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后观后】新看电影《龙须沟》

(2012-06-09 05:12:38) 下一个

 

最近读了于是之先生写的人生漫笔。于先生在书中多次提到他建国初期,在老舍先生的话剧《龙须沟》中扮演程疯子的体会。那是使他一举成名的角色。我以前听说过这戏,但没看过。最近回国,就去买了两张电影《龙须沟》的碟片,回来仔细地看了。

 也许因为期望太高,看后似乎有点失落,感到于先生扮演的程疯子不及他《茶馆》里的王掌柜,王掌柜内涵深厚,有血有肉,动人心魄。而扮演的程疯子较为逊色,毛病主要在“疯”字把握还没到位。是的,程疯子并不是真疯。他洁身自好,不肯到恶霸家去演出。但他又懦弱,遭流氓打后从此就闭门不出,日高而卧,无所事事,和孩子逗笑。邻里都叫他疯子。于是之在书中说,他处理这个角色时,原则是“不要去演他的疯,而是演使他致疯的社会原因”。然而不管他真疯假疯,他总该有一些反常的举止言谈,使人们,包括他老婆,叫他疯子,这一点在现在的电影里兼顾得不够。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是一个胆怯怕事而又懒散的老实人,形也不疯,语也不疯。看后人们会问,为什么叫他疯子呢?如果疯体现不够,对他致疯的社会的谴责也就力度不够了。其实于先生自己对此亦有体会。他的排演日记中就有这样的话:“戏开排了,我拘谨有余,潇洒不足,结果疯得不够”。

 我感到电影里小姑娘的一出戏演得好。家穷,孩子从来不曾有过玩的东西。哥哥疼她,一次趁帮朋友看金鱼摊的机会,拿了两条小鱼,带回来给妹妹。妹妹惊喜若狂。但母亲立刻猜到这鱼是他儿子偷拿的,人穷志不穷,一定叫儿子把鱼给人家送回去。此时哥哥不肯,妹妹大哭,穷邻居见状愿意凑钱去还摊贩。这里,人性和品质在矛盾中得到了升华,非常感人。后来当这妹妹因大雨失足落入沟中淹死了,连那鱼缸也缸破鱼亡时,观众就真正的几欲泪下了。

 这戏的另一不足之处是后半部对新政府的颂扬,显得太白,反复太多,近于说教。其实只要把戏演足,让观众自己去体会,而不是教条式的将这些所谓的主题思想,都晾出来,效果一定会更好。当然,这是那个时代作品的程式和特色,现在实在不应该苛求,因为不如此,这戏是通不过党的宣传部门的关卡的。

 当我看到老舍先生在戏中对人民政府,对领袖毛泽东热情歌颂的时候,我就想到毛泽东发动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竟把老舍也押上了批斗台。想到老舍先生万念俱灰,独身走向太平湖,准备投水自尽的时候,他心中该是怎样的痛彻心脾的悲伤,愤懑和冤屈啊。哀哉!愿恶梦不再来!

(12125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