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中俄能源战略合作新闻报道回顾

(2008-09-02 22:26:46) 下一个

2003-09-23 北京晨报
中俄输油管道走向何去何从


西伯利亚迄今探明的石油储量不够同时供应两条支线,其中一条一旦开工,就意味着另一条“无限期推迟”。哪条支线将被优先建设,成为中俄输油管道合作的一个关键问题。

    明天,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将开始为期两天的对华正式访问。按计划,中俄总理会晤期间将就输油管道铺设方案进行商议,历时9年多的中俄输油管道走向问题正等待两国政府拍板,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拥有最后的发言权。

    在访华前,这位首次以总理定期会晤形式同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人进行接触的俄总理称,能源合作是俄中经贸合作的重要方面。而早在6月18日卡西亚诺夫就在圣彼得堡表示,俄政府将在今年9月最终确定从俄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输油管道的走向。

    依照中俄最初计划,总投资约为25亿美元(俄方投资约17亿美元)的跨国管线首期工程将于2005年建成,2010年建成二期。它将在25年内总计向中国输送原油7亿吨,价值约1500亿美元,中国因而将成为俄罗斯的主要石油出口市场。

    然而,虽然去年普京总统访华时曾经指出,“考虑到能源合作对双方的重大意义,两国元首认为,保证已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对确保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日本的介入和俄罗斯国内分歧,原计划几被推翻,取而代之的将可能是今年3月俄罗斯提出的折中计划。根据这一计划,输油管道将在中俄国境附近分岔,分别建设通往中国和日本的支线。这样一来,俄罗斯输油管线的石油出口主要对象将由中国一国变为中、日、韩等多国,甚至还可能有美国。

    现在的问题在于,西伯利亚迄今探明的石油储量不够同时供应两条支线,其中一条一旦开工,就意味着另一条“无限期推迟”。由于西伯利亚石油对日本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日本急于占有石油管线主动权。最终哪条支线被优先建设,将成为中俄输油管道合作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2003-10-11 中国日报
俄德将修跨海输油管道 中俄输油管道可能延期

据中国日报网站特稿 据《金融时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9日与德国总理施罗德
会晤后说,俄德将建设一条跨波罗的海的石油管道,从而提升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量,满足欧
盟的能源需求,推动双方之间的经济资源整合。该管道从俄罗斯西北部的港口维堡直达德
国,还可能延伸到荷兰和英国。到德国的预计长度为1860英里,造价60亿美元。

  目前俄罗斯有一条通往东欧的石油管道,但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且受 
到偷窃和紧张政治关系的影响,因此西欧管道的建设十分必要。

  该管道预定于明年开工建设,2007年完成,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够运输190到380亿立方米
的石油。

  此次俄德联手建设输油管道,反映了欧盟的能源政策大转移。欧盟希望增加俄罗斯的石
油进口,从而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这和美国的政策不谋而合。

  另外,分析家认为,由于俄罗斯没有实力在东西两地同时修建输油管道,因此西线管道
的修建暗示着东线通往中国或是日本的输油管道可能要长期后延。



2004-10-18 金羊网
中俄能源合作困局

对于普京此次访华,国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能源问题了。中俄石油管线走向再次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然而,对于中国的满怀期望,俄罗斯总统普京冷静地回答:“我们将根据国家利益做出相关决定。”这个回答虽然让我们失望,但并不出人意外。

  实际上,在9月底温家宝总理访俄之前,俄罗斯高层曾透露说,在能源问题上不会让中国“空手而回”,但在最关键的石油管道问题上,俄罗斯又含糊其词。这一切表明俄罗斯正在大玩太极,石油已经成为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最重要的筹码之一。有几个因素影响到俄罗斯在石油管线问题上的决定,首先,近期内,在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石油牌对俄罗斯至关重要。俄罗斯期望在今后两年之内加入世贸组织,这就意味着在东亚必须获得中国和日本的支持,普京此次访华完成了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并签署了相关协议。但俄罗斯与日本的谈判尚未完成,这就部分地解释了今年以来俄罗斯为何在远东石油管线问题上反反复复。俄罗斯在拒绝中国方案的同时,也拒绝了去年底同意的日本方案,这正是俄罗斯绝妙的一石二鸟之计,可以预见,在俄罗斯与日本结束加入世贸的谈判之前,俄罗斯会继续把跷跷板游戏玩下去。

  其次,从国际市场来看,油价高企不下,俄罗斯希望借助拖延战略,以便进一步评估手中筹码的价值。目前,中东地区动荡不安,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等重要产油国内乱不断,再加上石油市场上活跃的投机活动,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度不断提高,已经隐约露出“第四次石油危机”的端倪。这种局面自然提高了俄罗斯手中牌的价码,9月底,俄罗斯驻日本大使洛希库科夫曾表示,“规划中的整条输油管将在俄罗斯境内兴建,并由俄罗斯自行负责将产品分销,这样较之将所有原油运送至另一个国家,再完全依靠对方处理,更加符合俄罗斯的利益。”这番话表明不管未来选择哪条管线,俄罗斯已经决意单独控制石油的运输和分销过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远东石油管线将密切配合俄罗斯的远东开发计划。普京率领的此次访华成员中就包括远东地区五个州的州长,俄罗斯欲借助中国的经济力量开发远东地区的意愿不言而喻。开发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2月份,普京在一次远东地区会议上就指出,修建远东石油管道是“事关全国的战略问题”,要把“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纳入考虑重点”。6月份,俄罗斯宣布放弃“安大线”与“安纳线”,而考虑采用俄罗斯自己的“泰纳线”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这一战略。

  在中日俄三国的能源合作问题上,也许我们给予了太多的地缘政治假想。实际上,在全球一体化的能源格局中,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俄罗斯,都需要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来实现地区的能源安全,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纠葛,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合作尚未起步,本地区大国有必要增强彼此互信,加快推动这一进程。我们应把中俄能源合作放在这一大的框架下来考虑,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应当立足长远,不要太过于纠缠一时一事的得失,要向普京学习,追求最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




2005-05-31 中华工商时报
泰纳线一期2008年完工 年输油能力3000万吨
中俄能源谈判 商讨向华输油管道支线和天然气价格问题

昨天,王岐山和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作为双方谈判代表,共同启动了中俄两国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

据新华社莫斯科30日电

  走向:泰舍特-乌斯季库特-卡扎钦斯科伊-腾达-斯科沃罗季诺

  据此间媒体报道,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30日在向普京总统汇报工作时说,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纳线)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08年完成。

赫里斯坚科说,泰纳线一期工程的走向是:泰舍特-乌斯季库特-卡扎钦斯科伊-腾达-斯科沃罗季诺。此段管线的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石油将来自西西伯利亚油田。

  赫里斯坚科指出,泰纳线一期工程还包括在纳霍德卡港附近的佩列沃兹纳亚湾建设石油基础设施,以保障每年3000万吨石油的转运。此外,俄罗斯准备完善斯科沃罗季诺的基础设施,以保障泰纳线一期工程竣工后,石油可以通过铁路运往佩列沃兹纳亚湾。他还说,在建设泰纳线的同时,俄政府准备将西西伯利亚油田至泰舍特管线的输油能力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

  泰纳线也称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石油管道,管道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泰舍特为起点,终点是滨海边疆区纳霍德卡港附近的佩列沃兹纳亚湾。年输油能力为8000万吨,其中大部分石油将由东西伯利亚油田供应。

  俄罗斯媒体此前曾报道,泰纳线二期工程走向是从斯科沃罗季诺至佩列沃兹纳亚湾,但这段管线的建设将取决于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情况。目前俄政府正与拥有东西伯利亚油田开采许可证的苏尔古特和尤科斯等国内公司进行谈判,讨论未来将这些公司在东西伯利亚开采的石油纳入泰纳管道的问题。




2008-07-26 凤凰网

   中俄启动能源谈判机制 开展全面长期稳定合作

   王岐山任中方谈判代表 中俄副总理26日启动能源谈判

   外交白皮书首章谈能源安全 称中国举足轻重

   俄输往中国天然气将比输欧天然气贵10-15美元

  吴挺

  中俄两国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昨天在北京启动,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和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作为双方谈判代表共同启动了这一机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俄启动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建立能源合作关係

  据新华社消息,王岐山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同谢钦举行会谈。王岐山说,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内容。两国元首决定建立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为中俄能源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两国总理就中俄能源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今天的首次谈判取得了积极成果,希望双方充分发挥能源谈判机制的作用,全面扩大和深化两国油气、核能、电力等领域的合作,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係的内涵,推动两国关係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同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谢钦。温家宝对谢钦说,你这次来访负有重要使命,就是根据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今天就要开启中俄两国能源谈判机制。温家宝还透露,普京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他通电话就谈到了能源合作。温家宝说,希望双方在原油贸易、油气管道建设、勘探开发、炼化等大项目方面取得更多进展,继续推进核能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全面、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係。

  谢钦转交了俄罗斯总理普京致温家宝总理的信。他说,俄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中俄能源谈判机制的作用,推动两国能源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进而全面推进两国友好合作关係不断向前发展。

  随后,谢钦还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交谈。据悉,谢钦接下来的行程还包括前往上海参观一家石油化工企业,以及与俄罗斯国有银行VTB驻中国的一位官员会面。

   商讨ESPO“中国支线”

  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主管俄罗斯能源工业,同时兼任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董事长。作为该国第二大石油制造厂的俄罗斯石油公司自2004年开始向中国输出石油。根据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在2010年前将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输送4840万吨石油。

  据俄罗斯媒体报导,谢钦访华期间,双方将就东西伯利亚-太平洋(ESPO)石油管线的“中国支线”问题进行讨论。这条定于2009年末开建的石油管道日输油量预计将达160万桶,管道建成后,将使西伯利亚到俄罗斯远东及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石油输出更加灵活。不过,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早前曾预测,整个管道工程的价格可能会增加。

  一位中石油的消息人士称,中俄昨天在北京启动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将有助于解决东西伯利亚-太平洋(ESPO)石油管线“中国支线”的建设问题。“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技术性的可行性研究也已準备好了,但建设资金的问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俄罗斯一家公司已经蓄势待发,”他说,“我们公司希望,谈判机制有了俄罗斯政府的参与,将促使ESPO‘中国支线’建设的启动。我想俄罗斯政府眼下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帮助解决(我们)与俄罗斯公司间在合作上的问题。”

  据悉,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的建设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泰舍特至斯科沃罗季诺镇(距中国边境仅70公里)的管道将首先铺设,一个靠近太平洋海岸的转运油库也将建成,石油年处理量可达3000万吨。第二阶段,连接斯科沃罗季诺镇至科兹米诺湾终端的管道将完成。

   解决天然气价格问题

  这名消息人士还透露,中俄此次对话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将是“阿尔泰天然管道的建设问题”,“中国方面认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应该解决好天然气价格问题,并希望俄罗斯政府能够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他说。

  早在2006年年初,两国公司便就俄罗斯天然气卖往中国签订了备忘录。双方本有望在2006年末就天然气价格达成协议,并开始根据协议进入实施阶段,譬如阿尔泰天然气管道系统的设计及建造,但双方的谈判一直没有完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俄罗斯方面表示,向中国输出天然气将在价格谈定4年后才能真正开始。根据最初的计划,从西西伯利亚运往中国的天然气有望在2011年贯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