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文化(5)中国是唯一的茶树原产地的证据(续)

(2009-06-29 18:28:42) 下一个
其次,从由地质变迁引起的气候变化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高原的不断上升,使绝对高差达 5000~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使平面与垂直气候分布差异很大,以致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地分别散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炎热地带的,逐渐形成了温润、强日照的性状;位于温带气候中的,逐渐形成了耐寒、耐旱、耐荫的性状;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地区的,养成了喜温、喜湿的性状,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最终出现了茶树的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所以,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

同时,自第四纪以来,由于我国西南的某些地区,历经多次冰河期,如同其他植物一样,对茶树也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云南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此对那里的大叶种茶树影响较少,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就较多。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所述:四川的受害地区主要在青衣江流域、峨嵋山区、大渡河流域和东部涪陵以东的乌江中下游一带。在川南、黔北、黔南等地受害较轻。虽然大批生长在冰河地区的茶树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在受害较轻的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以及生长在河谷低地温暧地区的茶树得以生存,其后代就是今天零星分布在川南和贵州各地的野生大茶树。而通过自然筛选,向着温暖、湿润方向发展的,就成了大、中叶种的小乔木型茶树;向着抗寒、抗旱方向发展的,就成了中、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这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茶树,既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存在,又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杂生存的原因所在。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

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我们的先民就选择了中、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人工栽培,这就是今天我们在茶园中常见到的茶树。知道了茶树是为何及如何变异分化的,对最原始的茶树是乔木型的,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第三,从山茶科植物的自然分布看,前苏联学者乌鲁夫在《历史植物地理学》中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并还在不断发现之中。已发现的山茶属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参见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简编》)。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应当也是饮用茶的发源地。

最后,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的。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应该就是茶树的原产地所在。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此外,还可以有细胞遗传学角度考察基因的“多样性”,在印度的茶树(因为是次生的)是不可能有。由于有这个优势,中国的茶叶就可能产生很多不同的种类或品种。当然,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在面对剧烈的自然灾害前,中国的野茶树存活下来的可能性会很大。而印度就没有这两种优势了。苹果树发源自非洲,据最近的报道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苹果树发源地非洲的野苹果树恐在短期内遭灭顶之灾,相当令人焦心啊,尤其是对遗传植物学家来说。最近环保部门紧急叫停金沙江上游水电站的建设,以保护生物的原生态,这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也都证实了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