的向往,可能来源于学术专业本身的规范,也可能因为过去对“人事判断”太多挫折,是鉴于中共黑箱作业、封锁信息,对人事不甚了了而采取的一种惰性应对。

正是缺乏学界的参与热情,中国人事研究真成了一个庸俗的命题,或者说使这个话题变得更庸俗,只是精英间耳语中的“谣”,只是媒体上似是而非的“传”,甚至是某些街坊“艺人”的“演义”(中南海的传奇)。

这个主流看法的恶果,远远不止如此,根本的祸恶在于,人们会将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制度层面的变化,可是,中国依靠现在制度本身的改良,来作为中国发展、公平、民主的长久驱动力是值得怀疑的。

相反,这个制度的“改良”过程,恰恰是用揠苗助长的方式牺牲了中国的未来,摧毁了公平规则和民主幼苗。

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并非完全是受益于制度的“改良”,而是因为毛时代将人民的生活不能压得更低,邓江时代只是丧失了一些对老百姓的欺榨力而已,或者说他们只有让老百姓生存他们才能享有更持久的特权。老百姓从来不是这场盛宴的主角,他们只是厨师、跑堂、乞丐,吃的只是残羹剩饭。

相比之下,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使自已迅速“暴富”的阶层,靠的正是这个制度的“改良”。而且这个“暴富”的阶层面,远远超过了毛时代。当知识精英都接近这个既得利益层时,这个社会的缓冲面、良知、精神也在消失。

中国的盛宴摆在悬崖边上。一个巨大的鸿沟,就是中国的贫富差距,那使两极的人都在悬崖边上,随时都面临堕落。

这种全官、全民堕落的趋势,将使这个国家走不出精神黑洞,也不可能使任何公平、民主的法则建立和运行。

这是一个繁华的时代,也是没有希望的时代,这是制度崇拜的结果。它和个人崇拜的悲剧性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都不是建立在法治和民主基础之上。

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个人崇拜是一个人胡闹,制度崇拜是一批人胡闹,它将使中国更难拨乱反正。因为毛泽东会死,但邓小平死了,这个制度还在,还在生长。党内民主,很可能便是这个制度新的血液。

中国需要的是新的领导人

当然,不是因此而否定制度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的必要性,没有人否认制度是一个社会长期的稳定器,关键是:由谁、在怎样一种状况下建立制度。

对于中国而言,谁都很清楚这种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简单说,一切以维护中共利益和基本原则、出发点。我们将看到,这种制度变革的某些良好效果也只是短期的。那几栋摩天大楼,那几桌豪华盛宴,那些飞天的数据,使很多人丧失了对中国的基本认识。这不需要多少年就可发现,昨夜尽乐,只是不长。

更致命的在于,这个制度的“变革”正在融化国家长期的动力。

由于制度运行的惯性结果,中国政策不可能在中共十七大上表现向左或向右转,政治报告不是一个新的宣示,而只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政策的梳理。所以你很难从中发现惊人之语。所谓研究中国问题,你能从中研究出什么?它只不过为那些懒惰的研究者,作一个资料注解罢了。

这是胡温的新政吗,这是江泽民的阴影吗,这是毛邓的遗产吗,这是各种利益集团互动的结果吗?都是,都不是。可以肯定的在于,这不是一个国家清哳的方向,这是这个制度生产的一大缸浆糊。

所谓江胡之争,多是市井流言,本质上,不客气讲,应是浆糊之争,是捣浆糊。江泽民、胡锦涛都在这缸浆糊之中,为浆糊所害,有志也难伸。只有身在浆糊之中的江胡,才会有切肤之感。

其实受这缸浆糊所害的,远不止江泽民、胡锦涛,李瑞环、朱容基亦是,现在又轮到曾庆红、温家宝了。

其实,我们并不怀疑,中共党内仍有不少有志者,但大家的理想都捣在这缸浆糊之中,无能为力。

靠中共本身制度性的改革,过程、结果都会使这个制度强化,扩张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延长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寿命,而且会软化领导人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制度的动力和力量,从而伤害中国持续增长力和社会公平、和谐。

我们并不是盼望新的毛泽东,我们需要的是对新的领导人的呼唤,只有一个或一批新的领导人从这个体制的浆糊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境界,来一次新的真正意义上的拔乱反正。

正是很多人仍存有这份想象,才特别关注中国人事的变化。即使总有人用不屑的口气嘲笑,事实上,所谓十七大,人们真正关注的是人事,而不是政治报告、党章。

其实,人事变化从来是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下政治变化的最明显指标,对政治人物的分析也一直是西方政治学中政策分析的重要一环。

毛泽东当年也说过类似一段话(大意):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以说,什么路线方针配备什么团队。你要看懂它真正的方针吗?首先看它的团队配置。

我们现在更要看的是,什么人可能改变路线方针、改变这个制度?

班子的组成,不是江胡决定

现在当然不可能有结论。但是,我们可以更细致一点,讨论中共十七大政治局常委组成的可能性,而通过这种讨论,至少使我们可以在一个标准下检验我们的分析能力,从而有助于我们洞察未来。

中共十七大人事报导,考验着全球媒体对中国政局掌握的真切程度。和众多媒体一样,多维也有许多网友提供各种各样的人事版本(至今仍在持续中,在多维博客有了几十个版本),我们需要的对此进行判断。



在香港发行的多维月刊10月号(9月20日截稿,29日上市)出版了“中共十七大专辑”,对十七大政治局常委的可能分工作了长篇分析:政治局常委维持九人格局,常委中留任的前五名,分工保持原状,新人习近平主持书记处、李克强当常务副总理、贺国强当中纪委书记、周永康当政法委书记。

正是因此,我们没有用“独家报导”而用“多维判断”,因为反映了我们的主观性,一如我们的社论。

“多维判断”认为:政治局常委应维持九人格局,曾庆红、吴官正、罗干退休,留任的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分工保持原状,新人习近平主持书记处、李克强当常务副总理、贺国强当中纪委书记、周永康当政法委书记。

这个判断的依据,来源我们对中国制度的理解,因为它比较符合或接近于中共党情。

因为我们相信,这个班子的组成,并不是胡锦涛,也不是江泽民,更不是曾庆红个人所决定的,而是这个制度所决定的,是“党内民主”的结果。我们相信,尽管他们也努力参与其中,如果让胡锦涛、江泽民、曾庆红个人作决定,他们列出的都不可能是这份名单,他们每个人都被组织、制度“异化”掉了。

这是中共这台制度机器所开出的名单。所以,曾庆红“最有能力”也得下,吴邦国有病、贾庆林和李长春“被人非议”也得留,贺国强、周永康晋升很“合理”,习近平、李克强跃升有“必要”。

这里面含有多种制度的技术性因素,可作更细致性解剖。但现在我们最急于回答的是:这名单会有大变吗?

我们的答案是:大变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有所微调,也不会改变这个基本格局。

“最后一分钟”出现大变?

有三种流行的说法,使“最后一分钟”有出现大变的可能。

一、有人说,有些人有意对外放风,试图让境外舆论去影响人事。这是一种主观的臆测,也容易使观察中国人事真的变得庸俗。我们当然相信中共有关部门会搜罗海外舆论对十七大的反映,他们并不喜欢“不同的声音”干扰十七大。但是,海外舆论去影响代表们的投票动向的机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名单公布对谁有好处谁有坏处,可以作完全两极的结论。逻辑推理有时离事实遥远。我们相信,各种人事版本的出现是人们关心的必然,是黑箱操作的必然,而不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现在人事版本多,信不信由你,不可能动摇既定的基本决定。

二、“差额选举”会“差”掉某某。这不仅是一种浪漫的期待,更是对中国民主化的误导。世界上的民主最关键的是国家民主,将民主泛化将使国家民主化问题变得模糊起来。中共所谓“党内民主”是拒绝国家民主的一种手段,也是这个组织异化的结果。如果有助于这个制度运行,“党内民主”才会施行,反之,就会混乱或停止。

所以,这个“党内民主”,是强化操控力、强化制度,与民主无关。“差额选举”或会增加了某些戏剧性,但不会用来挑战最高层格局。只有一种可能:有人真想启动国家民主。 如果没有“组织性”,绝大多数党代是不可能成为党代表的,他们得益于“组织性”,当然很清楚“组织需要”。他们或有所小小表示,但“差”掉的无涉最高层,“差”掉的还可能是不该“差”掉的。

结论是:“差额选举”也不可能动摇既定的基本决定。

三、“江胡之争”争出一个新结果?历史上看,“最后一分钟”往往是制度弱化,强人当道的时候出现。

过去一段时间,江泽民的权力固然被低估,他的某些权力可能比邓小平更少一些牵制(邓小平时期,强势元老太多;江泽民时期,同级人物大都去逍遥了),但他不是政治强人,也缺乏制度合法性,所以他也是在一定范围内行事,很难在“最后一分钟”要大改什么。

而胡锦涛呢,严格意义上,他的个人影晌力或要从中共十八大以后才能真正看出来。他现在所做的是尽可能稳定、守规矩。不论江泽民对他满不满意,他都会在尊重江的前提下才表示自已的想法。

也就是说:“江胡之争”难以动摇既定的基本决定。

多维作出“判断”的真正意义在于,其实并不在某人上或下,某人开明或保守,某人某派某派,也不是刺激人们去窥视黑箱,而是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制度己制度化到了何种地步。而中国的未来就锁在这个硬化的制度之中。

必须有人来改变。

这是一个简单的标准

多维的判断,当然只是我们的主观看法。多維新闻网是一个多种声音的平台,多维的判断只是其中一种声音,网友可以加以比较,作出自已理智的判断。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面对中国的变化,有太多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尤其某些学术包装的看法,正在误导人们对中国的看法,从而诱拐中国走上岐道而不早醒。

现在,面对中共十七大,我们有了一个简单的标准,黑箱立即就会打开,我们来检视一下:

谁最接近中国事实?

这不是庸俗者所说的猜测、炒作,这不是装模作样者所说的庸俗,这是一个真实的命题:我们真的了解中国吗?

如果多维的判断错了,那只是一家媒体之错,那只是多维总编个人的羞耻。

如果更多的人错了呢?那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调试对中国的认识。

如果,多维的判断对了,我只想说一句话:中共十八大,不会、不该再有“多维判断”。



2007年10月18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