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拉斯加之旅(五)Skagway

(2010-07-10 07:56:04) 下一个


第五天到达航程最北端的Skagway,位于北纬59度多,这是一个很小的城市,长年居住的人口只有860多人,但在它最繁荣的时候,一度居民有两万多。十九世纪最后十几年,略晚于Harrisberg金矿(即今日的Juneau)的开采,淘金热也波及这个港湾往北的大片区域。人们带着发财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最出色的两位淘金者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知名的企业家,他们创办的公司至今还是上市公司。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功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淘金者在发财梦破灭以后,身心俱疲,黯然离去。

当年在淘金热潮中,为了便利人员的进出,决定筹资修筑一条北起加拿大育空省的Carcross,南至阿拉斯加的Skagway港的专用铁路。铁路全长67.7哩,横跨美、加两国,其中美国境内长20.8哩,加拿大境内经过不列颠哥伦比亚、育空两省,所经之地都是崎岖的高寒山区,气候和地质条件十分恶劣,相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是一场严重的挑战。除此之外,由于是跨国铁路,美、英(当时加拿大是英国的殖民地)两国的法律制度有许多冲突之处,铁路建造者在协调两国法律程序方面也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铁路是1898年5月29日开始,经过两年两月另两天建造,于1900年7月31日完工。这是一条窄轨铁路,全线有两处隧道,一长800多米,一长300多米。标准铁路铁轨宽度为1435毫米,窄轨铁路铁轨宽度有多种规格,多数在1067毫米以下。窄轨铁路因为轨道狭窄,左右摇动比较厉害,限制了火车运行速度,但多山地区拓宽路基工程浩大,常采用窄轨。例如台湾,除了台湾高速铁路、台北捷运、高雄捷运之外,其它的台湾铁路管理局铁路、产业轻便铁路都是窄轨的(台铁东、西部干线轨距都是1067毫米)。大陆过去山西的同蒲线,阎锡山特意修成窄轨的,既便于省内交通,又可以防止外省军队利用铁路快速调兵进入太原等核心地区。1903年至1910年法国人在云南修建的轨距为1000毫米的铁路,从昆明出发蜿蜒至中越南边境口岸河口,全长468公里。从此它成为“云南十八怪”之奇景:“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笔者曾坐过上海四川北路底的天通庵到吴淞口的小火车,也是在窄轨铁路上行驶。

这个地区的金矿持续开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在此期间这条铁路一直为金矿服务,五十年代还由蒸汽机车改进为柴油机车,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污染。随着金矿资源逐渐枯竭,经济效益日渐下降,1982年世界黄金市场价格进入低谷,金矿支持不住终于倒闭,小火车也跟着停运了。此后几年是Skagway最困难的时期,人口大为减少,直到1989年开始利用这条铁路开发旅游业,情况才逐渐好转。今天Skagway已经成功地由矿业小城转型为旅游小城,正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仅今天就有四艘游船停靠在码头,带来了近万名游客,是该城常住居民人数的十倍多。作为旅游专线的小火车,并没有恢复过去的全程,只到达离Skagway27.7哩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个叫Fraser的地方,此后下火车沿八十年代建造的高速公路返回,游览时间四小时。游船也设有一条从Skagway到过去铁路终点站Carcross的旅游路线,不过从Fraser向北要换乘汽车,所经过的地方杳无人烟,也许可以隔着汽车和熊近距离亲密接触,全程需要八小时。

火车离开Skagway就开始爬坡,铁路贴着山腰建造,一侧是终年积雪的高山,越来越接近山顶,另一侧是水流湍急的潺潺小溪,山涧越来越深。靠山的一侧,离山如此地近,几乎把手伸出车窗外就可以摸到岩石,岩石上布满苔藓。一路上两岸不时有泉水和带着融化雪水的小瀑布,不断向小溪补充水量,为了这些瀑布方便通过,铁路上架有短短的小桥。生命顽强的松柏和杉树,从岩缝中长成参天大树,历尽沧桑在峭壁上傲然屹立,见证着这条山间铁路的变化。车轮滚滚,岁月流逝,百年弹指间,昔日满脸风霜的淘金客换成了如今悠然自得的旅行者。途中有一群背着背包的年轻人下车,他们是些热爱大自然的驴友,将由向导带领,在人迹罕至的青山绿水之间徒步穿行,返回Skagway,品味另一种旅游乐趣。铁路从开始就一直往北,在离Skagway12哩处转向东约二哩,再折回绕着另一座山峰西行,穿过两个隧道又继续向北行进。这时前面那种挺拔的参天大树已经不多见,灌木代替了针叶林,植被稀疏了。小火车行驶了20.8哩就到了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White Pass Summit,高度达873米,是整条行车路线的最高点。这个地方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是加拿大海关。小火车停妥后,加拿大海关人员上车检查护照,所以这次航程,旅客人人都得带上护照。

例行公事结束后,火车继续前进,地形明显起了变化,再也不是一侧高山、一侧深涧,而是地势开阔的冰碛丘陵。一路满是棱角分明的冰碛石,一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冰渍湖在丘陵上星罗棋布。冰碛石主要分布在曾经出现过大量冰川的地区,加拿大是第四纪冰川的中心,因此有很多冰碛石。这个地区的基碛应该是一块极为巨大的岩体,夏天融化的雪水渗入石缝,冬天结冰使石缝不断扩大,日积月累,巨大的岩体终于裂成一块块宛如人工凿就的有棱有角的石头,而原先在冰川表面和内部的石头则被风化成碎石,这就是眼前见到的典型冰碛丘陵地形地貌。土地更加瘠薄,植被更加稀疏,基本上都是灌木丛和苔藓、地衣之类的植物,在冰渍湖畔生长的松柏之类乔木,也是矮矮小小的,要不是树形一模一样,简直可以认为和前面见到的是两种植物。最后火车到了终点站Fraser,这既不是一个村庄,更不是一个小镇,只是两栋稍大的房子和一个厕所,还有一个停车场,铁路的另一侧是一条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高速公路。这一侧是一个相当大的冰渍湖,湖畔大概土层较厚,生长着不少较为高大的云杉,虽然没有梅花的暗香浮动,也不是月黄昏的时刻,倒也有几分林和靖描写的“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味道。四周雪山在湖面上的倒影,因为水波不兴,非常清晰可爱,十分迷人,吸引旅客们纷纷掏出相机,摄影留念。

乘大客车下山几乎不需要动力,只要把握好方向盘就可以了。到了和上山时与加拿大海关隔涧相望的地方,也叫White Pass Summit,是美国海关的所在地。这里有两座比加拿大海关大的房子,同样要停车查验护照。几辆大客车缓缓停下排成一行,美国年轻的女关员比较勤快,在车辆之间跑步上车查护照,几乎没耽误时间。我们的司机也是一位年轻姑娘,高高的身材,有一张典型的美国白人脸蛋,来自西雅图,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说自己十分欢喜这份工作。忽然想到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当不上白领就认为是大材小用,不仅自己怨天尤人,周围的人们也会另眼看待。每年媒体都报道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蓝领并不低人一等,看来国内就业观念还要与时俱进。

快要回到Skagway时,一部部大客车陆续拐入一片森林中,这里是一个让游客们参观的早已废弃的金矿。先是在一个四周没墙的大木棚里看几位姑娘用脱口秀和小品表演当年淘金者的生活,然后在淘金槽内用不大的陶盆淘洗当年残留的尾矿,沙粒中也有星星点点的金子。姑娘们的表演,比起刘禹锡《浪淘沙》中所写的:“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偎。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情调可就差远了。

客车回到游船旁,离游船起锚还有四个小时,直升飞机返航也停在停车场,上午坐直升飞机到雪橇狗养殖基地过坐狗拉雪橇瘾的游客早已回来。司机和早上一样,把下午乘小火车旅游的乘客送到火车站后,再将空车开到Fraser接客。乘小火车回来的旅客,这四个小时可以再去乘直升飞机,也可以去逛市区商店。因为城市小,从游船旁通往市中心,步行只要十来分钟。Skagway转型十分成功,市中心虽小,经营旅游纪念商品的小商店却不少,货物琳琅满目,价格也还公道,没有旅游景点宰客的通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