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春纸织画

(2007-05-04 12:43:47) 下一个

有1400多年历史的永春纸织画是闽南侨乡泉州永春县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因为它具有立体感,且色彩淡雅,加上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令其独具艺术魅力,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在泉州永春,关于纸织画的来历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隋唐年间,永春桃溪沿岸种植了许多桃树,所以当时的永春被称为"桃城"。每逢春花灿漫时,桃花姹紫嫣红,加上薄雾笼罩,景色非常迷人,因此吸引了许多踏青赏花的人。雾中观花,这种独特的景致激发了当地艺人的创作思维,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这种美妙的景观移到纸上,纸织画就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被制作出来的。

早在唐朝初期,泉州永春就有纸织画的制作。据史料记载,到盛唐时期,永春已经有9家以制作纸织画为业的作坊。当时,还出现了不少称赞纸织画的诗文,如唐文宗在位时,有一位叫郑维的诗人写了一首诗:"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拂簦盼来同绢素,侧理纵横未足珍。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远山一角都八妙,烘云托月景偏真。能使倪遇羡绝技,更令顾痴卟通神。讶是天孙云锦织,七襄偶尔落凡尘。王墨吴装供驱使,马尘龙雾亦停匀。经营惨淡关意匠,远擅桃源物色新。"诗中对永春纸织画作了很高评价。当时的永春三绝:"桃林宫之书法、乔松之诗词、贵亭之纸织画",纸织画就被列其中。而贵亭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纸织画作坊。

纸织画的特点是朦朦胧胧、色彩淡雅,强调光线跟景物的变化,很有立体感。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则缥缥缈缈,如有一层薄纱覆盖。自古就有古诗如此形容永春的纸织画:"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

 纸织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构思、绘画、剪裁、编织、补色、点神、裱褙等工序,其中,绘画、剪裁、编织、裱褙是最主要的四道工序。

纸织画制作首先要绘画,纸织画的绘画是从中国画当中发展出来的。它和中国画比较,规律一样,但是绘画用笔下墨,下颜色就不一样,纸织画有纸织画的画技:色彩要浓,层次要分明,轮廓要突出等等,如果严格按照国画的要求来,那编织出来就不好看。

第二道工序是裁,每条是两毫米左右,裁每一条都要平行、一样大,裁功要苦练。

第三道工序是编织,这更难,因宣纸2毫米很容易断,用力时要控制力度,不能太大,还要掌握气候变化。气候一变宣纸跟着变,比如说,一下雨、有雾,宣纸受潮后很容易断,所以有时要用大灯泡加热,或用火炉加热。六、七月宣纸太脆也易断,就很难编织。另外,整张宣纸纤维不一样, 有的多,有的少,要掌握好力度非常不容易。

第四道工序是编织,纸织画编织时,讲究经纬交织,也就是将原来画好的画裁成纸条作经线,以白纸裁的纸条作纬线,然后,就象织布一样,用一架特制的纸织机,轻轻编织。与其它三大中国家织相比较,纸织画编织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在四大家织的用料上,纸是最没有韧性的,所以最容易断,更何况用来编织的纸条只有2毫米。

永春纸织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有"福禄星寿"、"皆大欢喜"、"白鹤朝天"、"嫦娥奔月"、"木兰从军"、"十八罗汉"、"寿图八仙"、"八骏马"、"鸳鸯戏水"、"八仙过海"乃至《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的故事人物等等,从人物、故事到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其种类通常分为六尺长、三尺二寸宽的,五尺长、二尺八寸宽的,四尺长、二尺六寸宽的,五尺长、四尺八寸宽的四种规格,人们历来都喜欢将纸织画作为艺术品,悬挂在热闹的厅堂、点缀于幽静的书房,或作为喜庆吉日如祝寿、贺婚时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清朝乾隆年间的纸织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