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和诗仙李白

(2010-04-12 08:02:50) 下一个

    酒和李白是相生相伴的酒是李白的情酒是李白的性酒是李白的命。從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仙”和“酒仙”是相辅相成的,李白光采照人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世间自有酒以来,好酒爱酒之人何止万千,但又有谁像李白爱酒这麽深,这麽真,这麽难以割舍?李白就是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造就了诗人李白;李白,赋予了酒丰富而美好的内涵。

    酒激发诗人的灵感,赋予诗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帮助诗人摆脱浪迹天涯常年飘泊的孤独。他的《月下独酌》(其一)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傲然卓立,奇特想象,孤独而不悲观,整篇诗給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酒使李白豪放、乐观、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这里“将”字是“请”不是“将要”的意思使诗人在酒无助于他解忧的时候也可以化为千古传唱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

        李白生性重情义、好交友,他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也往往寄托在酒上。他与友人欢聚时要以酒助兴,分别时,也少不了借酒抒情。《梁园吟》:“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这是天宝三载(744),诗人和杜甫、高适同游梁园等地时所作,生动地描述了和友人遨游痛飲、揽古兴怀、醉酒酣歌的情形。李白不受约束、浪迹天涯的漫游生活,又注定了他和友人聚少别多。酒,又成了他对友人抒发离情别绪的依托。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坛上的两位巨匠,他们“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清人仇北鳌《杜诗详注》),直到晚年,还彼此挂念。当李白送别杜甫、思念杜甫的时候,惟有酒,才能寄托他的感情。《鲁郡东石门送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偏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与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采,是屈原以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鮮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怎样高度评价李白的诗篇也不为过,李白和杜甫不愧是辉煌的唐代诗坛最耀眼的双子星座。

    酒造就了旷世诗仙李白但这并不是李白所希望的。他希望自己的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是“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赠钱征君少阳》)四十剛出头的李白,终于有机会接近唐皇朝的权力中心。天宝元年(742),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到长安待诏翰林。

    玄宗十分欣赏李白的才华,初次见面降辇步迎,亲手调羹赐食于七宝床前。玄宗是个很有造诣的音乐家,能够谱写优美的旋律,需要有人为他填写同样优美的诗句。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作为政治家的玄宗,已经执政三十年,对政治感到厌倦了,不再像开元年间那样励精图治。六十多岁的他只想在有生之年享受人生,同时由於国力空前强盛,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他不指望毫无从政经历的李白会在国家事务上对他有所帮助,他是作为文学侍从而不是作为治国能臣使用李白。这也难怪玄宗,因为向玄宗推荐李白的,一个是修道的妹妹玉真公主,一个是道士吴筠,一个是后来成为道士的诗人贺知章。显然他们只是称赞李白的诗才和“仙风道骨”,没说李白有治国的本领。李白初见玄宗时恐怕也没有提出振聋发聩的治国良策,只是泛泛谈论而已,不然史书上不会不留下一笔的。史书上留下他所做唯一一件与唐朝命运相关的事,是拯救和识拔了因贻误军期而受到军法审判的郭子仪。 

    李白没有抓住机会,但是李白是不是真的如他自己所说有经天纬地之才,有为帝王师之能?这很值得怀疑。唐太宗为了防止皇子们因争夺皇位而自相殘杀,不惜废太子李承乾的同时,废了精明强干的魏王李泰,从此唐朝历代皇帝对藩王都严加防范。安史之乱发生后,永王李璘乘机以讨伐安禄山的名义举兵,邀请名流加入他的幕府,李白和他的朋友萧颖士、孔巢父等人都在被邀之列。此时李亨已以太子名义监国,除李白外,萧颖士、孔巢父等人都婉言谢绝了邀请,可見李白政治判断力远不及他的朋友们。李白性格张扬,不可能成为一个政治家。《新唐书》上說说:“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另一个饮中八仙)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对于诗人这叫做豪放,是优点,对于政治家这种招摇的表现却是致命的缺点。

    李白在长安接近权力中心的时候因为醉酒,至少犯了三个错误。第一,影响了正常工作,正如杜甫所写“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这一点玄宗能够容忍,从长安酒肆把醉酒的他召到御前,亲自为他用冷水洗脸醒酒。除玄宗外,没有其他皇帝会对臣子这样做。他比同为饮中八仙的李适之差远了,职位高居左相的李适之好酒并不误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第二,得罪了太监高力士,依仗玄宗对他的宠爱,醉中要高力士为他脱靴。平心而论,在太监中,史书对高力士的评价还算是不错的,一没有明显干预政事和过分贪婪,二对玄宗忠心耿耿,李白得罪他只是因为对太监的偏見。第三,李白在长安,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的时候,大概无意中講讲了些宫中的见闻,被认为泄露了宫闱秘密。李白病逝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时任宣、歙、池观察使的诗人范传正,把李白墓由龙山迁葬到青山,并撰写《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碑文透露了一点信息:“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说的是西汉孔光的事情。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代孙,西汉成帝时,他担任尚书令,掌管枢机十多年,休息日回家,在闲谈中家人问他长乐宫温室殿旁种的是什麽树,他都默然不应,或用其它搪塞。保密意识如此之强,遵守制度如此严谨周密,难怪古代的诗文中把“温室树”用为居官谨慎、言语不泄的典故。李白因醉言语不慎,有人报告给玄宗,经审查可能问题并不严重,但如果继续出入宫庭,天长日久,保不住将来会出乱子。于是玄宗就借他写的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中表示出归山意思的机会,客客气气请他离开长安,以绝后患,这可能是赐金放还的真相。

    斗酒诗百篇,可以做一个诗人,但却很难做一个政治家,诗人与政治家毕竟是不属于同一范畴。酗酒对想成为政治家的李白绝对是起負面作用,所以酒对于李白來说,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