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从“国产第一舰”看伊朗军工实力(组图)

(2010-03-02 09:03:21) 下一个

从“国产第一舰”看伊朗军工实力
2010年03月       来源:新华博客

本文感谢新华博友“atinl”提供

演习中的“贾马兰”号。

    “国产驱逐舰”只是“马甲”

    据伊朗《德黑兰时报》2月22日报道,“贾马兰”号驱逐舰于21日前往波斯湾演练。在演习的前一阶段,“贾马兰”号的舰载武器进行了实弹射击,一些突击队员还在后甲板进行了机降训练。同时,舰载直升机也在军舰上完成了起降训练。

    “贾马兰”号2月19日在伊朗南部城市阿巴斯港下水,其排水量约为1420吨,最高航速30节,可搭载120-140名官兵。舰上装配有反舰导弹、鱼雷、火炮等。伊朗称“贾马兰”号为驱逐舰,但其不到1500吨的排水量,简易的武器系统显然难堪驱逐舰之名,甚至被称为护卫舰都很勉强。有报道称其装备了防空导弹,但通过已有的照片看,主桅上并没有照射雷达,并没有安装防空导弹的迹象。

    组图:细看伊朗新型国产护卫舰〈〈〈

伊朗“阿勒万德”级护卫舰。

    伊朗海军主力为数艘俄制“基洛”级潜艇和大批导弹艇,其装备的几艘老式护卫舰服役期过长,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伊朗希望“国产第一舰”下水能扭转“老舰当家”的窘境。根据舰型可以判断出“贾马兰”号是伊朗“阿勒万德”级(Alvand)轻型护卫舰的国产简化。

    “阿勒万德”级是英国为伊朗制造的轻型护卫舰,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伊朗海军服役。舰长94.5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主要武备有1座五联装“海杀手”Ⅱ型反舰导弹(后换装为2座双联C-802型导弹)、1座维克斯Mk8型114毫米主炮, 1座双联厄利肯35毫米火炮 ,3座厄利肯GAM-BO1型20毫米火炮,2挺12.7毫米机枪,71舰配备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器,72和73舰配备1座3管MK1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

    美国媒体分析称,伊朗拥有一定商业造船能力,已能建造比驱逐舰大的商船,但配备武器系统方面仍有难度。设计能力落后和管理水平低下,是伊朗人耗费近8年时间才完成“克隆”英国老旧护卫舰的真正原因。不过,伊朗依然利用现有条件,为新“驱逐舰”配备了相对先进的C-802型反舰导弹。近年来,随着伊朗国防工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伊朗海军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但外界对于伊朗自行研制的舰艇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1000多吨的军舰根本够不上现代驱逐舰的标准,而伊朗军工的水平也不足以在排水量有限的条件下,为军舰装备先进、完善的武器系统。那么,伊朗军工的实力究竟如何?真如美国人说的那样不堪吗? 

    组图:伊朗首艘国产战舰在波斯湾开火演练〈〈〈

“贾马兰”号的2座双联反舰导弹发射箱,疑似C-802型导弹。

    伊斯兰革命改变军工发展道路

    得益于巴列维国王时代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紧密的防务联系,伊朗国防工业在50年代开始起步,同时引进了许多水平先进的生产设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但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不久,就爆发了两伊战争。突然爆发的战争很快就耗尽了伊朗的武器储备,孤立的国际环境使伊朗一时难以得到足够的武器补给,在战场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伊朗领导层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伊朗的国防工业也克服重重困难为前线提供了大量装备。在战争期间,伊朗的军队武器有相当一部分是多次使用后又经国防工业部门重新维修的,还有大量缴获的伊拉克武器。伊朗甚至通过和美国“武器换人质”伤亡幕后交易,获得了急需的反坦克导弹等武器。伊朗的军工技术人员表现出了极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美国曾认为战前交付伊朗的F-14战斗机因为得不到必要的配件和技术指导已经不具有战斗力了,但伊朗仍想尽办法维持住了F-14的长时间正常使用,甚至在F-14的“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使用完后,伊朗人甚至将“霍克”地空导弹改装成了空空导弹安装在F-14上,以备急需。

伊朗人甚至将“霍克”地空导弹安装在F-14上。

    但总的来说,伊朗的国防工业还是在伊斯兰革命后的政治清洗和两伊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巴列维王朝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量装备基本上消耗殆尽。在战争过程中,饱受武器装备匮乏之苦的伊朗曾试图通过各种渠道从国际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装备。但且不说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伊朗根本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购得自己真正需要的高水平武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即使伊朗耗尽心思,终于从某些特殊渠道获得了部分二手武器,其结果却是将原本配套成龙的美式装备体系改造成了一个东西方武器混杂、技术水平极度不平均、后勤保障混乱的大杂烩。

    至1990年,伊朗军队共装备有6种型号的主战坦克,包括美国的M系列和苏联T系列两大体系。以苏联的国力尚且对同时装备三种型号的主战坦克造成的巨大后勤压力感到不堪重负,伊朗军队承受的后勤保障压力可想而知。与之相比,伊朗军队的炮兵装备则更为混乱——陆军和革命卫队装备的压制火炮竟然有18种口径。昔日那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东宪兵”已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战术指挥呆板低劣、人员训练水平良莠不齐、武器装备型号混杂、技术水平低劣的二流武装。

伊朗已具备大修美制AH-1武装直升机的能力,图为伊朗军工厂中的AH-1J。

    要重整军备,伊朗就必须对自己部队的装备进行全面的升级换代。而像巴列维王朝那样,通过军购来解决装备问题,对于当时的伊朗来说是极不现实的。首先,伊朗根本无法获得一个稳定可靠的供货来源。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就连同西方各国对伊朗进行了全面的贸易制裁。连伊朗军队原有的大量美制装备都只能靠走私手段获得必需的零部件来解决日常的维护问题,更遑论系统地从西方购买;其次,即便伊朗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找到走私渠道或合适的卖主,伊朗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力。

    购买渠道的缺乏和国民经济承受力的有限决定了伊朗不可能通过外援和军购来实现武装力量的现代化,自力更生成为了伊朗惟一的选择,也是必须作出的抉择。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通过外交政策的调整,获得了相对缓和的国际空间。伊朗军工在近乎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重新蹒跚学步——国家的军事预算有限,军工部门所能获得的拨款往往只能是杯水车薪;历经多年的封锁,大部分军工企业的设备都因缺乏零件和维护而难以正常运转;技术力量薄弱,熟练工人更是缺乏……而在这诸多不利因素中,对伊朗军事工业发展束缚最大的,还是伊朗那曾经完备先进、如今却日趋落后的基础工业。虽然伊朗在60-70年代就建立起了涵盖采矿、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多年的禁运和封锁,一直到90年代中期,这些工矿企业的技术水平依然停留在革命前的技术水平上。

伊朗国产的“佐勒菲卡尔”坦克(炮塔向后状态)。

    务实的伊朗军工选择了“小步快跑”这一简明有效的发展思路,从现有设备的改造做起、从对早年引进的西方装备的“技术吃透”做起、从零部件的生产做起、从装备的维修保养做起……从1989年到1994年,是伊朗军事工业的“吸收吃透”阶段,其重点在于真正地掌握早年来自美国的军工生产技术,为自己独立自主的军工打下一个在技术上也许有些落后,但却相对扎实的基础。在这短短的5年时间里,伊朗军事工业基本完成了对巴列维王朝时代遗留下来的兵工企业的改造重建工作。多条已经频于废弃的生产线在经过改造后重新焕发了生机,再次加入到了伊朗的军工生产中。

    在90年代和俄罗斯通过谈判,伊朗引进了T-72坦克的生产线,成为中东地区第4个能够生产坦克的国家。同时还对较老式的T-54/55,中国的59式、69式等老旧坦克进行了改进,通过加装复合装甲、改进火控系统等办法使老坦克的使用寿命大为延长,战斗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对几种坦克技术的充分了解使伊朗在本世纪初成功地研制出了新型的国产“佐勒菲卡尔”坦克,并进行了批生产,相关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国际水平。

    伊斯兰世界中最全面的军工体系

伊朗国产“闪电”战机,美制F-5战机的双垂尾改进型。

    经过多年的建设,伊朗的国防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今天,伊朗的军工体系已经是伊斯兰世界中最全面的,已经能够较完整地生产伊朗三军需要的武器装备,满足国家防务的要求。包括新型主战坦克、导弹快艇、常规火炮及各种战术导弹等装备在内,甚至连轻型舰艇、小型潜艇、战斗机、中近程弹道导弹也能实现成批生产。在2009年初,伊朗就成功地用国产的运载火箭把本国制造的小型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的第一个。在2006年的黎巴嫩冲突中,武装民兵使用伊朗制造的小型反舰导弹击伤了以色列的护卫舰。伊朗还自行研制了战斗机、喷气教练机和武装直升机,据称其还能生产高速鱼雷和驱逐舰。同时伊朗还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光电技术,已有多型无人机、灵巧炸弹、导弹在阅兵式中亮相。

    伊朗军工大力发展的一个领域是地地弹道导弹,通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有几个型号的中近程导弹问世。最新型号的中程导弹射程已经达到2000公里,同时有较高的精度,已可以实用。而西方传说伊朗已经开发的射程达5000公里的远程导弹也将在不久进行试验。在核领域,伊朗的大规模开发工作引起了西方的警惕和制裁。伊朗核问题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并将影响海湾地区的未来安全走向。

伊朗“泥石-2”型导弹,射程约为2000公里。

    纵观伊朗的国防工业,其技术人员表现出的较强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对武器的现代化改进上,比如多型有特色的新型空投炸弹的引导系统的设计、在外来技术基础上发展的“泥石”中程固体导弹,设计水平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并不多见,充分体现了伊朗的科技实力和水平。但是由于伊朗本国的工业基础较弱以及长时间得不到世界水平的先进军事技术,导致其武器的总体水平不高,并且不能组织大批生产。现有伊朗生产的飞机、坦克、舰艇的动力系统都只能仿制和倚赖进口,而所有的新型主战设备也都是在已有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改进。如在美制F-5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战斗机只是使用了新型发动机和雷达,战斗机的提高十分有限,和美国的第三代战斗机相比差距很大,而且还不能成批生产。新型直升机和主战坦克也是如此。

    实际上,20年来,因为受到西方国家重重的制裁和禁运,伊朗和西方的武器技术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不少。在未来也只能在引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基础上实施重点领域如核技术、导弹等方面的突破,以增强国防力。但是伊朗不依赖外人,努力发展自主国防工业的方向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