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ANZAC Day所联想到的

(2005-01-20 08:04:45) 下一个
从澳纽军团日(ANZAC Day)和 Shrine of Remembrance 所联想到的

"LEST WE FORGET"
"惟恐忘及"

随便扯扯,欢迎指正

三年前抵Melbourne, 开学不久即放个什麽Anzac day的假,莫明其妙
那天白天见到街上一群老兵戴著勋章,大部份七八十,相信都是二战老兵,敬意油然而生,
心想在中国怎麽从来没亲眼碰过抗战老兵呢,死了,还在农村了还是都腐化了?
晚上看新闻,只是大约听见Gallipoli action什麽的。
自己对军事也有点兴趣,於是查查网,做点reseach,才搞清楚什麽一回事,
原来这日子这麽重要。不过後来再仔细想想,也有点可笑。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二年,协约国军和德军在西线的消耗战战况僵持,
当时还是帝国海军大臣的邱吉尔计划在德国的盟友土耳其那里开辟新战场分散同盟国军力,
於是选择在4月25日在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达达尼尔海峡东岸的Gallipoli (很接近Troy...) 采取两栖登陆作
战,协约国的主力部队就是由澳纽军团组成,[其实这根本就是侵略土耳其]。
当然,土耳其人可不是吃素的,而且还有德国军事顾问。
登陆是成功了,但在土耳其人顽强抵抗下几个月依然无法展开战线,
海岸附近的战况和西线一般僵持。
没有达到作战目标,人命也白白消耗,第二年一月便撤出战场。

几个月下来,死了近一万人,伤了近两万。大多来自澳纽。
这对两个人口不多的新生国家可是"刻骨铭深"的痛,几乎一代的青年都上了战场,於是就有了国家共同情感/伤痛,
有集体回忆,也就建立了"国家认同" / National Identity 云云.....於是25 April就成了澳纽军团日,也是以後的战争纪念日。

一战澳纽军团都是志愿军,如果看过Fly Away Peter或 Mel Gibson 主演的电影Gallipoli (1981, 参 www.imdb.com)
也大概知道那群比我们早近一百年的出生的青年为什麽会主动上战场成为炮灰,或maxim机关枪下的免治人肉。在战争宣传机器的鼓动下,对于在也许会一辈子呆在矿场牧场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出国去欧洲adventure的难得机会。那时候没有电影像saving private ryan, 战场的真实情况当然不是他们所想像的 (而且一战也是全新的战斗模式)。气氛是: 人人都去,淑女欣赏你穿军服骑马戴翻边帽的帅样,你想留在家?女孩子都看不起你。

全澳的战争纪念堂,纪念是所有澳洲人参与的战争的阵亡将士
一百多年来澳洲打的仗几乎都是作为大英帝国 / 英联邦的成员国参战。
立国前十九世纪的都是殖民战争,非洲(eg Boer ), 印度,
当然还有中国的英法联军,义合团。
[朋友的朋友去过一澳洲老人家,地库发现一堆老人的爷爷当年留下的清朝军旗]
二十世纪的,Boer War, 一战, 二战, 韩战, 越战, 还有伊拉克, 和琐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East Timor)

战争的性质是非常复杂的历史/政治议题,这里讲不完。可是澳洲这麽多场为国(or 大英帝国)打的仗对于澳洲人来说来说都一样崇高,都不是"侵略战争",而是 "抵抗独裁/平息叛乱/维持秩序/保护侨民",性质都是为了和平自由, 正义的"维和部队"。否则谁还会去打,自己良心也过不去。

从我们的角度看,殖民地战争当然都是侵略战争,一战也是帝国主义"内斗",越战,韩战,伊拉克更不用说,全是多管闲事。你怎麽看就似乎你的政治立场了。

只有二战讲的过去,唯一一场和中国同一阵线打日本鬼子,而且也是唯一一场在自己土地(领空?!?!)抵抗入侵的敌人,因为日本轰炸过北领地Darwin港口,几场空战,仅此而已。

除了Lefties,普遍澳洲人当然不会认为老家英帝国殖民主义是"错误"的。
我初抵步不久,一天早上等bus上学,当时只顾著和朋友聊天,
上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後面有个老奶奶。
先上了车,後面一个澳洲女人扶著老人上车并教导我们
"in australia u should let the old ppl go 1st blah blah blah blah"
说我不敬老,我心里算是了认错。
问题是开头两个字 "in australia"
好像只有你澳洲才是civilized我们都是来自未开化的地方似的。
甚郁闷,没理她。
其实这也是他们心底的观念,西方文明高人一等,
Queen Victoria 大英帝国殖民全球也是去"开化 / to civilize " 那群野蛮人
所以殖民战争也没什麽问题。
这也是政治议题了,太复杂,谈不完。

墨尔本年年4月25日Shrine of Remembrance都有活动,
Shrine of Remembrance就是纪念灵堂/神庙
根本性质和那群日本人年年搞靖国神社是一样的
都是国家历史传统,纪念"为国阵亡"的将士。

但是我们的态度不一样,因为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个澳洲,
过去澳洲士兵给我的印象是都是来自农场的淳朴青年。
日本的其实也是,只是好像去了中国战场都变成禽兽了...

最後想说的,还是人家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全澳尤其NSW/ VIC每市每镇几乎都有纪念碑,纪念当地过去的付出,不少还详细刻录著阵亡子弟兵的姓名。我去过英美所有战争博物馆墙上或大本子都一个一个列著阵亡士兵的姓名。国家善待老兵,年年 Anzac day都是他们威风的日子。(日本也一样)

就我们中国,几乎什麽也没有,光一个 "无名" 英雄纪念辈了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