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小的幸福----写给朋友的朋友及肯定自己的选择

(2007-05-02 10:50:59) 下一个
    2007.5.2   晴
  1.我想我是个平凡的人,所以我能抓住并体会的也只是小小的幸福.
  2.对于我的选择我不后悔----人品第一,金钱第二
  3.门当户对是婚姻的不二法则.
  4.追女孩的不变法则--用心追而不是用钱来追.
  5.爱一个人是学着用心去站在她的位置来爱她.先要放弃自己的身份,不然她接受的不是真正的你.是一个包装下的你.如果她说她爱你的话.
  6.如果说选择男人经济条件一定要好,可太好的话想来也是种负担吧.无时无刻流露出的强势虽然你不是有意可真的是种无形的压力.做朋友还好是恋人的话会是种侵蚀心灵的腐蚀.慢慢的却又不时地提醒着两人间的莫大鸿沟.自卑感油然而生......
   朋友的男友是个有身价的男人可是却无奈朋友总刻意保持的距离感.我想他是郁闷的,也是无奈的.想来一个那么优秀的男人在外事事顺意却在朋友面前吃了无数个闭门羹.男人不是用金钱就能买到女人的倾心的,能买到的也必然不是真正的倾心.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何他就总不能懂呢?是他的自信心过剩还是真的是生活的背景不同所造就的价值观也就不同?席间他一直说不懂他的体贴为何在朋友面前总显的那么画蛇添足?我旁观却也感叹.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吧.我们的大环境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会不同.你可以说是日落我也可以说是日出.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各人的理解不同.就象整晚我给你的分析我认为我说了问题点可最终我还是认为鸡同鸭讲,不是我追不上你的思路就是你跟不上我的节奏.用心了还是有理解上的偏差,一件事情这样由此及彼,以后的琐事难免不会还是这样的结局.如果说朋友心仪的是一个即使穿着阿曼尼西装也能坦然与之坐在街边吃着热乎乎的老鸭粉丝汤的男人,那你真正爱她的话,心里只有她的话又怎会在意那一套过万的西装呢?应该说能有这个机会与她一起吃着路边摊也是种幸福吧.衣服,身外物而已!就拿这个例子来说你想到的是我的西装,我的身份在这里都是不合时宜的,可她的想法无非是我吃惯了你爱我就该陪着我吃.一件事就能说明差距.可生活也最怕差距的,尤其是要一起生活的人.古书都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决不是一个问题.对!这话百分之九十九是对的.可那百分之一也是不可忽略的.它往往决定依傍着我们最根本的信念与做人的底线.或许一开始你的恋爱态度就是错误的.追女孩最浪漫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心'追,而不是用钱追.当然这里我所说的追的对象是不包括拜金女的.如果说你为她买一张挺不错的餐厅的储值卡来表示你关心她上班的吃饭问题到不如给她做一顿饭来的更有效些.傻男人啊,要知道你放下身段为心爱的人做顿再差的饭,即使是蛋炒饭吃在她嘴里也是大饭店里的主厨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可是一张卡又代表什么呢?是想让她一个人点一桌子菜来慢慢品评还是想说你的行动直接预示着"我没空陪你吃饭你一个人吃吧?"以前总觉得门当户对是那些嫁不到好男人的女人用来安慰自己的语言,可现在想来真的很绝.四个字道尽了婚姻的起跑线.有着无奈与辛酸.是经历过一切后的大彻大悟也是对同是女人的小小意见.在她们的想法里婚姻不是输在不用心经营,而是起点不同造就的经历不同连带的价值观也不同.那么多不同在恋爱时你可以忽略或刻意淡忘,可是在一起了结婚了所有的"不同"却又都一下子跑了出来.是嘲笑着我们的不理智还是在感叹"灰姑娘"的故事到如今还为我们津津乐道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永远的心中童话.毕竟有希望总还是好的.哪怕是用来骗自己的但也是求一个心慰罢了.
   感慨朋友是理智的也是聪明的.今天如果是我,有这样一位杰出人士追求我想我会接受的.而且是欣然接受不带一丝犹豫.窃喜着麻雀变凤凰这种事情在自己身上的实现.可她的犹疑在我的不解,转而明了,至而有着豁然开朗般的通透.随即在心里赞一句'好个聪明的女孩'.有着清晰的头脑明白自己的位子.是害怕自己不够能力抓住你与其以后心伤到不如放开也是种成全.成全了自己.话说回来这也是种策略.不是说不爱你只是你要爱我就用我要的方式来爱我.在爱我中同化你,如果最后接受了你你也就是携手的伴,要走过未来的风风雨雨.当然,这个时候你已经是被我同化了.在迁就中塑造了一个我要的爱人模子.但如果你现在就走错了步伐想让朋友变成一个用钱就能哄好的女孩,那太简单了,也就不值得你去用心对待了.放低了你也放低了朋友.不是一个世界的终是现在在一起了3年五载后还是要分开的.想在一起无非是一个人的退让,改变,成全.成全一段爱情也成全一种态度.现在的保护却是为了以后的得到.不回避其实就是进取.你用心对我了才是真正的爱我.用物质构起的爱太脆落.既然会崩塌还是退到一边的好.爱不是让自己受伤而是升华.没有物质至少我还有精神.
   固守着我小小的幸福是为了保全也是种继续.你用心来爱我了,点滴的关心爱护都可以演化成漫天漫地张扬的爱.麻雀是会变凤凰的,可这过程是挑战,是征服,也是种心的历练.你要学着先看到结局.然后再去设计过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