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外国人眼中的兵团ZT

(2008-06-04 02:45:26) 下一个

最近,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王崇久在乌鲁木齐徕远宾馆会见了欧美记者采访团一行。王崇久在与记者谈话时强调:兵团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让世界了解真实的兵团。

王崇久先就兵团的性质、地位、作用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情况向采访团作了介绍,并对记者感兴趣的问题做出解答。王崇久说:“兵团从创立初期就“铸剑为犁”,50多年来通过几代军垦人的艰苦奋斗,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王崇久说:兵团需要与外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希望各位记者朋友能多到兵团走一走、看一看,消除因对兵团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与偏见;客观公正地报道兵团,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兵团。

此次采访团由中国记者协会国际部综合处处长李秉新带队,包括美联社、路透社、美国专题报道公司等欧美记者共五人组成。采访团一行将于8月13日启程前往农八师和农四师开展为期6天的采访活动。

专访外国记者李秉新专访

专访英国路透社记者巴克利先生

记者:您此次来兵团采访最想看到些什么,想了解兵团哪些方面的信息?

巴克利:外国人对兵团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所以想通过此行多了解兵团各个方面的信息,向外国媒体介绍兵团的真实情况。具体来说:兵团的农产品出口量很大,比如欧洲人的日常食品番茄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兵团,在这一领域兵团产品的知名度很高。但是欧洲人对他们每天都要吃的食品的原产地并不了解,所以我很想实地看看兵团番茄酱的生产、加工情况。

专访美国专题报道公司Sam先生

记者:您对兵团的认识在采访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Sam先生:在来新疆之前对兵团几乎没有任何认识,我的大学同学告诉我兵团的体制是独特的。来之后发现兵团更像是一个强大的集团,兵团在新疆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新疆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专访美联社电视记者黄维波先生

记者:您此次来兵团都有哪些感想?

黄维波先生:2004年我曾经来过新疆,但是这是我第一次来兵团采访。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的白皮书第一次对兵团作出了专章阐述,外界对兵团的了解才刚刚开始,我也是一样。通过这次采访,我认为兵团要与外国媒体多接触,增进理解。要想让外界了解兵团的真实情况,必须与外国媒体多磨合,积累经验,让外国媒体的采访达到介绍兵团、宣传兵团的良好效果。

专访美联社电视制片人章卫群

记者:来新疆之前您对兵团的认识是什么?经过这几天的采访发生了哪些变化?

章卫群:这是我第一次来新疆,在此之前我对兵团的认识还停留在60-70年代,认为兵团就是屯垦戍边,兵团人是“平时务农、战时为兵”的。在来兵团采访前我查找了一些资料,也在网上看到了新华网兵团频道上的报道,发现兵团更像一个大型的国有“托拉斯”集团。当我来到兵团听到王副政委的详细介绍、走近兵团的团场连队、接触更多的兵团人之后,我对兵团的认识发生了巨变,并且一天天清晰起来。我认为兵团的存在推动了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了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稳定。新疆有现在的繁荣稳定的局面,兵团起到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记者:您以前对兵团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李秉新先生:以前只是听说过兵团,在北京身边有些人六、七十年代曾经到过兵团插队。通过他们我了解了一些兵团的情况,不过这些了解基本停留在备耕备战、屯垦戍边的层面。

您认为外国媒体来兵团采访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次兵团之行的目的达到了吗?

李秉新先生:这次兵团邀请外国媒体来采访,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也极为有必要。有些外国媒体喜欢针对中国挑刺、为反华制造舆论,恰好兵团在中国的独特体制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由于不了解兵团的真实情况,外国人对兵团的误解很多,这次采访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误解和偏见,而且目前看来效果很好。要把真实的兵团介绍到外国,提高兵团的对外影响力,一两次采访是不够的,希望我们能和兵团继续合作,有机会把更多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请到兵团来采访。

记者:让世界了解兵团,在这件事上中国记协能做些什么呢?

李秉新先生:中国记协有三个部门:国内部、国际部、港澳台部。在兵团的对外宣传工作中,中国记协可以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比如我们的港澳台部能给港澳台的记者办理来兵团采访的证件,这样就可以邀请港澳台的媒体记者们到兵团来采访。这次的外国记者采访团在组织安排、采访行程、相关费用方面的模式都很合适,通过总结经验,将来中国记协可以为更多的为此类活动牵线搭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