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反隐形措施层出不穷 挑战

(2007-09-18 12:46:55) 下一个


美F-22“猛禽”隐形战斗机

据美国《飞行》网站11日报道,隶属于美空军第27飞行中队的F-22“猛禽”隐形战斗机,已于前一天飞离日本冲绳回国,从而结束了该型战机服役以来的第一次海外部署。

有消息人士透露,自2月17日进驻嘉手纳基地以来,12架“猛禽”战机总共进行了600架次以上的飞行训练,在同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模拟对抗中展示出压倒性优势。美军高级官员表示,F-22的作战能力“无可匹敌,如有必要,今后它们随时可能再次被派往东亚执勤”。

两大隐身术打造最强战机

所谓“隐形”指的是通过各种技术使敌方雷达难以捕捉己方真实形状,从而麻痹对手,以达到突袭效果,而并非像科幻小说中的“隐形人”那样用肉眼难以发现。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现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出色的隐身能力,是确保其在激烈的对抗中躲避对方雷达探测,“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进而掌握战斗主动权的关键所在。要想破解“猛禽”称霸天空的神话,就必须对其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手段有基本了解。

简单地说,电磁隐形的核心问题在于降低雷达反射面积(RCS),RCS越小,雷达就越难对目标作出正确判断。削减RCS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大体上无外乎材料技术和外形设计这两大方向。

其中,隐形材料按使用方法又可细分为涂料型和结构型。前者通过向陶瓷材料中添加少量金属的方式,达成消耗电磁波能量的效果,工艺简单,但容易脱落和重量偏大的缺陷也令人头痛。之后出现的结构型隐身材料则将吸波材料与非金属复合材料结合起来,使之既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又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可用来制造结构部件,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至于所谓外形设计,就是指合理地规划飞行器的外形,以达成使目标回波偏离侦察雷达视向的效果。它的历史没有吸波材料那么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隐身技术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更早的F-117和B-2两种隐身飞机,都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反隐身措施层出不穷

隐身飞机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传统的防空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最新的F-22战机,其雷达反射面积据说仅为普通飞机的万分之一,几乎可以在对手的眼皮下横行无阻。面对“猛禽”的潜在威胁,各军事大国一方面加紧研制自己的第四代战机以图抗衡,同时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反隐身措施的研究。

首先是提高雷达的探测能力,开发各种新体制雷达。而在五花八门的设想当中,又以超视距长波雷达最有特色。受物理规律制约,现有的隐身飞机只能对抗厘米波雷达的探测。因此,只要使用波长超过10米的特种雷达,结合电离层反射原理,就很容易发现千里之外的隐形飞机,可留下充足的预警时间。

机载或浮空雷达是又一个备选方案。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隐形飞机的重点一般放在机头正负45度角范围内,背部的反射面积相对较大。这样,只要能把雷达“搬”到相对较高的位置,探测到隐形飞机的机会将大增。理论上讲,大型预警机乃至浮空气球都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

光学与红外设备的价值也不容忽略。这类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虽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毕竟具备不主动辐射信号的特色,隐蔽性良好,故非常适合做雷达系统失灵时的补充。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对抗,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共同进步。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究竟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只能留待在实际对抗中去检验。(青年参考 辛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