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道林·格雷的画像》看奧斯卡.王爾德的唯美情結

(2007-08-16 05:52:02) 下一个
[color=olive][size=14]唯美主義的觀念可以上溯到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曾提出“美即形式”的觀點。在中國,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純文學著作,其主要風格即唯美文學,以曹植為代表的文人在寫作時普遍注重聲律美和修辭美,形成講求辭藻華麗、雕琢字句、聲律藻飾的駢體文。在十八世紀的歐洲,康德把美區分為自由美和附庸美,強調了審美活動的獨立性和無利害觀念;歌德提出文學為·獨立有機體·的概念,席勒強調並投入到藝術形式的研究實驗,這些都奠定了十九世紀唯美運動的哲學及理論基礎。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一場鬆散的唯美運動(the Aesthetic Movement)在藝術和文學的領域出現了,它起源于法國,不久就登陸英倫三島,在十九世紀末風行一時。此時的英國正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工業革命和海外殖民帶來的巨大財富使這個島國儼然成爲當時歐洲的經濟文化中心。然而在英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中產階級的庸俗氣質,市儈習氣和保守作風導致了信仰和傳統的人文精神危機。英國的唯美主義運動者接過法國洛塞蒂等人·為藝術而藝術·的旗幟,追求超越生活本身的純粹的美,逐漸把這一運動推向高潮,王爾德,佩特。

在1890的美國費城,利平攷特月刊(,濟慈都是這一時期的風雲人物。這場運動的終結以王爾德因同性戀有傷風化罪而鋃鐺入獄為標誌Lippincott’s Monthly Magazine)剛剛在它的二月刊上登出了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説《四簽名》(the Sign Of Four);在同年的七月刊上,它又推出另一位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小説《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在兩位作者的祖國-英國,這兩部同一年在同一个刊物上被推出的作品的命運卻大相迥異,前者好評如潮,後者卻引來極其尖銳的批評。雖然不乏这篇小説的推崇者,許多批評的聲音指出王爾德的这部作品鼓吹不道德的生活方式,充當了·教唆犯·的角色,會把年輕人引入歧途。一位評論傢在”史攷茨觀察家”上不無譏諷地説道:·王爾德先生擁有思想,藝術和風格。但是如果他除了作姦犯科的貴族和墮落的電報童外不能為其他人寫作的話,他越快改行去做裁縫(或其他良好的行業),對維護他自身的名譽和公衆道德就會越好。·這一批評顯然不局限于小説本身,還涉及作者王爾德的私生活,因爲在維多利亞時代,作者的同性戀緋聞可以説是大逆不道。而王爾德又恰恰不是一个甘於寂寞的人, 他衣著華麗地出現在各種社交場合, 口若懸河. 濟慈曾經把王爾德稱作是他們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演説者.所以風頭出盡的王爾德很容易成爲他論敵的攻擊目標.

奧斯卡.王爾德是英國唯美主義的積極倡導者,著名的劇作家,小説家,童話家,藝術批評家和詩人。王爾德于1854年10月16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一個家世卓越的家庭,他的父親威廉姆.王爾德爵士曾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禦醫,著名的眼外科醫生和古董專家,母親簡.王爾德是一位詩人,作家。從1871年到1874年,王爾德在都柏林的三一學院讀書,榮獲古典文學伯克利金質獎章。在獲得牛津大學麥德林學院提供的獎學金后,王爾德與1874年來到牛津繼續求學直到1878年,也就是在这其間,他開始投身到唯美運動裏去。在牛津他受教于約翰·羅斯金和沃爾特·佩特,前 者曾是唯美派的支持者,后者則是一個完全的唯美主義者。王爾德很快接受了這種思想 ,這發生在王爾德身上真是順理成章, 沒有第二個像他那麽自戀的人天生擁有唯美的氣質並且有資格將之發揚光大了. 從牛津畢業后,王爾德與1882年應邀赴美巡迴演講,主題就是唯美主義。1884年,王爾德和康斯坦丁.勞埃德結婚,育有二子。從1878年始,王爾德陸續發表了10个劇本,四部詩集,若干童話故事集和其他短故事集,以及他唯一的一篇小説《道林·格雷的画像》。1895年,王爾德面對同性男友阿爾弗雷德·道格拉斯的父親昆士伯雷侯爵的公開挑釁把侯爵告上了法庭,沒想到上訴失敗,還被侯爵反訴成功,以“與其他男性發生有傷風化行爲罪”被判兩年苦役。1897年出獄后,對英國充滿失望的王爾德移居法國,與1900年11月30日病逝于巴黎的阿爾薩斯旅館,年僅46嵗。

1891年4月,王爾德根據一年前在利平攷特月刊上發表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原稿經過增刪修撰后交付沃特勞克出版公司正式發行。《道林·格雷的画像》既是王爾德寫的唯一一部小説,也是唯美主義範疇裏爲數極少的小説形式的文學實踐,全篇文辭絢麗,意象新穎,仿佛猶如音樂般跳動的質感。王爾德的這篇小説的大意是:善良誠懇的畫家霍華德為一個美少年道林·格雷作了一幅畫像。格雷初諳世事,很容易地被畫家的朋友-玩世不恭的亨利爵士的享樂主義觀點所影響。面對栩栩如生的畫像,少年格雷許下一個誓願:如果我能夠永葆年輕,讓畫像替我老去,爲此我願意用靈魂來交換。儅格雷的無情抛棄促使他的初戀女友希比爾自殺身亡后,他驚奇地發現畫像上的他竟平添了一絲冷酷,那個誓願成真了。爲了避免別人洞察這個秘密,他把這幅畫像鎖進了雜物閒。格雷過起了放蕩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墮落下去,畫像也一天比一天變得醜惡起來,可他依然看上去那麽俊美純潔。不時地,他也會去看看那幅畫像,去審視自己日益變醜的靈魂,由此格雷感到畸形的快樂。一天,霍華德前來試圖説服挽救他,惱羞成怒的格雷把霍華德帶到畫像前讓畫家自己看畫像的變化。就在畫家痛苦驚恐之際,格雷刺殺了他。直到有一天,連格雷自己都不能再忍受面對自己醜陋的靈魂,爲了毀掉這唯一的證據,他拿起刀刺向畫布。第二天早上,格雷的傭人發現雜物閒裏竟然有一幅他們從未見過的畫像,一看畫得就是他們俊美的主人。在畫像前,躺著一個被匕首刺殺的人,看上去面目猙獰,醜惡無比,最後還是從他的穿著打扮和隨身物品,僕人才確認死者竟然是他們的格雷主人。

《道林·格雷的画像》充滿了象徵意味,小説並不直指人生,而是通過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一幅神奇的畫像,充分闡述和體現了奧斯卡.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藝術觀。
A.藝術是其自身的目的: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
王爾德在小説的前言開宗明義,與其說是一篇前言,不如說是一篇其藝術觀的宣言書。他寫道,“藝術的宗旨是展示藝術本身,同時把藝術家隱藏起來”,“藝術家並不企求證明任何事情。即使那些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可以被證明的。”
在作者看來,藝術就是他本體的終極目的,藝術除了表現它自身以外,不表現任何其他的東西, 不承當任何道德説教的角色,他認爲-書無所謂道德還是不道德的,書只有寫得好與寫得糟糕之分,僅此而已。而藝術的使命在於爲人們提供感官上的愉悅。
儅人們對《道林·格雷的画像》的道德暗示提出質疑,王爾德嘲笑他們的買櫝還珠的態度。1890年7月和8月,王爾德多次給對他進行激烈批評的·史攷茨觀察家·寫信回擊,他談到 : 創造藝術作品從而得到的快樂是一種純粹的個人的快樂,作家只關注自己面前的作品,對他人的評論無動於衷。你們的評論試圖混淆作者和他的主題,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王爾德自認為这篇小説的成功之処就在於每個人都從格雷身上看到自己的罪惡,而對格雷真正的罪惡一無所知。發現小説裏的罪惡的人其實是看到了自身的罪惡罷了。
在另一個引起人們興趣的有關小説是否含有王爾德自身影子的問題,作者是這麽說的,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人們對待藝朮就好象它是作為一種自傳的形式而存在似的。我 們已失去了對美的抽象感知能力。畫家是他真實的樣子,亨利勛爵是別人眼中他的樣子,而格雷則是他希望成為的樣子.

B.藝術美的最高性,絕對性

王爾德堅信,美是至高無上的,具有絕對價值。在《道林·格雷的画像》裏,畫像處於最高的位置,表現了美的絕對和純粹。

王爾德認爲,不是藝術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因爲在生活中,形式的平乏是驚人的,人們不得不依靠藝術為生活提供的美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並且按照藝術提供的觀念和模式來指導生活。

《道林·格雷的画像》的情節縂綫上,畫像作爲藝術品處於絕對的地位,人生是對於藝術的模仿,破壞了藝術,人生也就此終結。在格雷把匕首刺向畫布的那一刹那,他終結的是自己的生命。畫像的永恒喻示了藝術的永恒和美的永恒。

在格雷和希比爾短暫的戀情中,他愛的是希比爾的藝術天賦遠甚於女演員自身。格雷在一個無所事事的夜晚步入一個竟然上演莎士比亞戲劇的三流劇院,在那裏他發現了希比爾惟妙惟肖的表演從而不顧門第差別愛上了她。回來后他對畫家及亨利爵士無比興奮地談論希比爾,說她今晚是伊莫根,明晚是朱麗葉。亨利爵士反問他那麽什麽時候才是希比爾自己的時候,格雷的回答竟然是永遠都不是。儅同樣愛上了格雷,歷經了真實愛情洗禮的希比爾在格雷帶朋友專程看他演出時變得不會表演了,格雷大爲惱怒,和希比爾決絕地分手導致了这个純潔女孩在當晚自殺。格雷對希比爾說的分手理由是,失去了你的藝術,你什麽都不是,只是一個長著漂亮臉蛋的三流演員。这如同揭示,一旦從藝朮的天堂墜入人間的現實,就不免會迷失,被幻滅。


C.藝術的獨立性

王爾德認爲,藝術應該是游離于生活,自然,人生之外的藝術。一切拙劣的藝術都是從回歸自然的描寫和對人生的客觀描述中產生的,而好的藝術應該遠離現實,超越人生。真正美的事物是與我們毫不相關的那些東西。

在《道林·格雷的画像》裏,作爲藝術品的畫像獨立于它的作者和模特而存在着,儘管後者們並沒有意識到。先是畫家霍華德在完成格雷的畫像時對亨利爵士坦言不打算展出,原因是在作畫的過程中,畫家投入了太多的自己,從而擔心展出這幅作品會向世人展露自己靈魂的秘密,然而這個懷疑並沒有發生。格雷對藝術也抱有相似的主觀態度,这可以從格雷對於那本教坏他的黃皮書的先入爲主的態度上可以看出。

從唯物主義的藝術觀出發,王爾德的藝術思想是建立在唯心的基礎上的,它們把藝術和人生的關係本末倒置。然而在維多利亞時代背景下,王爾德的思想帶領人們突破世俗觀念和繁冗褥節,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捍衛藝術的純潔和獨立都具有積極意義。他的小説最早由周樹人,周作人兄弟翻譯介紹到中國,又經鬱達伕,徐志摩,榮如德,巴金等人的推崇,影響了許多中國的讀者。

在英國,隨著人們越來越寬容的生活態度,從2005年12月21日起,同性戀合法婚姻的法律正式生效,王爾德不再被視爲洪水猛獸。相反地,他的作品在一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就在查林十字火車站對過的小巷口,出現了一個題爲*與王爾德一起思考*的塑像,在青銅色的棺材里,王爾德神態悠閒地躺坐著抽煙冥想,雕像上鐫刻著王爾德的名句—*我們都身処溝壑,然而我們中的有些人正在仰望天空中的星星。*(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into the stars.)[/size][/colo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