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

一路淡淡地走来,没有风尘,也不伴精彩,足迹之中,只能找出几行小诗,和一段真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饮食,本身就是享受 (多图)

(2009-01-16 19:35:12) 下一个


《论语·乡党》中言:“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描述的正是这一精髓。


话说:凤姐奉贾母之命,挟了些茄鲞(
xiang3)给刘姥姥吃,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吃了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味儿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了,只种茄子了。”… …凤姐向刘姥姥讲解说:“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看官要问了:“吃个茄子用的着这么复杂吗?多麻烦。”可要吃,就得吃出这个味道,这个文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吗。至于麻不麻烦,那是他人的事情。


中国饮食原本主要注重色、香、味、型,后来大家把营养也加了进去,但我愿再加上一项,就是吃文化。
 


上次
Party,做了一道菜,菜本身般般,但冠了一个好名,叫:金桔嵌玉莲。用橘皮镶肉馅,加青豆或莲子,做成莲蓬样,上锅蒸,橘皮的清香就透进了肉里,可用青豆增加色彩,如用莲子更具营养,也逼真,也可加菠菜汁,将肉馅变为淡绿色。



有次与朋友们在北京吃上海菜,一位上海朋友边吃边娓娓道出每道菜的典故,那顿饭吃的就特别香。过去在上海也吃过不少本帮菜,但多是为了填饱肚子或与客户交流,虽也吃过不少大馆子,钱没少花,但没有吃的好心情,有时点菜就照着贵的点,反不如那顿吃的香。


在国内时,能明显感觉到各地吃文化的氛围,除了当地的传统食品和小吃,还有饮食的方式,比如在济南,朋友们在餐厅酒足饭饱后,还要到小店或街头上,就着羊肉串或酱油螺蛳,喝着啤酒继续聊天,或尽兴而归或不醉不归,济南人的豪爽都显在酒量里了。




曾做过一首同学三十年聚会的小诗,颇能反映这种景象:


高昂头,频起手,语顿舌长呼未够,酒精慢瞬眸。

分三山,散五洲,气量深浅需探究,腿软仍思斗。
霞飞面,渍沾袖,别后卅年欣聚首,情谊顺喉流。




一次在一火锅餐厅里吃饭,要的东西比较多,已经完全吃饱了,但为了近处一观甩面的表演,还是花了几元钱,又加了一份面。吃不是重要的,现代人营养多过剩,但看甩面的那份享受,是绝不能少的。












有时,见老美同事从午饭包里郑重其事地拿出午饭,一看,竟是一份
Peanut Butter Sandwich和一罐可乐,比比自己的一荤一素两菜加饭,我总觉得他们可怜。可见他们也吃的蛮香,就想,他们这么吃也是在吃他们的快餐文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情趣,吃是不可或缺的享受,只要做到好吃不懒做,就能吃出点乐趣,吃出点文化。


以下照片是太太近期按照:“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制做的几顿饭。有的菜做重了,但请不要点破,以免挫伤她的革命积极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zhaozijun 回复 悄悄话 《炒饭》引我而来,原来好东东在这哪。
-鸟瞰红尘- 回复 悄悄话 闻香而来。
tianduan114 回复 悄悄话 甩面真精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