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秋和月饼

(2009-10-03 15:19:21) 下一个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也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 太宗本纪》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万民同庆。中秋节,又与科举考试有着微妙的关系。古代,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大事。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誉为月中折桂。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经朝历代,盛行不衰。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现在,中秋节已经是一个国定假日。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其乐融融。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暴虐的商纣王,唯一顾忌的大臣就是这位闻太师,他的话纣王还能听得进去,闻仲死后,商朝政治就越发不可收拾,终于灭亡。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高祖武德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胡饼祝捷,高祖李渊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从此就有了中秋吃饼食的习俗。到了宋代,月饼又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南宋吴自牧描写都城临安繁华景象的《梦粱录》,是至今已知最早出现“月饼”一词的古代文献。当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宋以后,,“月饼”的名称开始流传开来,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相关的图案。到了明代,中秋食月饼的习俗开始盛行。清代时,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祭月月饼到处都有。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月饼花色品种还是比较简单的。家乡江浙一带中小城镇,最多的是圆形厚度一厘米左右,表面洒满芝麻,中间是豆沙或枣泥馅。直径大小不一,有一种从大到小一叠五至七个的。较大的城市才有各种馅的酥皮苏式月饼出售,广式月饼只在广东人较多的上海才有。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已经不多见了,连广东的潮州老婆饼也几乎绝迹。只是广式月饼的品种和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民族文化传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