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狼奶-愤青-爱国-反动 By 王铁群 转自炎黄春秋

(2010-04-18 09:26:06) 下一个

 

2010 年 4 月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 1336

在当今社会 , 有不少人尤其是学子青年对“爱国”、“ 反动”等概念很模糊,甚至是非颠倒。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喝饮狼奶”,染上了严重的“愤青”色彩。

一、狼奶

狼奶一词源自何处已难以考证。袁伟时先生在其写于 2002 年《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中提到: 1979 年 5 月初,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五四运动研讨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邓力群在介绍张志新烈士悲惨遭遇后感慨地说:“同志们,我们是喝狼奶长大的!”

什么是“狼奶” ?

20 世纪的“狼奶”主要成分有三:

一是美化独裁愚昧民众。独裁政权为了维护统治,必须粉饰自己欺骗民众。不管希特勒还是斯大林政权,都是全力开动国家宣传机器,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一方面把独裁者打造成救世主,使民众对独裁者及其政权心怀敬仰,顶礼膜拜,“常常是察觉不到坚决支持的是一种背弃人类社会价值的世界观。”(希特勒);一方面严格控制民众的思想言论自由,使之成为没有人的尊严和独立思想而只知服从的工具。希特勒曾对心腹戈培尔说:“不需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和批判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美丽的明星、刺激的音乐、流行的服饰,以及对同伴的竞争意识就行了。剥夺青少年的思考力,根植他们服从指导者命令的服从心,才是上策。”

通过这种系统化的狼奶洗脑工程,吮吸过狼奶的人尤其是学子青年,难以产生独立的思想,容易接受独裁专制具有历史和存在的合理性及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说教,容易接受专制文化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原则的歪曲性解释。他们全然不顾腐败黑暗的现实,心甘情愿地维护既得利益群体。他们把有独立思想的人视为异类,对批判国家、社会者,怀有一种动物般原始的憎恶。

二是民族主义情绪。专制下的爱国主义也称民族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夸大本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仇外排外。民族主义往往把国家人格化和视统治者为国家化身,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爱国就是忠于国家政权”,他们爱统治者之所爱,恨统治者之所恨。民族主义是专制国家重要的统治手段,列宁指出“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为了避免统治危机,专制者往往制造敌对目标,利用这个假想敌来调动民族主义情绪,借以转移民众视线,从而保证专制政权的稳定性和长远性。所以,专制制度下的“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

三是阶级斗争理论。该理论把世间一切事物都贴上阶级的标签,把人们的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都看作是阶级斗争,主张对阶级敌人要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灌输阶级斗争理论、剥夺公民权利的结果。在国际上,阶级斗争论者则把美国等民主国家称为资本主义予以敌视,拒绝民主普世价值。愤青的思想根基之一,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必然会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指美国)的利益,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允许社会主义国家强大,两者的矛盾你死我活不可调和。

现在,持“狼奶”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

1998 年 10 月,厦门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朱丽冰在“南方周末”发表《拒绝狼奶》一文。文章指出,在文革结束 20 多年的时间里,大陆的中学教材内容仍以“政治性”、共产党的“正统观念”为主轴,“充斥着歌颂毛泽东和共产党跟国民党、军阀、美帝国主义作斗争,以及斗地主分田地等题材。连文言文、新诗、古诗等也多与‘斗争’有关。”朱丽冰从学校教育体制反省说:“不要让下一代再受阶级斗争、偶像崇拜等‘狼奶’教育的荼毒,不要教给学生简单地追求‘刚硬’,不要鼓励冷漠,更不应为铸造嗜血的心灵之剑欢呼雀跃。”

2006 年 10 月 16 日,上海大学历史系朱学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历史教科书扭曲历史,读这种书长大的小孩,是喝狼奶长大的。他提出了“狼奶文化”概念。朱学勤的话,曾引发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学生要不要“换奶”的争论。

事实上 , 目前的教育体系“喂狼奶”的情况仍在继续,我们今天的大中学历史教科书,仍在向青少年继续喂狼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社会回归正常,教育必须首先回归人性。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理念或思想,但是将教育上升为对抗普世价值的工具头脑装的是别人灌输的东西(外国也有愤青,其与中国愤青的本质区别是,外国愤青表达的是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中国愤青表达的则是主流媒体对事情的看法);对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没有好感 , 为专制独裁辩解(往往拿民主国家或地区的某方面“问题”来证明民主制度不如集权制度,如民主印度的相对贫困问题等。但民主国家与地区的人民有选择制度的自由,如果民主制度真的如此不堪,何以其民仍执意持之 ? );极端仇外,逢“西”必反(愤恨美国等民主国家,认为西方的东西都是坏的、有害的,只有本国特色才是终极价值,应该誓死捍卫);凡与自己意见相左或批判本国社会、称赞世界文明国家的人,皆被愤青 谩骂、愤恨,进行人身攻击。愤青现已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语言的专有词汇,用以形容激进的中国民族主义者。

学者凌沧洲把愤青的特点概括为: 1, 盲于世界。对世界各国的了解,多是过滤、扭曲、片面的信息。 2 .聋于民生。路边哀嚎之声不闻,人民疾苦不问。 3 .昧于良知。置良心于不顾,为朝鲜核爆喝彩,为黑心老板矿主贴金。 4 .奴入骨髓。膜拜独裁权力,咒骂异己者为“洋奴和汉奸”。

专制国家存在那么多阳光下的罪恶、存在那多的特权和不公正、存在那么多权力腐败……这些真正的卖国害国行径,愤青却闭眼不见。无论权势者把国家糟蹋成什么样子,无论国家越来越成为恶棍加庸才的乐园,愤青们不仅愤不起来,还极力为统治者辩解,甚至把衰腐的国家歌颂成盛世。

愤青攀附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把攻讦的矛头指向那些挑战黑暗的真正爱国者,动辄把呼吁政治改革的志士仁人诬为“卖国贼”;把争取“民主、自由、法治”的文字等同于崇洋媚外。其实“民主、自由、法治”并非西方的专利品,中国一样需要“民主、自由、法治”。专制统治本身才是对国家利益的最大危害,凡是阻碍国家“民主、自由、法治”进程的人才是真正的“卖国贼”!

愤青的 民族主义主要反映在对 西方特别是对美国的敌视。在愤青的潜意识里,没有普遍公理和正义观念,只有利益。 如粪青不管什么恐怖分子,也不管什么萨达姆是不是专制,更无视 美国及其盟国用自己数千人的生命为代价,铲除暴政,申张正义,换来了伊拉克百姓今天的民主和自由的事实, 一口咬定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 在他们看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但 中石油用自己的行为给粪青一际响亮耳光。 20 09 年 7 月 1 日人民网能源频道刊登新闻, 在 6 月 30 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 8 个伊拉克大型油气田开发项目竞标中,国际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 (BP) ”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CNPC) ”的企业联合体赢得了第一项、位于南部地区的鲁迈拉 (Rumaila) 油田的竞标。这是 伊拉克 40 年来首次 正式向外资开放油田开发。

愤青们不可能看到, 美国除追求本国利益之外,还具有为别国利益着想的使命感。例如,在一战二战和冷战时期拯救了欧洲;为创立联合国、北约等国际机构的重要贡献;在召集或解散旨在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矛盾的国际会议以及组成扫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塔利班(伊斯兰极端主义武装势力)的国际军事力量的影响力和领导力等。 美国打击德、日、南联盟、塔利班、 伊拉克, 不但没有利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对美国的这种正义行为和道德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曾给予高度评价。 “《新华日报》是共产党的嘴巴”(董必武),该报刊登了大量赞美美国的文章,指出:美国“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这世界还有希望……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1943 年 7 月 4 日《新华日报》)“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 1944 年 7 月 4 日《新华日报》)“从美国的革命历史,从美国人民爱好民主自由的传统精神,从美国人民的真正利益,我们深信美国将继续罗斯福的民主政策,不会忽视世界各处,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声音,人民的要求。”(《象征民主自由的日子》, 1945 年 7 月 4 日《新华日报》)类似的评价还很多,建议愤青多读读当年的《新华日报》。

应该指出,多数愤青是有着正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品的,他们主要是由于长期单一资讯的洗脑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事实上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一元化意识形态教育,并对世界主流文明进行批判。这就使大多数愤青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认识停留在一元化教育的记忆和主流媒体的宣传之上,他们在接触真实资讯的时候往往表现的很惊讶:“你的资料从哪里来的?可靠么?”所以,只要给与足够的真实资讯,愤青是可以转化成正常人的。

西方几何学奠基人笛卡尔曾提出过一种“宿食呕吐法”。他说:人在自己生命的某个阶段,应该像吐脏东西一样把以前的观点、思维全部吐干净,然后去接纳新鲜的精神食粮。愤青在转化成正常人的过程中,也应该借鉴这种方法,即回到原点去读讲真话的书和文章,努力获取大量不同观点的信息,然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教育模式强加的思维定式,打开独立思维的突破口。这是一个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会很痛苦,有时甚至有撕心裂肺的感觉,但为了走出迷途,就必须迈出这一步。

三、爱国

愤青对“爱国”和“反动”误解最严重。

什么是爱国?爱国,是对国家的一种朴素、崇高乃至神圣的感情。

什么是国家? 对国家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我们熟知的马克思的定义:“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工具,它包括政府、军队、监狱等。这实际是把国家与政府(权)等同了起来。 1945 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报告就是把这两者等同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相信工具论。政府是什么东西呢 ? 国家是什么东西呢 ?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机关,是个机器,是个工具。我们的政府是什么呢 ? 是压迫反革命的工具。反革命的政府是什么呢 ? 是压迫革命的工具。总之,都是一种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政府也是工具,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领导机关,也是党的工具,都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按马克思主义国家论,难道爱国就是要去爱一架冰冷的暴力机器吗?

所以 , 重要的是要清楚什么是国家?

先分析“ 國 ”字:外面的“口”象征领土,里面的“口”象征人民,“提土”象征人民生息的田地,“戈”字象征保卫土地和人民的军队,也象征政权。国家 , 就是土地、人民和政 权 三者的统一体。 2300 多年前孟轲就明确指出,土地、人民、政事是构成一个国家的三个要素。

西方学者如 20 世纪初的几位法国和德国学者 ( 如 Jellinek, Laband, Carr é de Malberg) ,也持国家三要素说,强调政权与领土、人民的统一。认为国家可以如此概括:在一个固定的领土范围内生活着人民,在这个人民中存在着一个合法的政治权力。

现代国家奉行主权在民原则,强调人民在国家权力出现之前便已存在,它是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来源,是一国的主权者。 国家本身不是目标,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保障个人的自由和公民的权利。

国家与祖国的概念相近,而国家和政府则是两个概念。现在,不少人混淆了国家和政府的区别。如有学者指出:历史上,除非最黑暗的时期,没有一个朝代不让百姓批评国家。五四时期,鲁迅说他的国家是个死屋子;胡适说他的国家不亡是无天理。惟有今天,遍看各类媒体,没有一个敢批评国家的,这是非常不正常的,难道今天的国家管理者或者公仆都是圣人?这位学者也是把国家和政府等同了起来,他这里所说的国家,实际是政府。

政府是由一国 公民 选出的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其惟一职责是 庇佑全体公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让全体公民生活的更幸福更自由。也就是说保障公民生活的幸福和自由,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政府没有很好履行这种义务和责任 , 公民就有权力批评政府 , 而这个批评绝对不是针对国家的。

西方国家比我们发达的主要原因 , 是他们的政府处在公民监督之下不敢为所欲为。西方国家的民众知道政府让百姓生活的自由幸福是他们的义务 , 所以他们不感谢政府 , 他们只感谢他们有一个好的制度。他们批评政府 , 用批评来推动政府不断前进 , 从而国家也不断强大。中国政府的廉政指数和自由指数在世界的排名都在后面, 原因是我们没有批评政府的权利。中国目前的“强大”是建立在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剥削之上的。只有让政府处在民众无时无刻的监督之下 , 中国才会真正强大起来。

所以 , 爱国绝不是爱专制政府和腐朽的意识形态。如果不论政府好坏,一味强调爱国与爱政府的统一性,那么以前的专制王朝以及中华民国要不要爱?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的革命究竟是爱国还是叛国 ?

爱国就是爱自己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就是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中一切进步、美好、光明的事物;就是让自己国家走向民主而不是专制。当专制者打着 “ 国家 ” 的旗号维护特权、损害人民利益时,人民应行使国家主人的权利,有责任和义务批评、监督、揭露、痛斥他们,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利益!公民的基本责任之一就是对政府做得不好的事进行质询和批评,责成政府改进;如不能有效改进,公民就有权力唾弃政府。托马斯 • 潘恩有一句名言 “ 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 ”

另外 , 爱国还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反对极端的排外思想。不论古今中外,一切科技、政治、文化、思想等人类文明的成果和结晶,只要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振兴、人民福祉,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盲目反美反民主反潮流不是爱国,维护专制体制、大搞思想一统更不是爱国,恰恰相反,这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对人民事业的背叛,是严重的误国、祸国行为!

在爱国问题上要强调,真正的爱国是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 是监督政府 , 捍卫人权,使人民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爱政府与爱国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对立的,这取决于政府是否切实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是”则可爱,“否”则不可爱。

印度民族的圣雄甘地说:“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印度人。”同样,我们首先是一个人 , 其次才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追求人的自由和尊严,先学会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做一个中国人。正如胡适所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爱国,应该从争取每个人的权利、自由和人格做起。一个连自己的自由和尊严都不感兴趣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什么叫爱国。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每个人都争取让自己“活得像个人样”,就是最大的爱国。在今天的中国,真正爱国者,最后必然会成为一个民主斗士。

四、反动

什么是反动?

长时期以来,“反动”也称“反革命”。 1927 年 3 月武汉国民政府颁布了《反革命罪条例》; 1934 年中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1951 年 2 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1979 年 7 月把反革命罪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7 年修改后的刑法将“反革命罪”与“反革命煽动罪”改成“颠覆罪”与“煽动颠覆罪”。上述《 条例 》和《 刑法 》中的“反革命罪”以及“颠覆罪”,其核心内容是反政府行为。

这种规定极易混淆罪与非罪的界线,因为对政府的批评与“反革命煽动罪”“煽动颠覆罪”都是反政府行为,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公民的权利,后者是刑事犯罪。不幸,这种混淆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灾难:建政 60 年来,从“ 胡风反革命集团 ”,到 “ 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革命集团 ” , 再到 “ 刘少奇为首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 ”,再到“ 林彪反革命集团 ”等等,从国家元首到军队将帅,从知识精英到普通民众,有多少人只是因为认识不一致,或 对三面红旗以及中央决策中的失误提出批评等,就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监狱甚至丢掉性命。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训太惨重了, “反革命”罪太可怕了 !

现在,尽管废除了 “反革命罪”,但其根深蒂固的观念,伴着“狼奶”,深深注入了当代 愤青 的心田。 在他们头脑中,批评政府就是反动,批评党就是反党。 2008 年 11 月 24 日, 华东政法大学 杨师群教授发表博客文章 《有同学告我是“反革命”》:“记得下课时有二位女同学找我,愤慨地指责我怎么能批评中国文化!批评政府!甚至眼睛里已经含有泪水……”她们 告 到公安局和市教委 ,说杨师群 在上《古代汉语》课时批评政府, 是反革命。杨师群感慨道:“ 我只有默默地为中国的社会和人民祈祷:什么时候中国社会才能走出愚昧?中国教育才能走上正轨?中国的学生才能比较正常的思维?”

那么,究竟什么是“反动” ?

动是运动的意思,这里的运动指的是历史的运动。反动,就是让社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逆历史潮流而动。

什么是历史潮流?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潮流,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变。当年为什么反对晚清王朝和蒋介石国民政府的统治 , 就是因为他们的统治没有实行充分的民主,而共产党正是高举民主旗帜才夺得了天下。今天,民主化依然是世界浩荡大潮 , 谁维护专制反对民主 , 谁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就是反动。专制者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本能地反对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吹嘘稳定和谐,掩盖各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这就是反动。

总之 , 判断是否反动的基本标准, 是看实行或主张民主还是专制。实行或主张民主 , 就是进步;实行或主张专制,就是反动。

现在,有人利用我国《 刑法 》的这个特点,肆意剥夺公民批评政府的权利。如他们往往把互联网上批判专制腐败、主张自由民主的言论,视为“网络颠覆”和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互联网使用者人数居世界首位,互联网上活跃的监督舆论已成为触及各级政府官员日常活动的最具影响力的媒体, 2008 年,全国有 84 位政府官员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其中三分之一因各种问题丢掉了官位。中国网民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人为了抵制互联网的这种作用,千方百计对其进行隔绝、屏蔽、监控、封锁,这种行为违背了《宪法》中保障公民出版和言论自由的规定,严重侵犯了中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实际上,民主、自由、人权等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代表了人类的公平、正义与良知,完全是“正动”,而那些与历史发展方向相悖,违反人类良知的行为与言论才是真正的“反动”。

我们不应当站在个人、党派的立场上看问题,而应当站在全人类的角度, 站在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上看问题。有助于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就是进步的;破坏阻挠人类进步事业的东西就是反动的。

今天,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倡民主,但总有一些人与党唱反调,反对民主、仇视民主、害怕民主,企图维护专制独裁,开历史倒车。这些人要么本身就是专制独裁者,要么就是专制独裁的残渣余孽,这些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反动派”,如不转变自己的思想,最终必将沦为全民公敌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