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波茨坦小记

(2008-11-09 12:27:40) 下一个

 

因为开欧洲营养基因年会,去了一次波茨坦。我第一次知道波茨坦的名字,还是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宣传一定要解放台湾,每提到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就有这一句:“波茨坦公告中也明确宣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那时我不知道这波茨坦在哪儿。心下奇怪的是,台湾明明是中国的领土,干吗要外国什么公告来裁决呢。我第二次知道波茨坦时,人已在外国了。儿子正在斯德哥尔摩读博士,一次去柏林开会,顺便去了波茨坦。儿子在欧洲长大,比我更知道欧洲历史地理。回来对我说:“以后你们如果有机会去柏林,波茨坦一定要去”。 

这次我终于有了去波茨坦的机会。我从哥本哈根飞到柏林,然后在机场乘公交汽车到Charlottenburg  南站,转小火车,约一小时半就到了波茨坦。 

波茨坦是一个历史名城。虽然有记载的最早年代是公元993年,城市出名却是从普鲁士的威廉一世在波茨坦修建行宫开始的。威廉皇帝穷兵黩武,除修建宫殿外,还修了大量兵营,使城市变成一个军事要塞。后来Frederick大帝再度大兴土木,扩大城市,才使波茨坦成了一个皇城。波茨坦出名,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领袖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在这儿开会,讨论了对德国的战后处置和对欧洲的瓜分。 

根据我们的会议日程,第二天有个游船晚餐。波茨坦三面临水,水上游向来是一大节目。谁知那天上午还阳光灿烂,下午就变阴,到晚上七点上船时,竟大雨倾盆。四五百人全都在船舱里落座。不到五分钟,窗玻璃上就一片雾水,外面什么也看不见。用纸抹一下,不到一分钟,立刻又雾气濛濛。整个游程约三小时,大雨也下了三小时。导游虽然不断在介绍,因为看不到外面,谁也不去听了。这顿晚餐,原来规定仅第一杯啤酒免费,如要添加,就得自己掏钱。后来看到大雨滂沱,谁也上不了甲板,组织者终于善心大发,宣布啤酒全部免费。于是大家猛喝猛侃。这德国啤酒味道确实好,爽口、醇厚。我的一个瑞典博士生,竟一气喝了五大杯。 

结束前一天下午,会议组织大家参观波茨坦的Sanssouci花园和宫殿。这花园宫殿是根据Frederick大帝的意图建立的,参照了法国凡尔赛宫的特点,气派恢弘。花园里有一座皇宫,一座新宫。新宫建于1763-1769年,最集中地反映了Frederick大帝的意趣和追求。那天我们只看了新宫。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入门的宏伟的大厅里,四壁全嵌满了贝壳,包括墙上雕的所有的蛇虫鸟兽,也都是由各种贝壳镶嵌而成,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遗憾的是参观不许拍照,而且还得在你鞋子外面再套上一双棉拖鞋。那拖鞋仅一个尺寸,因此极大,不跟脚,只能滑着拖着往前走。难怪宫里所有地板都油光闪闪,每天成百上千的人为它免费打蜡呢。 

从新宫出来,导游带我们去看了花园里的中国宫。在花园里造这个中国宫,反映了这位皇帝对东方的神往。宫建于1754-1757年,正是乾隆盛世。然而那中国宫,我看后感到更像一个蒙古包。宫圆形,周围一圈都是镶金的柱子。柱上雕的奏乐的金人。那金人的面目,更像波斯人,不像汉人。有趣的是在中国宫外面的草坪上,有一个中国式的大香炉。孤独地立着,无人问津。我走去一看,上面赫然刻着“大清雍正元年製”几个字。雍正元年该是1723年,清闭关自守,估计不会在这中国宫建造之前,就送这香炉到德国来,想来还是后来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后,瓦德西元帅抢来的。在欧洲很多宫殿里,至今都陈列了很多中国的金银瓷器。故国旧物,目睹时不能不想起那段伤心屈辱的历史。 

波茨坦三日,最遗憾的是没有亲眼目睹那历史风车,因为这风车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当年普鲁士大公国皇帝威廉一世,造了他的豪华的桑苏西(Sanssouci)宫后,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风车磨坊,大碍观瞻,就下令兵士去将那风车拆毁了。不料风车主人一纸将皇帝告上法庭,告他侵犯公民的权利和财产。开庭那天,威廉皇帝怒而拒绝出庭。但法律无情,法庭还是裁定皇帝有罪,责令他修复磨坊,并赔偿损失。不可一世的威廉一世不得不照章办理。后来这风车于1945年毁于战火,直到1997年才重建,重建的意图显然是为了伸张法制。想到我们国内那些为官者流,眼下无法无天,作威作福,使得弱势群体,无处申冤,每每铤而走险。和两百多年前的德国君主相比,不是很有些值得深思的东西吗。

----------------
附图:

一。透过窗子拍的波茨坦雨中一景:



二。Sanssouci 新宫:



三。新宫全景:



四。Orangery宫远眺:



五。中国宫:


六。雍正元年的香炉:

 

【注】上文写于2008年。后来为这风车还在诗坛贴了首七绝:《波茨坦风车》:老农一怒告君王,法律为民作主张。百载风车扬正气,不容虎豹在官场。

后来2014年,我带老伴重访了波茨坦,看到了那风车。风车离忘忧宫的皇宫不远,也许正因为此,皇帝才下令将它拆了吧。可惜参观者不让进,只可外观。风车下的马路上有个德国人在拉琴赚小钱,看到我们中国人,就立刻拉起了电视剧《上海滩》里的曲子,笑着看我们。我听后也笑了,给了他二欧元。下面是那次拍的风车照,特补于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瑞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子夏浮云的评论:谢谢子夏来访。是的,写游记总想挖点东西,好像才不虚此行。
都夜里十一点半了,晚安!
子夏浮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这么好的游记!总是能从你的严谨朴实生动的介绍中长知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