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传统文化杂谈 醇酒篇(八)文字酒令

(2008-11-12 18:52:09) 下一个

酒令分文字酒令和游戏酒令。文字酒令,又称雅令,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古人没有多少文化娱乐活动,既无电影、电视,也少戏曲、音乐,除非大富大贵人家,自己养着戏班乐队,只能逢年过节,偶尔欣赏一下。文人雅士又嫌粗俗喧嚣,于是饮酒行令就称为文人聚会是十分普遍的娱乐活动。现代人就不需要这种闲情雅趣,也不具有如此文化素养。即使是文史类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文学界搞聚餐活动,不见得都有行文字酒令的水平。下面例举若干种文字酒令的方式,大家见识一下,有兴趣的不妨试试看。

1)曲水流觞,这个酒令游戏起源于我国古代修禊活动。农历三月上巳日(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人们都到水边嬉戏、沐浴、采兰,以祛除灾祸,祈降吉福,称为修禊,也叫春楔,此俗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临水宴宾风俗。后来把日子固定在三月初三,称为上巳节。曲水流觞是由上巳节派生出来的一种风俗,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就聚会于环曲的水流边,临水设宴,在上游放置一个有酒的羽觞,任其顺流而下,杯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即取饮作诗,叫做流觞,作不出诗的罚酒。王羲之就是为一次曲水流觞活动写下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2)饮酒赋诗:晋人石崇在“金谷园”宴客,以当席赋诗不成罚酒三杯作酒令。王羲之等人在上巳节的“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更是文坛美谈。唐时李白在“桃李园”宴弟,饮酒赋诗作酒令,传下名篇《春夜宴桃李园序》,使得此风颇为盛行。

3)行令作诗:也是每人作一首诗,作不出者罚酒。这种形式的酒令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似乎在作对子。也可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接不上则罚酒。相传李白、贺知章、王之涣与杜甫四人饮酒行令,每人一句合成一首诗,句中须带金樽两字和月字便是一例。他们联成的一首诗是:一轮圆月照金樽 (贺),斟满金樽月满轮(王)。月圆跌落金樽内 (杜),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

4) 对句:酒席筵行令,常见联对的形式。形式是一人出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对不出则罚酒。还有一种形式是限定题目,每人作一副对联,作不出者罚饮酒。如,宋时苏洵家宴行酒令,限以“冷、香”二字联对,即此令要求上下联句尾分别是“冷、香”二字。

5) 续句:续句是指出令者限定行令的题目,每人即兴出句,联续成文构成行酒令文章、诗词等。由于新意倍出、妙趣横生而且难度较大,所以非文才上佳者,难以为之。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姑娘们在红香圃中举行寿宴,湘云限酒面道:“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史湘云做的酒令是: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作》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骨牌名:两个长五、 一个幺五,名叫“梅梢月上”),醉扶归(曲牌名。其名取意于唐代张演《社日村居》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宜会亲友(历书上的吉利话)。这一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是曹雪芹为史湘云憨态写真的精采之笔,湘云放达,酒令内容突出了她性格中不同于黛钗的狂放不羁的一面,充满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6)引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遗留下来很多经典文学、诗词曲赋,古人读书讲究背诵,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多背之烂熟。口头行酒令往往能够做到随口引用其中的一些句段,形成酒令语言。如,《红楼梦》第四十回,鸳鸯宣牙牌酒令时道:“如今我说骨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错了的罚一杯。”其中数刘姥姥说得最有趣。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鸳鸯道:“中间‘三四’配绿红。” 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笑道:“右边‘么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7) 析字:析字又叫“释字”,通过对字的分析解释,引申出某种道理和内容,构成行令语言。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韩雍和夏埙喝酒行令,要一个字里有大人、小人,并用谚语二句来证明它,韩雍先说道:“ 傘字有五人,下列众小人,上侍一大人。所谓有福之人人服侍,无福之人服侍人。”夏埙接道:“爽字有五人,旁列众小人,中藏一大人。所谓人前莫说人长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8)拆字和合字:拆字、合字与析字酒令相似,区别在于析字是通过对字的分析解释,引申出其他道理或意思;而拆字、合字酒令则只是通过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者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酒令语言。明代乐天大笑生集《解愠编 卷之五 口腹》记述一篇拆字、合字酒令故事:“一人专撞席,名为掇座,席长出令讥之曰:‘单禾本是禾,添口也成和,除却禾边口,添斗便成科。’谚日:‘宁添一斗,莫添一口。’主人亦厌之,蹙眉作色曰:‘单羊本是羊,添水也成洋,除却水边羊,添易便成汤。’谚曰:‘宁吃欢喜汤,莫吃皱眉羊。’撞席者曰:‘单同本是同,添金也是铜,除却金边同,添童便成鐘。’谚曰:‘现鐘不打,反去敛铜。’”

9)限字:出令者限定令语的开头、结尾或中间必须有某个字的一种酒令。这种语言形式的酒令。明代冯梦龙辑《广笑府》载一则限字酒令故事,说有三个人同饮行令,要说一句话,“相”字为首,“人”字结尾。民间还流传这样一个限字酒令故事,其令语是要求每人背诵两句四书上的话,句中要有“之”字,像,“知”和“子”谐音的也行。

10)字旁:利用汉字具有偏旁部首的结构特点,选择一个字,构成酒令的行令规则。如,清代郑板桥做县令时,其治下某大户公子打死无辜良民,板桥欲处其死刑。有二乡绅求情,板桥设席相待。席间,一乡绅出酒令说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去了青边水,添心即为精。”板桥笑道:“先生差矣,青字添心乃情字也。”此乡绅接口续道:“我俩有心来讲情,惟恐大人不准情。”板桥一听,心知中计,乃对道:“ 有水念作湘,无水也念相。去了相边水,添雨即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另一乡绅又对道:“有水念作溪,无水也念奚。去了奚边水,添鸟则为鷄。得时狸猫赛猛虎,落地凤凰不如鸡。” 板桥见对方出口伤人,拂袖而起,二乡绅亦不欢而散。
11)谐音: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和多字一音及字音相近等特点,在酒令字面上表达一种意思,又隐含一种意思,使令语说来隐晦含蓄。明代潘埙辑《楮记屋》记有:元丰年中,高丽遣一僧入贡。此僧辨慧知诗,皇上令杨次公接伴之。一日宴会,此僧出令道:“要两古人姓名争一物。”他先说道:“古人有张良,有邓禹,争一伞,良曰:‘良(凉)伞。’禹曰:‘禹(雨)伞。’”概戏杨次公冠如伞状。杨次公也说道:“古人有许由,有晁错,争一葫芦,由曰:‘由(油)葫芦。’错曰:‘错(醋)葫芦。’”概戏僧头如葫芦。

12)以典故和掌故做令:酒令是口头文学,经常用到典故和掌故。一般在射覆、拇战、猜枚、掷骰子、击鼓传花等游戏酒令输后,被罚说笑话、人物掌故或文学典故。也可以限定一个角度或题目,由每人陈述列举一个掌故或典故,构成令语。评书《说岳》中有:岳飞赴京赶考和弟兄们吃酒行令,酒令要说一个古人吃酒,吃得英雄,说不出的,罚酒三杯。张显说的是“关云长单刀赴会”,汤怀说的是“刘季子醉后斩蛇”,王贵说的是“霸王鸿门宴”,岳飞说的是“曹玮席间斩敌献头”。四人说的都是历史掌故。轮到牛皋,牛皋道:“我不晓得这些古董,只是我吃他几碗,不皱眉头,就算我是个英雄了。”四人大笑道:“也罢,也罢。”

13)射覆:射覆是最早的酒令游戏,所谓“射”,猜度也;所谓“覆”,遮盖隐藏也。早期的玩法是制谜、猜谜,也有用盆、盂、碗等物隐藏、遮盖要猜的物件让人猜度。唐李商隐《无题二首》:“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句,说得就是射覆酒令(送钩是一种游戏酒令见下文)。后来射覆游戏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间接曲折的语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戏,其法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都要罚酒,变成相当难的文字酒令。比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钗和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探春便覆了个“人”字,宝钗说“人”字泛的很,探春又覆了一个“窗”字,两覆一射。宝钗见席上有鸡,便射着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二典,即覆的“鸡”字,因而射了一个“埘”字。探春一听,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相互会意,各饮了一口门杯。再如,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后,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概用了“瓢樽空挂壁”的典,即覆的“樽”字,岫烟射着,说了—个“绿”字,用了诗句“愁向绿樽生”的典。二人才会意,各饮一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