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苏州定园到寒山寺(下)

(2009-11-05 09:22:14) 下一个

走出定园,远远看到虎丘塔,决定再走近一点去远眺一下。这时上来一个中年男子,拉生意,要送我们去虎丘。我说不去,以前去过。他说现在重修了,“全新的,好看得勿得了”。我们没有理会他,径自往前走了二百多米,就看到一条花园大道,宽阔坦荡。横跨大道是一个大牌楼,上书“吴中第一山”。门后远处有一巨大的铜鼎,立在道中。透过那牌楼和巨鼎, 再远处的虎丘塔就在门正中, 真是蔚为壮观。

我们拍了几张照,一回头吃一惊,原来那中年男子竟尾随而来,就在我背后。他一笑,不甘心地问我们还想去哪里。我说寒山寺。他叫我们上他的面包车。说上他的面包车,车钱和公共汽车一样,寒山寺门票他帮我们买,我们还有八折优惠。他一再说:“阿拉汽车铜钿勿赚格,就赚点门票铜钿”。所谓赚门票铜钿,我后来清楚了,就是他去私下取票给我们,这票是不过帐的,我们按八折付钱给他,他再去和公园里的人私分。游客不吃亏,他们有赚头。想想现在国内赚钱,真也各显神通。官靠权,演员靠广告,小百姓就靠小花招。比下来,还是小百姓辛苦,大热天跟在我们身后,汗浸浸地拉生意。如果有正当工作,较好的收入,他们又何必干这营生呢。

我们就上了他的车,让他将我们开到寒山寺去。这寒山寺,我很久就想去看一看了,原因当然还是因为张继那首流传千古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诗,短短的七言四句,带给你的是一种凄清萧索的境界,一种迷蒙的印象派的美。这儿有渔火残月之光,有乌啼钟罄之音,有流荡的秋水,有摇曳的枫树。最传神的是诗到“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后就收住了。船上的孤客,在这样的情景中,听到这午夜清钟,将产生怎样的感慨,都留给读者去品味了。人们常说诗的含蓄、意境、和美,这就是吧。

车子开了好一会还没到寒山寺。我又想起一则故事。一次一个日本代表团来中国参观一座有名的庙宇。介绍人告诉他们,每当做盛大佛事时,常常日夜敲钟。一日本人就说,这就错了,从来只有暮鼓晨钟,哪有半夜敲钟之理。当时没人答话。后来走到另一殿堂,恰有一幀书法,书的就是张继这诗。一人走到字画前,慢声吟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日本僧人一愣,立刻大惭,连声说:“在下学浅,适才冒犯,多有得罪”。这上前读这诗的人,听说就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赵朴初先生。

遐想间,寒山寺终于到了。一下车,就看到黄色庙墙上的寒山寺三个字。寺庙前有条河,河上有座桥。那司机说这就是你们要看的枫桥,“其实嘸啥好看”。是啊,这桥要说好看,也真“嘸啥好看”。但因为有了那首诗,诗传千古,桥也就传千古了。我走近,看到桥是拱桥,跨度较高。河水混黄,略带一点绿。河边仅几株低矮的垂柳。我倚河览桥,远近放眼,看不到一艘船,开始感到有点失望。桥前的路上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灌入耳里的是杂乱的拉客的吆喝声,旅游车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我想和当年的诗人交汇一下感情,竟无从入境。当年张继夜泊枫桥,面对几星渔火,一杵寺钟时的那种孤寂和苍凉,我该到哪儿去寻觅呢?

当我还在枫桥边感慨时,这司机果然弄来了票子,我们付钱给他,他和那检票的打了招呼,就让我们进去了。这寒山寺初建于梁代,唐朝时因有一高僧名寒山而更名。然而这寺庙历史上几经火劫,几番重建。现在看到的是清朝重建的寺庙。我们一进去,就看到大雄宝殿那儿,十分热闹。那殿前,路边,树上处处都披红挂彩,好像和尚庙里在办结婚喜事一样。好好的一座香炉,竟挂满了红绸,就像行将出阁的新娘一样。现在举国上下,大小寺庙香火都十分兴旺。寺庙早不是人们避世消隐的去处,而成了想享受,想发财的大亨们贿赂菩萨的地方了。

我们穿过那大殿,看到听钟楼和听钟石,显然都是因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句诗而来的,是后来人修了以娱游客的,因为那写诗的张继是在船上听到那钟声的。寒山寺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庙里有很多名人书法,都刻在石碑上,书得最多的还是这首唐诗。下面三张照片,其中一是清代大学问家,书法家俞樾的作品。俞樾在苏州曾开办书院几十年,研究经史。其二是寒山寺主持性空法师的作品。再就是已去世了的启功的作品。我个人一向喜欢启功的字,喜欢那字的俊秀和挺拔。庙里有一长长的碑廊,一溜全是碑石,展示着各类书法。我们流连其间,看笔走龙蛇,赏霜锋劲骨,让人感到此行还是不虚的。

说到性空,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他1964年到寒山寺当主持,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为了保护这些古人的书碑不被红卫兵所凿,他用纸将这些书碑全糊上,然后在纸上书以当时神化了的《毛主席语录》,从而保留了好多碑文。

寒山寺里有一五层高塔,名为普明塔,巍峨雄壮。高阁临空,飞檐欲展,是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我们登上钟楼,姑苏风景,都在眼底。那远远的虎丘塔,罩在迷蒙的烟云中,如一幅剪影。从虎丘塔到眼前,一排排奔入眼底的全是新建的高楼,一条条横跨南北东西的全是高速公路。我几乎看不到一条水巷,一片轻舟。记得文革串联时来苏州,一出站就看到青砖铺就的路面,一抬头就看到巍然耸立的北寺塔,侧耳又听到塔角风铃的声音,我马上就体会到了姑苏的风味。然而现在现代化的商潮正在无情地冲刷那古老的文化沉淀。我绕塔而走,只在塔顶的一角,俯瞰到一群白墙黑瓦的平房民居,构成一道风景线,一道姑苏的风景线。这些民居,使我想到吴冠中笔下的江南,还有几分相似。我希望这样的民居不要过几年也被高楼大厦所代替了。

出寒山寺,已近黄昏。匆匆去了北寺塔,再到观前街。观前街也大变了,有点像上海南京路的走街,两排挤挤地全是时尚商店。在那儿匆匆吃了晚饭,打的上高速,绕了几个转环才到火车站,赶夜车回上海。记得以前从观前街到火车站,走走就到了,想不到这次司机竟绕了个大圈子。是旧路不通了,还是我被人骗了呢。(完)

远眺虎丘


枫桥


寒山寺




几帧书法






普明塔


苏州民居


吴冠中笔下的苏州
 


【后记】
此文在世界风情坛里贴了后,网友Amastroller跟了如下的贴子,对寒山寺的古钟作了详细的介绍,转贴如下。又从我的照片里找出那口钟来,补贴于后。(091108)

呵呵,久违了的寒山寺。 By Amastroller

典故(zt):寒山寺古铜钟为唐代铸造,但后来被毁。明代嘉靖年间本寂禅师重铸铜钟。六如居士唐寅在《姑苏寒山寺化钟疏》中记叙甚详,说此钟声音宏亮,声闻十里。但这口铜钟也不复存在。关于嘉靖铜钟的下落有一种说法:它被日本浪人盗去,为此曾酿起风波。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寒山寺重建时,日本人士募捐铸仿唐青铜乳头钟两口,一口送往寒山寺,一口存于日本馆山寺,并有铭文镌刻其上:“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铜钟,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传入我邦,今失所在,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现今这口铜钟仍悬于寒山寺大殿右侧。 寒山寺在日本也是妇孺皆知。寒山寺因唐贞观年间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得名。后来拾得和尚东渡日本传道,在日本建“拾得寺”,与寒山寺为姊妹寺,同时,把佛家叩钟一百零八下的规矩也传到日本。日本人相信,听钟声能驱邪利吉,每年除夕,成百上千的日本人专程来寒山寺听钟声,以清除一年的烦恼。。。

记得旧年头每年此时节竹辉饭店都被鬼子们包了,除夕夜寒山寺便是鬼子们的“园子”,老百姓反而只能在寺外听听,唉。 好多人除夕夜听完钟声,又赶到隔壁的西园排队等天明烧新年初一的头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瑞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子夏浮云的评论:是的,以前这些园林里都没多少人。没办法,兴旅游了。这次在上海,去了古猗园,那儿倒难得非常清净。人们都舍近求远去了。寒山寺里还有些照片,但好像都不见特色,嫌麻烦,就没贴。
子夏浮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学习了历史和文化!所有的古幽之情只在你的笔下见识到,但是完全不能在图片和你游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
记得我几十年前游苏州时所有的门票都是5毛钱,园林里面几乎无一人,那是秋天,叶落风萧,只可惜那时的我脑子里没有什么有关的典故和诗词。
普明塔取景角度和那样的光线,挺难得的有味道。
可是没有看到全景的“寒山寺”啊,只是三个字?
瑞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神在阿堵中的评论: 谢阿堵兄夸奖。你美术摄影造诣深厚,我只是拍拍玩玩,一个傻瓜机,和人家长镜头可以转来转去调节的比起来,真像个丑小鸭呢。谢谢你的祝福,我倒是冬天生的。
神在阿堵中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好照片。那幅苏州民居照得最好。瑞兄立冬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