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选定隔代接班人的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五十一年(1712)第二次废了太子胤礽以后,他对儿子们结党争储深感失望,就再也不立太子了。玄烨把目光转向孙辈,玄烨在一百多个皇孙中挑上了不算得宠的四阿哥胤禛的庶出儿子弘历。关于这件事,清代官书《清高宗实录》卷一事这样记载的:“(弘历)木兰从狝,入永安莾喀围场,命侍卫引射熊,取初围获熊兆,甫上马,熊突起,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之。事毕,入武帐,顾语温惠皇贵太妃曰:‘是儿命贵重,福将过予’。恩鉴之神,灼然知圣母、圣子允能膺受多福,引贶方来,深信不爽者如此”。此事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夏。这段话说明在玄烨死前数月,已默定继承人于心。《清高宗实录》卷一又说,弘历继位是“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于后”。这也说明玄烨生前已预定将传位给胤禛,而最终要由弘历继承皇位。但因为《清高宗实录》是弘历死后才修成的,容易被人怀疑为是史家根据既成事实而臆说的,所以《清高宗实录》的这个说法不受史学界的重视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在朝鲜的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应该更可信。《朝鲜李朝实录》中景宗二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有这样的记载:远接使金演迎勅而归,以闻于译舌者言于户曹判书李台佐曰:“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玄烨临终遗言,所谓“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最明白地表达了玄烨因宠爱弘历而传位于胤禛的本意。这条资料的来源是朝鲜派出到中国境内迎接清朝传达康熙逝世讣告勅使的官员“远迎使”金演,通过翻译打听到的,不是出于杜撰。时间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三十日(1722年1月6日),离玄烨去世仅17天。作为李氏王朝远接使的金演,所接触的清朝官员当然是清朝的传讣使及其周围人员,这些话,无疑是从他们之中传出的,其得自于清朝皇室,自不待言。
在《清世宗实录》等清朝官书,都记玄烨临终前是将诚亲王允祉、尚书隆科多召至病榻前,宣布胤禛继承皇位的。胤禛自己所著《大义觉迷录》中也没有提到马齐曾领受玄烨关于着胤禛继承皇位的遗命。这就使人怀疑《朝鲜李朝实录》所记的是否可靠?故而对这个问题需要做些考证。玄烨决意传位与胤禛,当然不会把此事告知胤禛以外的其他皇子,只能告知足以掌握政局而又能以信赖的亲近大臣,马齐应该是合适的人选。马齐曾任内务府总管,掌管皇室事务,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复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占据着权力要津。他不仅权重群臣,且与皇室有亲,最有资格参与最高机密。所以玄烨临终托孤于他,完全有可能。
后来,隆科多、年羹尧以拥戴之功自诩,实际上是在胤禛遭到其弟兄对他继位合法性的攻讦中,为胤禛的政敌提供了攻击的口实,因而触怒了胤禛,将他们严刑处置。后人在论述胤禛嗣位问题上,也多涉及隆、年案件,因而隆、年被后人视为胤禛继位中的关键性人物,而对马齐,则多漏而不提。这是因为,马齐对受命问题,始终秘而未宣,保高位而享天年。不久,马齐的侄女成为宝亲王弘历的福晋,就是后来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贤”字是皇后最好的谥号,可见弘历对她的宠爱)。从上述分析看出,胤禛继位中的真正关键性人物是马齐,而非隆、年,独得胤禛倚为心腹的也是他。
《朝鲜李朝实录》载玄烨临终对马齐所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句话中,“胤禛第二子”是不是弘历?在《清实录》以及其他清代官书和私人著述中,都说弘历是雍正的皇四子,这个说法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从来没有人提出过什么疑义。按照出生前后排序,弘历实为胤禛第五子,实际的第二子弘昐三岁就夭折了。后来官书概称弘历为雍正之“皇四子”是据“玉牒”而来,修玉牒有个原则,就是皇帝诸子“幼龄薨逝,不以齿序”,除去弘昐,弘历就成为皇四子了。康熙六十一年以前,胤禛的嫡长子弘晖,第三子弘昀分别在八岁和十一岁时死了,作为祖父的玄烨,自然会把活着的老二弘历称为胤禛第二子。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弘历离开雍亲王官邸(即今天的雍和宫),搬到玄烨身边居住,独得玄烨的眷爱,在康熙诸皇孙中,无人能受到如此宠幸。雍正以弘历继皇帝位的遗诏中说:“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这并非虚誉之辞,而是有史实可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