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烟雨武当之一:治世玄岳

(2005-08-07 13:07:45) 下一个
武当山,浩浩荡荡延绵八百里。“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自古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但对武当山的了解,全是来自金墉武侠小说中对武当派的描述。这次来到湖北省的车城十堰工作一段时间,没想到武当山离开十堰市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怎么也要和武当山亲近一回了。

本想一个人上山,头儿怕我看风景看着迷后,在山上挂单住下。于是着公司的小释陪我去。我不干,要求分配一个PPMM陪着,头儿阴笑着问,姑娘们脚软,万一爬金顶爬不上去,你可愿意背上去? 我大笑,不语。头儿接着又说,小释是他的司机,曾是少林的俗家弟子,手底很硬,就算我喝高了在武当闹事,也可以替我罩一罩。我左思右想,觉得邪门,我啥时候喝高过,又啥时候闹过事?

查好了地图,定好了路线。我自己再把武当山的景区划成6块,分别为: 玉虚宫景区,太子坡景区,紫宵宫景区,南岩景区,金顶景区和琼台景区。决定从山脚玩到山顶,再从山顶过索道,从山背翻下去再回老营。这天是周六,路上下着小雨,从十堰坐车到老营已是上午9点。下了车后,雨居然停了。阿弥陀佛,小释念了一声。我们叫了辆去玄岳门的三轮车,说好价后,小三轮车“突突突” 地冒着黑烟,屁颠屁颠地朝玄岳门开去。



玄岳门看着想一座石牌坊,而武当山的这座石牌坊却非同一般,它即是武当道教界定仙界与凡间的一个界碑,更是向世人昭示武当山崇高地位的一个标志。这座“治世玄岳”的石雕牌坊,高20米,宽12、8米,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正中镶嵌的“治世玄岳”的匾额也是由嘉靖皇帝御赐。

“治世玄岳”的意思就是用武当山道教及祀奉的真武神来治理天下。论到诸子百家谁的日子混的最潇洒,道家认了第二,可没有别家认第一了。但说到治国,道家的治国理论却是最混蛋透顶了。道德经中有云“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思就是,圣人治国的办法是: 减少老百姓的思虑而填饱他们的肚皮,削弱老百姓的欲望而增强他们的体质,永远使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随意有所作为。执行无为政策,天下就太平了。哈哈,您见过历史上哪个国家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治理好的? 当然有些道士在“法道自然” 的指点下,有时候也会炒两个荤菜,喝点小酒,谈论谈论“治大国如烹小鲜” 之类的话,哈!

但在明朝,嘉靖皇帝十分信奉道教,在他的统治期间,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嘉靖皇帝不思治理,而是又一次的大修武当。玄岳门就是那个时候建筑的。在此,皇家把真武大帝视做了治理天下的福神,而武当山也由此升至了五岳之首的地位。玄岳门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构建筑,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即这个地方是等候和相遇神仙的场所。为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所以在武当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的说法。意思是说,凡人进了这神门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祸,就由不得自己了。

离开玄岳门,一路上的景点还有遇真观,元和观,冲虚庵等,但不是被毁就是在修缮,走马观花看过,驱车来到武当镇边上的玉虚宫。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相传真武神得道升天后曾被玉皇大帝封为“玉虚相师”,故玉虚宫建成后,被永乐皇帝钦定为“玄天玉虚宫”。当年的玉虚宫是城内套城,共有三城,即外乐城,里乐城和紫金城。三城都各有宫墙间隔连围,形成等级鲜明,规模宏大的宫城,其规制和规模与北京故宫相似。我们现在看到的由宫墙围住的这部分,就是玉虚宫的紫金城。

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明朝中叶嘉靖年间,玉虚宫又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占地面积525万平方米,建有龙虎殿、启圣殿、元君殿、小观殿及一系列堂、祠、坛、亭等,房屋多达2200多间,放眼望去,了无边际。古人赞誉玉虚宫是“隐三台十州之羽客,度九州万国之苍生”的圣地;明朝著明文学家王世贞也不禁赞叹:“玉虚仿佛秦阿房”。
  明天启七年,即1627年,玉虚宫发生了毁灭性火灾,其轴线主要建筑均遭火劫。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虚宫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属建筑一并化为灰烬。1935年夏,山洪暴发,数十万方沙泥直泄玉虚宫,大片房屋被吞没。号称南方的“故宫”的玄天玉虚宫自此仅存遗址了。

万斤巨型神龟托着御书的石碑,默默地向世人述说着什么。





开阔的校兵场。



穿过玉虚宫沉重的宫门。



进入玉虚宫宫门,是占地四十多亩的大院落,这里青石铺地,开阔而规整。想当年,这里既是朝庭百官来武当山朝真武大帝的地方,也是武当道教设坛建醮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明永乐大修武当后的历代朝庭在这里频繁举行最高等级、最大规模的斋醮科仪活动。这座广场式院落好象是专门为此而设计建造的。据地方志记载,明代皇帝登基后,都要派大臣、内宫太监至此建“金篆大醮”,其斋醮科仪要用七昼夜才能完成。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玉京移大像,金篆会群仙”。据说,金篆斋醮的作用很多,其中上元金篆为国王帝主镇安社稷、保佑生灵,上消天灾,下禳地祸,制御劫运,宁肃山川等等。斋醮坛场院十分宏大,建有外、中、内、方四坛。道众分班,按四季不同,点500至900盏灯,燃出土一丈九尺长灯九盏,代拜大臣捧函投词,升中坛天门,上五方香,跪拜十方,读五方真文……等等,如此宏大的场面、繁杂的科仪,没有大型场所是无法完成的。细心的游人现在到这里还能看到当年的旗杆石、拜石和插置幡旗而开凿的石洞,当然,那宏大的斋醮场面则只能凭我们的想象了。



十方堂。



昔日辉煌的大殿,成了今日砖泥结构简陋的“父母殿” 。



殿旁有一荷塘,7月的荷花开得正盛,荷塘边的小屋里,有道士在读经清修。


在父母殿前回首看,断壁残垣后面是矗立而起的武当镇,前后相比,古今对照,让人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千山薄雾,万里暮云。 寂寂柴扉,萧萧道居。 风疏枯叶,雨重残荷。前世名利,今朝废墟。



(待续。因时间关系,文中转载了一些网络文字资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