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改革

(2007-05-27 15:12:08) 下一个
  16世纪欧洲诸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是封建制度的国际政治中心,并且垄断着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而一切反封建的斗争必然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早在13、 14世纪,已经有了改革天主教会和建立廉俭教会的呼声。文艺复兴运动也给宗教改革以巨大推动。到16世纪,宗教改革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提出以信仰得救为核心和建立廉俭教会的系统理论,并且发展成遍及西欧各国的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大致可分为三派:一派以M.路德为代表,另一派以J.加尔文为代表,第三派以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为代表。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创立的教会,统称新教。

宗教改革者群像
  路德宗  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最初发难者。16世纪初,德意志是罗马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去兜售赎罪券,使财富源源不断地流进教皇的财库。这种赤裸裸的敛财行径,遭到德意志人民的强烈反对。路德为反对教皇的压榨,于1517年10月 31日首先提出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九十五条论纲》成了德意志人民反对教皇及天主教会的共同纲领和农民、平民举行反封建起义的信号。 1520年,路德又接连发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罗马教皇权》、《论基督教徒的自由》等论文,提出信仰得救,不必通过由教士主持的各种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和改革文化教育的主张,号召驱逐天主教会势力实现德意志独立。路德宗简化了宗教仪式,废除对圣像、圣物的崇拜,牧师可以结婚,用德语做礼拜。但在1521年以后,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路德转而攻击群众运动,蜕变成诸侯手中的工具,诸侯变成路德教会的首脑。德意志北部、东北部萨克森、梅克伦堡、普鲁士、不伦瑞克等诸侯,纷纷改宗路德宗,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南部和西南部的诸侯多宗天主教。德意志的分裂割据依然如故。后来,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之间,诸侯和皇帝之间,经常干戈相见。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即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信仰,路德宗遂取得合法地位。16世纪时,瑞典、丹麦和挪威也改宗路德宗,建立完全从属王权的路德教会。至今,路德宗仍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在德国、北欧和美国势力很大,拥有信徒约7000万人。

M.路德当众焚烧教皇敕令
  加尔文宗  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创始人为加尔文。他生于法国,传教的基地主要在瑞士。瑞士的宗教改革于1518年在苏黎士由U.慈温利首倡。1531年,慈温利战死。他的宗教改革对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有一定影响。1536年,加尔文来到巴塞尔,出版《基督教要义》,阐述新教教义,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同年到达日内瓦。40~60年代,日内瓦成为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中心。他主张信仰得救,并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主张。他认为一个人是否得救,都是上帝事先就决定了的,上帝的选民注定得救,上帝的弃民一定要遭殃,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上帝早已决定了的命运。加尔文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加尔文宗不仅是日内瓦共和党人的战斗旗帜,而且影响遍及欧洲,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至今,加尔文宗仍是新教中的一大支派,在瑞士、尼德兰、英国和美国等地拥有信徒约4000万人。
  16世纪前期,法国王权强大。1516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与教皇利奥十世订立条约,得到任命法国教职人员的权力,但须经教皇批准。法国教会实际变成王权的支柱,对新教徒实行迫害。加尔文宗在法国称 “胡格诺”(Huguenot,源于瑞士之Eidgenossen,意为“联盟”)。后来,胡格诺和天主教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宗教战争 (1562~1594),国家分裂,王权危殆(见胡格诺派与胡格诺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登位后,法国复归统一。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自由。
  16世纪后期,在尼德兰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加尔文宗在这次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
  英国的宗教改革  16世纪,英国已经建立起专制王权。亨利八世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罗马教皇。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不变。改革后的教会称英国国教,又叫英国圣公会(亦译安立甘教会)。大量教产转为国有,英国教会变成王权的支柱,经费由国家负担。1571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正式公布《三十九条信纲》,标榜信仰得救,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准则,简化宗教仪式,但仍保留主教制度。这一改革完成了建立民族教会的任务,但并不完全适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需要,随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又出现了要求按加尔文宗教义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成分,脱离国王的控制而独立的清教徒。英国政府象对天主教徒一样迫害清教徒,但后者势力仍不断扩大,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旗帜下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
  宗教改革的意义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和部分德意志,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天主教会虽竭力反扑,残酷镇压一切被称为异端的人,但已无法恢复以前的状况。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