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事件  | 意义  | 
1992年  |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 | 峰值速度达每秒10亿次,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 
1993年  |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 | 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和标准UNIX操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 | 
1995年  | 曙光公司又推出了曙光1000 | 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 | 
1997年  |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 | 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  | 
1997至 1999年  | 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问世 | 峰值计算速度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 | 
1999年  | 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I计算机 | 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使用。 | 
2004年  | 曙光4000A实现了每秒10万亿次运算速度 | 由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三方共同研发制造。 | 
2008年  | “深腾7000” | 国内第一个实际性能突破每秒百万亿次的异构机群系统,Linpack性能突破每秒106.5万亿次。  | 
2008年  | 曙光5000A实现峰值速度230万亿次 | 作为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的网格超级服务器,曙光5000A可以完成各种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商务计算。  | 
2009年  |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 |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