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仁

(2007-05-04 13:17:31) 下一个

今日早起,于床头翻读《镜花缘》,得识一古语,曰“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仁”。

这是出于两个典故。马有垂缰之义,典出《异苑》,言前秦世祖皇帝苻坚与容冲交战败北,荒逃中坠落崖间,其骑临崖垂缰与坚,坚不能及,马乃跪受焉,坚遂顺缰而上。

据《搜神记》,唐代太和年间,广陵人杨生养有一犬,无时不随。一日,杨生饮,醉卧于荒草中。突遇火起风烈,情势紧急。爱犬狂吠而主人不醒,便几次跳入冰冷的水中,以水濡湿四周干草,使主人得以脱险。此乃“犬有湿草之仁”的典故。

。《搜神记》曰:“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狗,甚爱之,行上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冬月野火起,风又猛。狗周章呼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沾水,得著地。火寻过去。生醒,方见之。他日又阍行,堕空井中,狗呻吟彻晓。须臾,有人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厚报君。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于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以狗相与。人乃出之,索狗而去。后五日。夜走归。”

孰谓禽兽无知,水草无情?义马垂缰,人犬湿草!犬马尚且如此,何人间之无情势利!

(记于2007年1月10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