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陕飞披露“暗箭”攻击无人机已处于定型阶段(图)

(2009-07-16 07:22:35) 下一个

陕飞披露“暗箭”攻击无人机已处于定型阶段
2009年07月16日 21:47:37  来源:新华网综合

 

无人机“翔雁”亮相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

    “翔雁”无人机低空航拍签约西洽会

    据中航集团沈飞网站报道,今年4月份,由技装公司自主研制的无人机“翔雁”首次亮相第十三届中国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并与国家测绘局签约合作意向书。该项目拟投资2000多万元,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研制试验阶段,包括航摄设备材料购置、航摄系统研究开发、无人机平台完善和试飞,以及相关技术及配套软件开发研究投入;第二阶段为推广阶段,建立“翔雁”无人机及航摄设备生产线,拟订无人机航摄系统应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此前,“翔雁”无人机已完成8个起落的飞行试验验证,飞行平衡,地面视频图像清晰完整,能按程序完成各项任务。这充分证明,“翔雁”无人机已跨入自主飞行的无人机行列。

    那么,“翔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型,有什么功用呢?

    据技装公司副总经理王俊介绍,“翔雁”无人机长2.7米,翼展4米,可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进行大于15小时的巡航,采用菱形联结翼气动外形、前三点式起落架、发动机后推式布局,机身、机翼、起落架均可拆卸和组装。

    “翔雁”利用航空制造工艺技术,采用全新的气动外形、模块化的任务系统、领先的飞行控制系统,形成自主飞行的能力,给它加载不同的任务系统就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她可以用作气象探测、人工降雨、航空遥感、城市治安巡逻等多用途民用无人机平台,也可完成可执行目标指示、电子干扰、信号中继、战场侦察预警、战场评估、通信中断、空中监控、边境巡逻等军事任务。

    当今,许多国家、机构对无人机研制和发展热情高涨,已研制出了50多种无人机,有55个国家军队装备了无人机。美国仅装备军队的就有“全球鹰”、“暗星”、“猎人”等十几个型号,波音公司是美国的主要无人机制造商之一。 

    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长空一号、长空二号、无侦五、无侦九和ASN-206无人机正在服役,领先国内外水平的“暗箭”攻击型无人机正处于设计定型阶段。

    面对竞争激烈的无人机市场,“翔雁”无人机此时“展翅”是否为时已晚?

“暗箭”无人机

    何以进军无人机市场

    技装公司经营管理处处长王从福介绍,首先,“翔雁”无人机的低成本,为研发提供了可能。它不需要氧气、空调、增压、弹射座椅等座舱设备,降低了成本和重量;不需要生命保障系统,可以适应更为恶劣的飞行环境,提高了飞机的气动性能和隐身性能;使用维护简单,操作员只需在地面进行训练;根据需求,还可加载不同的任务系统。

    其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航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无人机的研发提供了良好平台。远程遥控、双向数据高速传递、电子集成、高精度光学技术、装备等都可应用到无人机的研发。新翼型和轻型材料增加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自动驾驶仪使无人机按设定程序飞往盘旋点;窃听装置、穿透树叶的雷达及高级光学设备等,都可以被安装到无人机上,进一步提高了无人机的性能。新一代无人机可从地面车辆、舰船、航空器和卫星等发射和回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检验它的程序并根据需要改变它的航向。正因为无人机具有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用途广等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关注无人机研发。

    技装公司于2007年3月组建了无人机研发试验室,成立了由设计、试验、管理、制造等方面精干人员组成的专门团队,独立自主地开展设计、制造、试验等工作,先后制定了无人机飞行控制、发射和回收等方案。全体参研人员充满激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克难关,在9个月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滑跑、平衡、控制信号有效距离、引导伞拉力、发动机推力等试验。2007年10月完成了模具设计和制造任务,同时完成了概念机的制造。

    研制项目刚刚起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白松柏及党委书记姚建国非常明确而坚决地给予支持,创造条件,协调资源,要求加快研制进度,形成产品,尽快投放市场。常务副总经理李广兴、总设计师欧阳绍修、总工程师李军等公司领导经常深入研制现场,听取汇报,了解研制情况,解决存在的技术难点。丁重舜、步恒祚等飞机设计资深专家在研制的各个阶段,挤出时间参加该项目的阶段性评审,帮助进行严格的技术把关,为无人机试飞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5月2日,该型首架机在柳林机场试飞成功,验证了气动外形满足飞行原理,取得了该型无人机的阶段性成果。9月28日,第二架机试飞成功,11月6日又进行了第三次试飞,滑跑距离60米,空中姿态平稳,操纵灵活。当时机场有5级大风,能稳定飞行,安全降落,验证了飞机具有较好的抗测风能力。同年12月份,安装自动驾驶仪,加装视频传输系统,进行了地面联调。2009年3月,飞机达到自动驾驶飞行状态。3月14日至15日,飞机在陕西凤翔机场进行自动驾驶飞行试验,8个连续起落,实现了自动控制飞行姿态,自动按照设定的航点飞行,通过无线视频传送系统发回的空中地面监测视频清晰稳定,取得满意效果。

在2008年6月“尖兵之翼—2008中国无人机大会”上,代表公司参展的“翔雁”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和“雷鸟”高速靶机受到业界高度关注,“雷鸟”造型还被选为本届会标,成为本届展览亮点之一。

    虽然无人机研发成本低,但它涉及诸多工程技术领域,仅气动学就是技装公司全新的领域,还有诸如飞行控制等航空专业知识也是他们所不具备的,与传统的工装制造具有本质的区别。当初,技装公司提出要研制无人机时,有人不屑一顾地说”“技装公司没有专业人员,他们也能造无人机?”

    那么,他们究竟靠什么把“翔雁”送上了蓝天?

    从制造到创造

    做好一项普通的产品和市场不容易,做好一项高科技产品更不容易。许多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对无人机的研发已有多年的历史,能首飞成功的寥寥无几。技装公司进军无人机市场,自身的优势并不多,但他们起步就成功了,原因何在?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灵”。即将独立运行的技装公司,是继续沿老路走下去,还是从制造向创造倾斜;是继续以制造为主还是做一个技术加品牌的公司,这关系到技装公司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陕飞的发展。这是技装公司领导不得不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技装公司总经理高建国介绍,他们的航空产品单一,没有形成长期发展的支柱产品。其产品规模、研制任务依赖于陕飞。要想提高适应市场能力,经济总量上规模,提升应变能力和生存能力,时不我待。找准切入点,寻求新突破,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支柱新品,势在必行。于是,他们决定依靠陕飞产业化、成本控制、营销、人才组合和技术整合等方面的航空制造优势,围绕航空产品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无人机市场挺进。

    副总经理王俊说,技装公司紧跟国内需求,以“蛋变鸡”为市场战略,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高新技术应用战略,“以低成本高性能”为原则,依靠陕飞设计制造优势,联手高校,网络无人机人才,决心研制集“高空、高速、长航时、高空防冰”等性能为一体,具备“长航时、多用途”、“用得起、练得起、打得起”的无人机航空新品。

理念的创新使技装公司无人机研制思路更加广阔。技装公司着眼于“市场需求”,按照技术、人才等资源采取“拿来主义”、“先研制再争取立项”的思路,准备走一条从“无”到“有”,变“有”为“好”的无人机发展之路。

    无人机气动外型由飞机设计研究院杨建、马凯等8名80后年轻人业余时间完成,这也得益于“大胆启用年轻人”的理念。年轻人思想束缚少,想象丰富,时尚观念强,有助于无人机漂亮外形的构造。当初,技装公司找到杨健、马凯这群年轻人,说明了让他们设计无人机的意图时,他们非常激动,但一时不敢接受。他们想,自己才工作几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全机设计,经验缺乏,怕飞不起来。高建国通过几次与这群小伙子交谈,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于是一个小小的研发团队就这样诞生了。

    小伙子们对全新设计一架飞机的整个流程充满好奇和期待。这群小伙子各自查阅结构、气动外形、自动控制等资料,多次讨论,确定了大的研制方向。“翔雁”采用盒式翼非常规气动布局,这样机翼面积大、升力大,飞机载重大,适合长航时飞行;雷鸟采用“V”字型尾翼气动布局,单发后制发动机,时速可达每小时500公里。随后,各自按明确分工,他们开始理论计算、计算机绘制,讨论、修改和完善方案。对设计中不同观点,他们总是聚集在一起,从方方面面、不同角度争论,还多次请来运八飞机设计的老前辈、制造工艺人员,听取意见和指导,以保障无人机制造、安装的精度和最优化。他们往往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夜,陪伴他们的是鼠标和键盘的击打声。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共同努力,全新的数字化无人机造型完成了,直接把数字包发往制作单位,很快就完成了无人机实体机的制造。由于一些试验条件不具备,只有在实际飞行中,才能验证出气动外形的缺陷。首飞并未成功,但他们从中看到更多的是希望和成功。在观看“翔雁”首飞录像后,领导、专家提出了十多条改进意见和建议。改进措施迅速贯彻,经过几次试飞、改进、再试飞,“翔雁”终于可在蓝天自由飞翔了。

    善于学习和思考的王俊承担着“翔雁”起落架的设计制造。他以前是学汽车专业的,投入无人机研制后,他又学习了《空气动力学》、《航空微型发动机》、《飞行操纵系统》、《气象学》等书籍,这些让他对无人机更加充满好奇。“翔雁”无人机滑跑的起降方式,安全性的五分之四寄予起落架,且起落架的设计制造没有经验可借鉴。经过多次滑跑和试飞,他得到了许多感悟。这让他把车载后悬挂系统和大型冲压床的原理与无人机相结合,把“气液阻尼”原理应用到了起落架的设计上,将起落架的“交变受力”改变为“非交变受力”,降落的缓冲有了保障,提高了稳定性,这在业界属于首创。在2008年11月5日试飞中,起落架改进理论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

    边干边学 精益求精

    无人机零件生产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由第二技术装备厂承担。虽然它的加工难度没有金属模具高,但所用材料较多,还有部分材料是从未接触过的,且价格较贵。采用银焊连接的组合件,连接处小而封闭,多在双曲面,焊接时用力过大,会造成连接处不密封,用力过小,锉削量不到位,会增加其重量,对焊接技术要求相当高。每个组合件,还要经过单件加工、修研、焊接、粗加工锉削、精加工锉修流线、整体抛光称重等工序。于是,该厂抽调专人加工,采取“首件三检”原则,单一零件的生产由检验人员现场跟踪,组合零件的加工还须在多次划线定位中控制其空间尺寸,保证全过程受控,生产出最棒的零件。

    无人机机体的制造,由第一技术装备厂承担。设计要求减少机体重量,提高机载量并保证强度,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是必由之路。工艺员谢晓亮和副厂长周东宏对机体结构进行了认真分析,查阅了大量关于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资料,制定出了无人机机体制造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方法,对关键工艺、新材料,制定了试制方案,规定了各道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和重量控制要求。

    机体的制作主要由青年技师陈军负责。他组织班组成员仔细消化工艺规程,及时与工艺人员沟通,解决制做过程中的难题。在制作蒙皮时,为保证蒙皮足够强度并控制其重量,他们对不同的玻璃布厚度、层数、敷层方向及含胶量做了大量试验,最终将蒙皮厚度控制在均匀1mm范围内,满足了技术要求。在制做内部结构件时,他们将各框缘、长绗、梁、肋等部件修配后再组装,使其与蒙皮贴合间隙最小,以控制用胶量,减小了机体装配变形并达到减重效果。在制做油箱时,为防止其渗油,他们与工艺人员一块协商,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通过反复试制,难关终被攻克。在整机重量控制方面,为满足使用要求,他们将每一部件称重并记录,并严格控制用胶量,汇总重量后检查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若超重,将每一部件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使其减重。经过反复试制,不断改进,他们仅用半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机体生产任务。

    现在,“翔雁”无人机完全能“展翅”飞翔了,但她需要承载的还有很多很多,发动机、自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更需要陕飞人去思考、创新、拼搏、实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