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北方四岛”问题起因——千岛群岛战役

(2008-10-31 07:43:07) 下一个

“北方四岛”问题起因——千岛群岛战役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2006年8月16日,俄罗斯边防军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附近水域射杀一名日本渔民,引起日官方强烈抗议;随后,又传两名俄公民在日连续遇害,俄日关系更加蒙上了阴影。这些事件折射出俄日“北方四岛”领土争端问题的复杂性和激烈性。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大小30多个岛屿,全长约120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是鄂霍茨克海和北太平洋间的重要通道。该群岛南部的色丹、齿舞、择捉、国后(即所谓的“北方四岛”)紧靠著名的北海道渔场,经济和地缘战略意义尤其重要。1875年,日俄签署条约,千岛群岛全归日本。随着二战接近尾声,苏美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达成默契:千岛群岛归属苏联。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发起远东战役。千岛群岛战役是远东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攻击千岛群岛。日本在该群岛驻军多达8万,并修建有9座机场(可容纳600架飞机),其中6座都在群岛最北端防御最为坚固的占守、幌筵两岛上;这两岛还建有两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片岗和柏原。但由于此时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消耗殆尽,部署在千岛方向的海空军仅配备数艘小艇和8架飞机。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距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岛屿——占守岛。它是苏军向南进攻的跳板,也是日军设防的重点,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和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遍布全岛,日本守军约8000人,配备64辆坦克。

    18日2时35分,苏军岸炮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轰击占守,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军驱逐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4时30分,苏军先遣支队在片港海军基地附近狭窄地段抢滩,但由于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纵深进展。清晨,苏军主力分两个梯队登陆时,遭日军的猛烈轰击,多艘登陆舰艇被炮火击沉击伤,一度相当被动。

    随后,战斗重心向岛内转移,双方反复争夺两个高地。苏军以反坦克枪、冲锋枪、机枪和集束手榴弹混合火力,击退了日军坦克的多次反扑,海军中士维尔科夫用身体堵住了日军主要火力点的射击孔。到傍晚20时,苏军最终控制了两制高点。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诏书的日军一面主动提出停战,一面仍积极备战。苏军继续向纵深进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艰苦的攻坚战。幸亏此时驻千岛日军接到了无条件投降的命令,至23日午后,占守岛守军全部投降。

    苏军立即向南进攻,此后的一系列登陆基本未遭抵抗,进行得非常顺利。至8月31日22时,苏军结束千岛群岛北部的战斗,同时开始进驻南千岛。8月28日凌晨,苏军在择捉岛登陆,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9月1日,苏军占领国后和色丹,苏军远东总司令部宣布“千岛登陆作战”完毕。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直到5日,苏军才结束了占领齿舞的最后行动。

    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战役中,日军伤亡1018人,被俘6万多人。苏军伤亡1567人。双方的伤亡几乎都集中在占守岛争夺战中。此后,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直实际控制着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大大改善了其在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环境。日方多次要求归还“北方四岛”,均未成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