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战略试探与决心,战略选择与交易--------张鼓峰和诺门坎
(2008-07-18 14:47:46)
下一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配合德国夹击并灭亡苏联;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南洋群岛。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1939年后,日军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结果,苏联得以集中兵力拖垮了德国。而日本南下,以珍珠港事件为标志的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迫参战。英美俄联盟成立,加快了德日的灭亡。
日本放弃“南进战略”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结果,其中重大因素之一便是两次战略试探的失败: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
张鼓峰事件
1938年7至8月间,日、苏两国军队在图们江下游中国东北张鼓峰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事件。日俄战争后,日本陆军一直把俄国作为假想敌国。1938年7月9日,苏军在张鼓峰构筑工事。日军决心以武力对苏联的军事实力进行“侦察”,驻朝日军第19步兵师奉命向图们江南岸边境地区集结。7月29日,日军出动2个排的兵力与在沙草峰构筑阵地的苏军小分队发生军事冲突。30日夜,日军以2个团的兵力发起攻击,于31日先后攻占张鼓峰和沙草峰,将苏军逐出该地区。8月2日,苏远东方面军第40步兵师实施反击未果。6日,兵力大大增强的苏军发起进攻,遭日军顽强抵抗,双方发生激战。7日,苏军攻占58高地;8日和9日先后攻占张鼓峰和沙草峰部分阵地。10日,日军企图夺回阵地未果。当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次日停火。14日,日军奉命撤离张鼓峰地区。此战,苏军凭借优于日军的武器装备、战役指挥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挫败日军北进企图。日军亡526人,伤914人;苏军亡236人,伤611人。
诺门坎事件
一直主张“北进战略”的日本陆军,积极准备对苏联的进攻。1939年,中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陆军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集中兵力与苏联作“武力侦察”式作战,于是挑起了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位于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隔哈拉欣河与蒙古相望。苏联把这个事件称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部向驻守在这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后来,日本关东军第6集团军也投入了作战。战役初期,苏军接连失利。
斯大林根据报告,明确日本的意图是试探苏军实力,为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当时,朱可夫正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在中国战场考察过日军作战,对日军有所了解。
朱可夫是6月5日到达战场,根据最新情报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区增派部队,并决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
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斯大林对朱可夫只有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入侵的日军,但行动不越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
7月2日,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战场的机会,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日军有38000人,苏蒙联军只有12541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朱可夫沉着组织防御。苏军人少,但是坦克和装甲车却多于日军。朱可夫指挥坦克和装甲部队连续实施反击,不断疲惫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日军伤亡惨重。
小松原道太郎原来担任过驻苏武官,应该说对苏军的作战样式有所了解,特别是苏军一度取消了装甲部队,使他记忆犹新。他没有想到苏军的装甲部队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对眼下这个名叫朱可夫的对手了解得太少了。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师可以打败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十余万人,却在兵力优于苏军的情况下,被打得如此狼狈。
于是,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为此,还专门组建了第6集团军实施诺门坎作战,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这时,日军兵力已达75000多人,并准备在8月24日向苏军发起更大的进攻。然而朱可夫却悄悄做好了反攻的准备。他使用的战法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诸兵种联合作战!
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实施反攻前成功地进行了战役欺骗。比如,为了实现坦克攻击的突然性,他将几辆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后沿前沿阵地不断地来回行驶,以此让日军对苏军的坦克调动习以为常;为了隐蔽反攻企图,朱可夫把几部功率猛烈的音响装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桩机的声音,逼真地造成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的假象,让日军误以为苏军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实施防御。
这一切战役欺骗都取得了成功。日军没有料到苏军发动了反攻。
8月20日5时45分,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向当面日军发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前沿阵地、纵深炮兵阵地及部队集结地域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睡梦中的日军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个名叫小谷的日军上士这样记录当时的情景:
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的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随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实施进攻,日军溃逃。
诺门坎战役,日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被迫向苏联求和。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到失败后不久,放弃“南北并进战略”,开始推行南进战略。
苏、日在1940年开始接触谈判,并于1941年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某种程度上解了日本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后顾之忧,同时亦使苏驻防于东部边境的军队抽调西部,参与了莫斯科保卫战。
到1945年2月,德国在欧洲战争已经奄奄一息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讨论战后领土瓜分事宜,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抗击日本军队的问题。
在雅尔塔,斯大林提出了苏联出兵的条件,2月10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将斯大林关于苏联出兵的条件协定草案递交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当天,斯大林同罗斯福再次会晤,对草案作了修改,成为正式文本。但是,斯大林向罗斯福表示,大连不能成为国际港口,苏联需要得到旅顺港周围的海军基地……
《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即:a)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些岛屿须交还苏联;b)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c)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