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联的基本要求

(2008-11-15 19:03:25) 下一个

 

        对联来自律诗,律诗一般要求其第三、四两局和第五、六两句都必须工整的对仗,通常分别称为颌联和颈联。据说五代时期,后蜀国后主孟昶有一年除夕心血来潮,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利话挂在自己寝宫门上。辛学士好不容易想了两句,孟昶认为对仗不工,给否定了。孟昶自己动笔写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有史以来可查的第一副春联,在这之前,也不一定没有,只不过没有记载下来。

        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自撰成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联的要求有四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统称为对联格律或对联规则。“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通常还要求“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 “词性相当”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甚至要求再往下细分的小类,如名词可再分为天文地理,人物器具,等等也要属同一小类,做不到这一点的毛病叫做失对。“内容相关”是指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无情对作为特例,别具情趣。无情对要求上下联尽可能字字相对,且最好是小类相对,但是联意却毫不相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情对必须上下联的意思毫不相干,如果在某方面有点联系,就不成为无情对,也不成为对联。
  平仄的概念,如果用普通话,平声字指声调为阴平、阳平的字;仄声字指声调为上声、去声的字;如果用平水韵,仄声字指声调为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一副对联中的每个字要末都按普通话,要末都按平水韵,不可有些字按普通话而另一些字按平水韵。“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对联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得最基本的规则,其次要求上下联单边的声调和谐,对于没有分句的联句的基本规则是除联脚外,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或可稍微放宽到相邻词租结尾字平仄交替,做不到这一点的毛病叫做失步。多分句联的上下联只要求每个分句内的平仄交替,而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第三上下联的声调相互协调,即上联中对平仄有要求的那些字,下联相应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必须相反,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做不到这一点的毛病叫做失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