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20 (55)
2021 (45)
2022 (37)
2024 (38)
上班路上的三张照片,分别定格在九月初、中、末:从偶尔几片泛黄的叶,到满树金黄,再到枝头渐渐空荡… 季节的脚步就在这些细微变化中悄悄向前,而九月也就随之匆匆走远了。
记录,是为了给流逝的时光留个印记,也告诉自己:这个九月,我没有虚度。
九月的第一天,去了波士顿北边的 deCordova Sculpture Park and Museum。
上一次来时,孩子还没上小学,我们很喜欢,还接连来过两次。此后虽然常常想起,却总没再成行。 这次,想起来,又正好是周末,就去了!
也许是因为长周末,人比记忆中多得多。我才恍然明白,当初的喜欢这里,可能更多是因为那份宁静。如今热闹冲淡了旧日印象,也好,总算不必再心心念念。
还记得那心心相连的雕塑,以前觉得这是浪漫的象征,现在,看见年轻的父母们带着孩子一起做瑜伽,不禁又想,这也是一种浪漫的收获吧!
园里的雕塑已与当年大不相同,竟有困难找到喜欢的,就随手拍几张吧。
以前也很喜欢这里的小博物馆,展品精巧耐看,可惜目前正在整修,没能进去。礼品店倒是开着的,我也依然如故,对博物馆的礼品店情有独钟。
九月的第二周,又给自己放了一天假去纽约,很轻松与满足的一天。
纽约回来后的“功课”,便是学做美味的锅盔。没有梅干菜,就换成橄榄菜。最后一张想做红糖的,却发现家里只剩白糖,也一样好吃。能学会做锅盔,也算是这次纽约之行的“隐形收获”。
又一个周末,天气晴好,临时起意去MIT走走。对麻省理工学院本已熟门熟路,而那一天真正吸引我的,是阳光下那些建筑切割出的几何光影。
月底,老大回家,全家一起去镇上新开的亚洲融合餐厅小聚。环境雅致,氛围温馨,正是我一直期待的那种亚洲餐厅。有趣的是,服务员全是美国人,而做寿司的师傅却都是中国人,这也算另一种“融合”吧。
之后的周一清晨,五点起床送老大去机场,等到公司时竟是空无一人。于是临时决定去查尔斯河畔走走。 晨光正好,气温正好,心情也正好。那一刻,庆幸自己的选择。
九月里,儿子们也分享了他们的瞬间。
老大从 DC 传来的照片,收到的时候,我们这儿正秋风萧瑟、秋雨微凉。他的照片,恰好把我从淡淡的“悲秋”情绪里拉了出来。
老二月底和朋友一起去缅因州飞钓 (Fly Fishing),那里的秋色已浓。提醒我,再过些日子,我们也可以去踏秋了。
九月尝试的几道新菜:
跟着美菲儿学了鹰嘴豆汤,健康又美味!也提醒了我家里还有不少西式调料有待利用。
法式焗土豆,正好把家里的西式调料用上。
韩式海鲜豆腐煲,用了Costco的泡菜,颜色虽不够红,味道却不差。
燕麦果仁面包,健康但不够好吃!
领导做的香煎鱼,外裹的粉特别入味酥脆。跟他说好了,趁天还没太冷,还能在室外用BBQ炉子,请他多做几次!
今年我家胡萝卜丰收了!我难得种出点什么,所以连胡萝卜叶都舍不得扔,拿来炒土豆片,真有种特别的香气。
谢谢临贴,祝十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