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二”的“虫”字上面还有一撇,05年游泰山在快到斗母宫的山道西侧见过下面的石刻:
很清楚看到,上款为:“己亥夏六月”,下款为:“历下刘廷桂立”。那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当时济南才子刘廷桂所书。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風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这两个字。刘廷桂在泰山题词有几十处,这两个字写得最好。
关于这两个字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些传说,比较公认的一种传说,是刘廷桂在与朋友游览泰山时,谈到杭州西湖的那座“风月无边亭”,刘廷桂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泰山景色峻拔奇峭,松壑云深,才是真正的“风月无边”。于是,为了与杭州的“风月无边亭”有所区别,刘廷桂在书写这副作品时,有意舍弃了两字的部首,只写了字芯。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斗母宫已从初建时的道观改成尼姑庵,据说庵里尼姑名声不佳,不仅势利而且不守妇道。刘廷桂游山口渴,进斗母宫想要一杯茶,尼姑见他穿着一般,对他很不客气。刘才子一气之下,就在斗母宫下面道旁石头上题写了这两个字,讽喻斗母宫里的尼姑。
杭州西湖湖心亭南面有一石碑,即是乾隆手书之这两个字。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今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昔人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为古时候西湖十八景之一。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这两个字,寓意“风月无边”。广东惠州西湖,也有一个湖心亭,亭前也有乾隆题的这两个字。据说海南也有这两个字的石刻,不知是谁题写的。
比较上述传说,泰山的刻石可信程度高一些。第一,刘廷桂是清末文人,距今不过一百余年,见证他题写的人不少,当然题写的原因有编造的可能。第二,若乾隆当年确实题写了这两个字,清朝的臣民刘廷桂是不敢公然再题的,封建时代犯忌讳的。第三两个西湖有同样题字,显然是后人编造的。所以窃以为当年乾隆所题应该是风月无边四个字,即命名西湖湖心亭为风月无边亭。下面是从风月无边中引出这两个字的一些材料。
清人褚人获(1625-1682)的笔记《坚瓠集》里,引《葵轩琐记》云:唐伯虎(1470-1523)题妓湘英家匾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风月无边,非‘?二’乎?”湘英终以为美,不之易。但褚人获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云“《支颐集》作钱鹤滩。”日本人梦亭东聚半笔记半诗话的《鉏雨亭随笔》中,有相同的记载。
明人张岱(1597-1679)的小品《快园道古》卷十二《小慧部 灯谜 拆字》中说:这两个字是徐文长赠一妓作为斋名,取义“无边风月”。另外清人平步青(
浙江绍兴人,别号霞偶,1832-1896)的笔记《霞外捃屑》中说:浙江人爱传笑话。比如徐天池游西湖,题某匾曰“?二”,问他答是“风月无边也”。这两则中的徐文长、徐天池,说的都是徐渭(1521-1593)。唐伯虎的年代早于徐渭,发明权似应属于唐伯虎。
更早的传说跟李白有关。湖南岳阳楼三楼,有东西两联,东联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书”。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胜状》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岳阳楼三楼的木壁上,本来曾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二。人们一直不解其义。后来李白游岳阳楼,看出这是一副字谜对联,即“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当即写下了这副对联。此事仍是传说,穿凿附会的痕迹明显。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李白有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