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不很明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夜话中南海:该死的还不死,不该走的却先走了

(2023-11-02 09:22:12) 下一个

2023.10.27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yehuazhongnanhai/gx-10312023102220.html

2023年10月28日,北京报摊上,头版刊登已故中国前总理李克强讣告的报纸。

无论李克强专程到上海去突然去世的事实本身有无蹊跷,中共当局对他死讯的刻意淡化,绝对是精心策划!

刷手机时猛然读到李克强猝逝的快讯,第一反应就是“该死的不应该是他!”立刻联想起一九八九年北京的大学生们惊闻胡耀邦先生突然辞世而喊出的“动乱”口号:“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

随着时光的流逝,能够在网络上随意搜索到的关于一九八九年的那场“政治动乱”的信息好象越来越少。在谷歌上输入“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几个字之后,所见之内容都说是“语出自著名女作家冰心悼念胡耀邦的文章”,但却又查不出冰心悼念胡耀邦文章的原文。

曾经刊登在《北京之春》的蒋培坤先生前生文章《不死的追求 不绝的呐喊–我的89印象》中回忆说:这次是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突然死亡,胡是一位深受知识界尤其是青年学生爱戴的中共领导人,他在一九八六年遭邓小平等党国元老罢黜挂冠而去的时候,就曾引发过一次学潮。四月十五日胡的含冤而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震动,不平愤懑之声随处可闻。但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竟成了引发新一轮学潮的导火线。在短短的几天里,北京的大学生们纷纷“揭竿而起”,汇成了一场当时被视为神圣的学生示威请愿的运动。

蒋先生在文章中继续回忆道:儿子当年还只是一个不满十七岁的中学生。……在北大、清华、人大、师大等学校刚贴出第一批大字报的那天傍晚,他就把有关的消息带到了家里。以后几天,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往返于附近的几所大学,听大学生们演讲,从那些学校抄录下一些标语、对联和大字报,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们至今还能回忆起他抄录的一付对联中有这样一句:“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却死了”。

蒋先生说:当时他心里明白,我们心里也明白,那该死的和不该死的,都指的是谁。

蒋培坤先生是前人大教授,已于2015年9月病故。他和夫人丁子霖教授只育有一个独生子名蒋捷连1989年6月4日凌晨在北京市木樨地中共解放军戒严部队枪杀。丁子霖教授因此而成为中国天安门母亲运动发起人。

在网上翻查出丁先生的如上文章认真恭读后,即在网上不断搜索关于李克强去世的相关信息和追踪报道,读到《大纪元》的一篇《李克强去世后 梁静茹知名歌曲再被禁》。文章中说:中共前总理李克强在年仅68岁的时候猝然去世,引发舆论震惊。不少网民进行悼念,也有人质疑死因。在中国的社群媒体平台微博上,有些人开始发布马来西亚华裔歌手梁静茹的歌曲《可惜不是你》的视频。然而这些帖文发布一小时后,就被中共的审查机构删除了。

美国作家和记者张彦(Ian Denis Johnson)也在X上写道,“可惜不是你——中国互联网用户正利用中国(中共)前总理李克强的去世,对习近平进行攻击。”这已经不是歌曲《可惜不是你》第一次被禁,去年11月30日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死讯传出后,有网友引用歌手梁静茹的这首知名歌曲,还有人在歌曲网页下留言,但随后竟被中共网管部门禁言365天。

其实,早在去年8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不幸遇刺身亡后,中国内地的互联网上出现粉红幸灾乐祸的“欢庆”的同时,也有不少思维正常的网民转发了《可惜不是你》这首歌来表达对遇刺者不是习近平的惋惜之情。此后中国内地网络上还掀起了一股“祈翠”风潮。甚至有网民跑到微博话题“#可惜不是你”下留言并出现了“可惜不是尼”、“可惜不是您”的变体。

当时还有报道说,中国内地网络上也有更聪明的网友把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中的”惜”字换作习近平的姓氏”习”字,写道”可习不是你”;或取习近平姓名的谐音”徐俊平”,留言”徐俊平,可惜不是你”,甚至更恨恨地写道: “怎么就不是他呢”!

去年9月也已经有媒体报道说:继安倍过世的”可(习)惜不是你”之后,同样的舆论现象也出现在两个月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逝世后。 去年9月8日,英国白金汉宫正式宣布英国女王过世,中国社群媒体再次出现了曲线嘲讽。这波舆论中,网友以不取谐音、不改字词的方式蜂拥留言”该死的不死”……。

由此,笔者开始撰写本文,并想好了标题中就应该出现“该死的不死”的字样时,就已经百分之百相信中共当局也会和笔者一样联想起当年胡耀邦的去世而引发的“政治动乱”,因此而把 “李克强”三个字都当成“敏感词”加以屏蔽。果不其然,当本文完成之前,已经有不少媒体纷纷转引了我们自由亚洲网站上刊登的《当局严防胡耀邦事件重演 李克强成网上敏感词》一文,说是刚卸任不久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猝逝,在大陆引起热议和表达沉重哀悼。本台发现,大陆社交平台随即展开言论管控,“#李克强”或“#悼念李克强”成为敏感词,除了政府官方机构或官媒外,民众不得随意讨论和发表有关李克强逝世和功绩内容,包括李克强母校北京大学微博帐号已屏蔽评论功能。不少网民“打擦边球”,以蜡烛和图片表达李克强对悼念。有多位中国研究学者向本台分析指,李克强猝逝原因惹争议,并令人联想起胡耀邦,加上国内目前处于政治经济动荡时期,当局要严防“六四事件”重演。

关于李克强猝逝原因“惹争议”之说,笔者的分析是,如果仅从逻辑上判断,“被死亡”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对李克强一直存有武大郎开店之心态的习近平已经成功让他李克强告老还乡了。但是,中共官媒对身为前正国级领导人的李克强去世消息的刻意淡化,甚至是以习近平的“活讯”力压李克强死讯的卑劣做法,委实是天良丧尽!

自邓小平时代开始至今,中共当局对死在岗位上或者退位之后才陆续过世的正国领导人的讣文处理,早就已经公式化了。

当然,正国级里也还是有主次之分的。这里说的“主”,仅仅是指曾经的,而且是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党的一把手,从邓小平这样的实际一把手开始,然后是江泽民……。。

而这里说的“次”,就是包括正在担任或者曾经担任政治局常委的一批。比如死在岗位上的前副总理黄菊,再比如曾经担任过国务院总理和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及乔石,等等。同时也包括虽然没有进过政治局常委会,但生前担任过行政一把手者,比如杨尚昆、万里等。

对于这批(次)正国级逝者的死讯发布,过去一成不变的公式就是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名义发讣告,内容中的“盖棺论定”也都是从黄菊到李鹏,从万里到乔石,一成不变,即所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与如上人等有所不同的是对杨尚昆的讣文处理,因为他位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另外生前曾代邓小平掌军,所以首先是发讣告的单位多了一家中央军委,其次被”盖棺论定“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与杨尚昆当然不能相提并论,所以 如今的李克强自然应该是和黄菊、李鹏等同样身后待遇。

不过,如今的习近平政权为什么偏偏要对李克强的死讯分成先简后繁的两次报道呢?

显然是因为对他李克强完全持漠视态度的习近平本人也没有预料到李克强竟然猝逝,写作班子起草讣告再经习近平等人审阅的过程不是个把小时能够完成的。相比于李克强,此前相继去世的黄菊、万里、乔石以及李鹏均是先住院后去世,所以给他们的讣告无疑都是事先早已备妥的。但是,这似乎并不能成为先把李克强的死讯“简化处理”的理由。因为对上述几个人,当时的新华社”受权“发布讣告的时间,都不是赶在他们被医生宣布死亡之后立刻进行的。

以李鹏为例,当时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讣告》,准确发布时间是2019年7月23日的18时57分零26秒。人民网转发的时间是三分钟之后。讣告写道:“……李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7月22日23时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也就是说,李鹏被发布官方讣告的时间比他实际去世的时间晚了19个小时多。

而如今的新华社对李克强的死讯通报,一改过去的常规作法, 先临时发布一则从版面摆列上就突显出很不重要的“简讯” ,标题草率到仅仅为《李克强同志逝世》,内容仅仅几十个字,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简讯的后面附加括号(讣告后发)。

笔者留意到,新华社这则简讯的发布时间是2023年10月27日8点:9分55秒,也就李克强猝死后的8小时9分55秒之后。

接下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讣告 李克强同志逝世》的精确时间是2023年10月27日18点31分31秒,与李克强猝逝的精确时间相距18个小时21分31秒。与当初从李鹏去世到官方给他发布讣告的19个多小时的时间差相比,差不多一样。

既然如此,为什么对李克强的死讯要进行先简后繁的两次性处理呢?答案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淡化!

假如李克强猝逝之后,新华社就赶在第一时间立刻抢发了一则“短讯” ,那么对李克强死讯的“先简后繁”的分阶段处理尚可被理解为讣告的起草和被审订需要时间。但前面已经说了。拖到在李克强猝逝的八个多小时之后才先布一则“简讯”,期间无疑是经过了一个从考虑到部署的过程。

现在我们外界都已经看到的过去对其他所有正国级逝者从来没有实行过的先 发一则简讯来对李克强之死进行淡化处理的手段 ,也许不是习近平本人先想出来的,而他的直接部下们,特别是蔡奇和李书磊两人,肯定是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的角度,立刻敏锐地预料到了无论是党内党外还是国内国外,都会在对李克强猝死的惊讶和怀念声中用一句“该死的没死”为李克强抱屈。

笔者注意到,当新华社先发布李克强逝世的简讯之后,它一直是被置放在新华网首页很不起眼的位置,而置顶的当然是关于习近平的内容,而且版面依旧是套红。

而到正式讣告发出后,新华网的首页依然是习近平居首,而且是通栏标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该通栏头条的下方则是从太空看一带一路的大幅照片。至于李克强的讣告,只是标题大小缩小了三码的第二条新闻。至于整个首页的颜色更是依然鲜艳。

这就是外界媒体所形容的用习近平的“活讯”压李克强的死讯。

相信明天或者后天的中共媒体上会出现李克强的遗体被空运回北京的消息,届时的习近平是否会假惺假意地现身迎灵仪式或者亲自出席李克强的遗体告别仪式也都是未知数。但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是,即使从今往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境内的官方媒体上能够出现零星几篇纪念李克强的文章,其内容肯定都是突出他本人是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如何如何,而且是多么地拥护习近平的坚强领导。总之就是以如今我们已经读到的那篇官方讣告的基本内容一样。需要强调的是,从邓小平时代至今 ,无论是在岗位上去世的正国级领导人,还是退休后去世的前正国级领导人,官方给他们的讣告篇幅有长有短,但最短的也比给习近平政权给李克强的要长出许多。 

笔者注意到,李克强猝逝的消息被新华社“简讯”出来的两三个小时后,《联合日报》即发表了一篇内容简短的纪念文章,首段为: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这些金句折射李克强的政经思维。

不难看出,这几句话其实是每句都折射出了对习近平的暗讽。

本文前面引述了蒋培坤先生前生文章《不死的追求 不绝的呐喊–我的89印象》。而“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正是李克强不死的追求,而“黄江长江不会倒流”更是他不绝的呐喊。

但是,不该死的他死了,该死的却留下来继续作恶。天道不公!

 

(本期节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讲)

(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