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64)
2010 (272)
2011 (195)
2012 (205)
2013 (210)
2014 (155)
2015 (172)
2017 (152)
2018 (173)
2020 (549)
2021 (413)
2022 (545)
2023 (331)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家长们是一天比一天焦虑,表面看是减了负,仔细一想,我靠,好残酷。以前习惯了一个培训班送到另一个培训班,现在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事儿,鸡血父母简直如遭雷劈,想方设法找门道。
到底是努力赚钱,请一对一家教呢?
还是重新拿起教科书,重刷五三,自个儿做家教呢?
或者顺应天命,让孩子自己努力呢?
家长们是铆足了劲儿的各显神通,也是卯足了劲的产出了各种段子。来,一起看看这届家长有多么优秀、多么有才!
之前双减的文章很多人参与讨论,有家长说:
高阶层的精英家庭对政策变化毫不在意:人家原本念的就是体制外,请的就是私人老师;原本就无所谓学历教育的家庭也不害怕,反正不管政策怎么改,他只负责生个崽。
真正迷惘的是我们这些工薪小中产家庭:即便不想拼命往上爬,但也没人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路往下掉。
的确,双减实行之后,取缔周末的校外补课,是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和老师的学校教育的双重考验,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素质能力提高的需要,以及家长教育能力提高的需要。
其实“双减”对不少家庭来说确实是有益的,它可以减少当今的教育焦虑,让学生间的非校园竞争差距不那么大,拉近中下阶层孩子之间的差距。现在的校外辅导,说白了就是拼爹妈,有钱就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双减”政策出台,无疑让劳心教育资源的家长松口气。
未来,教育必然会越来越公平,小孩会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好的时代是不只有念大学这一种选择,当有一天,汽修店的技工和大学里的教师能收获同样尊重和待遇的时候,病态的内卷、教育的焦虑也许就能渐渐缓解。
可是,在抵达理想之城前的这份挣扎,只能由我们当妈的自己消化。
普通人只能在这条路上摸索着往前走,谁不是一边不理解,一边想办法。我们都在尽力平衡:平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平衡给孩子的压力和适当的自由,平衡自己教和找外援,平衡财力、时间、金钱和人力。
社会对家长的要求更严苛了:我们周末不能送孩子去上辅导班,每天督促孩子锻炼身体,保证让他九点上床睡觉,我们要做好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中专生的准备,抓紧时间生三胎,兢兢业业工作到六十五岁,再帮助抚养第三代健康长大。
学校不教了,只能自己在家里教;考试不考了,只能自己在家里考;补课不补了,只能自己在家里补。学校的教育是快乐了,当妈的在家快秃了。
一部分爸妈,人到中年,还要重拾【五三】,开始秃头人生。
所以,双减好是好,就是有点费妈!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