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不来梅港,很多人都有一个老印象,就是经济落后、失业率高。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说,即使送她一套房子,她也不会搬到不来梅港住;我在不来梅有一次参加露天音乐会,一个歌手大声高唱:“我从来也没有去过不来梅港,我也一点都不想去!”
是啊,不来梅是在德国排名第十的城市,连他们都觉得不来梅港是乡下,一幅不屑的样子说:那里有什么呀?大家一听说我要搬到这里来,当然都不理解;听说我来自北京,长在皇城根下,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中国皇帝的邻居”,更加对我搬到这乡下地方现出同情的目光。
为了让大家开开眼,改变一下对不来梅港的成见,我在家里开了一个Party,请我在不来梅(号称不来梅州的首都)的朋友们来参加这里著名的帆船节。
帆船节是每五年举行一次,今年的帆船节是8月25至29日。我家阳台正对着新建成不久的、鸟巢式建筑——气候博物馆(其实它跟与其紧紧相连的、船帆型建筑——太平洋大酒店,协调地组成了一个硕大的帆船造型),坐在我家阳台上,不来梅港美丽的景象和海上的乘风破浪的各色风帆尽收眼底。
真好像一夜之间,平日里静谧沉寂的不来梅港,突然就热闹起来。来自全世界各地的200多艘帆船,一下子把不来梅港的大小码头,停得满满当当;超过百万络绎不绝的游客,大大小小的宾馆饭店爆满;购物中心、博物馆、步行街人头攒动。我们居高临下,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船只,大大小小的水闸和各种形状的桥梁,让大家目不暇接。
这里的气候博物馆,据说是欧洲、乃至全球独一无二的。它外形设计跟北京奥运会的“鸟巢”相似,只是外墙镶嵌了几百块玻璃,阳光下耀眼明亮,夜晚来临,每块玻璃都透出晶莹的灯光,更加显出神秘和妩魅。里面的设计更加匠心独具:游客是跟随一个不来梅港人,从他家里(东经8,3度)出门,一直南下,经过这个经度上面所有的国家——奥地利、瑞士、非洲、,,,南极,北极,最后回到原地。不同的展室,仿真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气候,你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置身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亲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所以,你可以在“非洲”桑拿天儿蒸出一身汗,而几分钟之后就在“南极”裹紧你的大衣了。博物馆的主题——爱我们的环境、爱我们的地球,不仅仅对孩子,就是对已经有些环保知识和意愿的成年人,也是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
气候博物馆不远的左邻右舍也都是建成较早的博物馆——移民博物馆和航船博物馆,在德国也都小有名气。据说每个德国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家族名字输入到博物馆的电脑里,然后就可以得知自己家族有多少人在百年前从这里上船,移民到遥远大美洲大陆了。航船博物馆更想不出名都不行,港口里停靠的大小船只,很多都是退役之后被收到博物馆来展出的名船呢。最有名的也许是那艘深灰色的潜水艇了吧?
不来梅港几乎所有的桥都是会动的。帆船或者大型货船要经过的时候,有的桥会转,有的桥会翻,有的像大门一样洞开,船只通过后,一切又返回原样,令人们叹为观止。特别是我们楼下的购物中心和对面气候博物馆和新建的意大利风格的购物、美食街相连的一个行人玻璃桥,不仅让为人们遮风避雨、提供安全和照明,而且当船只经过的时候,晶莹剔透的桥身还可以旋转,使航船顺利通过。我第一次看到它美丽的旋转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惊呼起来,来我家作客的“不来梅人”更是赞不绝口。
不来梅港,距离不来梅50多公里,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有远见的市长,为了让不来梅市的Weser河跟大海通航,从Niedersachs手上买的一块荒凉的“飞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最近的几年,不来梅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欧洲第四大港口城市。这里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出口港,绵延几公里长的集装箱码头,齐唰唰漂亮的天蓝色吊车,上面令人骄傲地印着中文,它们的产地是中国!数十平方公里的免税区里,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鳞次栉比;奔驰、奥迪一流等待等船被运往世界各地的名车,在巨型货轮的衬托下,各个像小火柴盒儿——每艘巨轮至少容纳5000辆汽车!可见整个码头有多大的吞吐能量啊!
帆船节的最后一夜,海边儿的焰火照亮了夜空,照亮了人们的笑脸,人们欢呼雀跃,忘情歌唱,联欢活动通宵达旦。29日,帆船们陆续撤离,海边上的巨幅广告“Sail
谁说不来梅港是乡下?我的朋友们都说,从我家阳台看下去,恍然间,以为自己在美丽的上海滩,甚或是香港的铜罗弯呢!相信五年以后,不来梅港会更加美丽动人,那个时候,再请您来我家作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