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软实力”无法替代“硬实力”

(2009-08-26 07:05:16) 下一个

“软实力”无法替代“硬实力”
2009年08月20日 15:01:06  来源:中国国防报

美国《外交》近期发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约瑟夫·奈的文章——《变高明》,7月5日,《参考消息》以《美国成为“高明大国”途径:巧实力》为题进行了转载。随后,国内不少学者就现代实力观问题展开了讨论。

    美国是一个崇尚实力的国家,一向把国防产业和军队的建设当做立国之本。靠军队,对他国颐指气使。如此过剩的“硬能量”,如何释放?君不见,冷战刚结束不久,一场海湾战争仅几天的工夫,美国以几乎零伤亡的代价,就把一代中东枭雄萨达姆打得七零八落、国破家亡。美国有这样的“硬实力”,怎能不引以自傲,世界哪个国家敢在“老子头上动土”!可伊拉克人、阿富汗人也不都是“软包”,恐怖组织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反抗情绪,缠住美国不放,硬是使他深陷泥潭。看来“硬实力”也不是解决世界问题的万能法宝。

    于是,美国谋士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按照他的实力观,所谓“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是有形的、实实在在的,甚至可以量化的力量。所谓“软实力”则比较抽象,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影响力,比如文化、道德形象和价值观等,甚至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力,都可以归纳为“软实力”。

    冷战后的世界,硬是靠赤裸裸的穷兵黩武,很难达到征服的目的。随即美国人亮出了“软实力”。由于动机和目的的反动性没有根本改变,当今世界仍没有多少人买账。于是又提出了“巧实力”理论,意思是要征服世界,除软硬兼施之外,还要会用“巧”劲。

    同美国正好相反,近现代历史大量史实说明,作为一个长期受到列强觊觎、欺凌的中国,问题不是“硬实力”过度、“软实力”不足。在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丧权辱国事件中,都是因为我们缺乏“硬实力”,或“硬实力”展示不够,对“软实力”期望过度造成的。以“九一八”事变为例,面对侵吞中国决心早已铁定的日本军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气势,还有些国人,特别是当时的统治者,还抱有善良的期待,幻想用“软实力”软化日本人停止侵略。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向崇尚“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道德观念。建国不久,又与几个新独立的国家一起,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广大中小国家的拥戴,并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准则,这些都是我国“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但我国边界线漫长,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周边环境复杂,祖国尚未统一,心怀叵测之徒不时地搅进来兴风作浪。我们倡导的是睦邻政策,强调的是友好协商,但被一些国家看成是你鞭长莫及、“硬实力”不足,经常搞一些小动作。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和国情。

    有的学者硬是把一些洋概念搬进中国,过度迷信“软实力”,这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1884年中国门户洞开以来,多少历史事件表明,世界列强和邻邦在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方面,对我们的“软实力”并不买账。

    “硬实力”是强国的核心和主干,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基础和条件,“软实力”是动机、目的和方法的表现。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四化”建设已取得长足进展,国防现代化的水平也今非昔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硬实力”基础,我国周边的安全态势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变化。强邻明目张胆地对我国掠土侵疆的行为早已不见,但以暗抢明偷的方式蚕食我国领土海疆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弱国无外交。打造强大的“硬实力”,强我国防,实现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目标,仍是中国“四化”建设进程中任重道远的奋斗方向。(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特邀研究员 张健志  第二炮兵某部研究员 王连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