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也来一个三阶段说

(2007-04-29 10:17:36) 下一个
看了几位大师关于诗的议论,如醍醐灌顶棒喝当头,原来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前几天和竹影姑娘的争论,只不过像是一个普适范围很广的数学定理在一个很小很小情况下的特例,只有小儿科的水准。在下反应迟钝,老是慢半拍,讨论的高潮过去了,才匆匆来到坛上。太落伍无法继续参与讨论了,换个话题吧。
最近在重读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读到做学问的三阶段(三境界);看猞猁老师见禅宗公案,讲到参禅三阶段
作诗的第一阶段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年少气盛,自命不凡,看到什麽都技痒,出手就是一首诗。记得当年毕业那一天,给班上每位同学都赠诗一首送别,就是这副德性。诗读多了,慢慢体会到真正诗人的意境深邃,功在诗外,格律严谨,跌宕起伏,对照自己深感才气太差,功力不足,于是变得束手束脚,思想也越来越迟钝了。在下当前就处在这作诗的第二阶段‘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实在胆怯得很。毛老爷子所谓旧体诗格律束缚人大概就是针对在下这种似懂非懂的人而言。纵观坛上众位诗友(更不用说几位大师了)登堂入室,意气风发,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真是羡慕得紧。已是进入作诗的第三阶段‘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当时不过四十刚出头),就像国画大师衰年变法返璞归真一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勉强做七律一首说说自己作诗的心情,以结我文。
启户迎风草葳蕤,卧床听雨声淅沥。
常在词章折柳枝,惯于书卷闻羌笛。
读诗千首怕吟诗,面壁十年图破壁。
访道休嫌顿悟迟,参禅愿受平生寂。
(用入声韵,似更能体现沉郁的心情。律诗是否一定要用平韵?若怕不合律就把奇数句和偶数句倒置过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