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本周四(8月2日),《新京报》评论了"清华大学校友呼吁解聘胡鞍钢"一事。
文中贴出了这份"刷屏的呼吁书",其中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抛出的中国国力已经超出美国的所谓学术报告","上误国家决策、下惑黎民百姓、远引无数他国戒心、近发邻居恐惧"。
有海外华文媒体报道称,该呼吁书已有逾千名清华校友签名。
呼吁书批评胡鞍钢在研究中为结论而设指标,"以其所谓中美军事力量对比为例,其比较模型竟然为:军事资源=军事人员+军事支出","倘若如此,长矛大刀又将战无不胜矣"。
"迎合一定时期的社会情绪"
由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署名的《新京报》评论,指胡鞍钢"中国综合国力已超出美国"的观点不但有违中国政府权威数据,也有违在中国生活的普通人的基本观感与常识。
评论写道:"公立大学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若是刻意哗众取宠,迎合一定时期的社会情绪,不仅败坏学风,也对社会风气形成一个不良的示范。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赶超美国”论与中美贸易战有关联吗?
胡鞍钢与中美贸易战?
《环球时报》8月2日署名单仁平的评论也提到胡鞍钢"宣称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指出"舆论场对胡的批判反映出,过度的实力自信在中国没有市场"。
不过,环时这篇评论的着墨重点在于中美贸易战。文中写道,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对华开展贸易战等遏制行动,是中国对本国成就高调宣传导致的。这种认识贸易战的原因显然过于简单"。
今年2月,凤凰网刊登的采访龙永图专访中,也以"批胡鞍钢中国三大实力超越美国:误导"为小标题。文中写道:"日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的一份研究成果称,中国现今的六大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发展,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时期--其中前三大实力早已超越美国。对此,龙永图认为,这种观点是误导。'在国内起误导作用,在国外起更大的误导作用'。龙永图称,中国从来就没有把经济实力超越美国作为处理美国关系的前提。'中国不管在发展实力、个人素质还是综合国力和美国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紧迫感和危机感来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是沾沾自喜。'"
6月21日,《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的一篇演讲内容也引发关注。他同样提到胡鞍钢的"中国已经赶超美国"说法。
刘亚东在演讲中说:"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本来是常识,不是问题。可是,国内偏偏有一些人,一会儿说'新四大发明',一会儿说'全面赶超'、'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只是鼓舞士气也就罢了,可麻烦的是,发出这些论调的人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这就成了问题。"
刘亚东说:"不可否认,这些为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口实。那些把中国建设成就夸大其词的与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结果是误国害民。"
当时,《环球时报》对刘亚东演讲的评论也是以中美贸易战为切入点,称"刘的演讲可谓是舆论场近段时间对中国能力反思的一种代表性声音,这波反思是中美贸易战、特别是美国用停止供货对中兴通讯'一剑封喉'触发的。前一段时间舆论场上'厉害了我的国'的骄傲感比较突出,而中兴事件之后,互联网上又充满了'中国都不行'的沮丧感。"
人民网的批评
7月2日,人民网"三评浮夸自大文风"也提到类似"中国三大实力赶超美国"的说法,称一些文章"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鼓吹《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或者以"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为题。这些文章"挑动极端情绪"、容易造成公众夜郎自大,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无形助长了民粹主义情绪。
人民网的文章称,"这边推送《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那边就有了无数猜想,事实却是断章取义,妄下结论",国际形象在不经意间被"抹黑"了。
而在网上搜索到的题为《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的去年4月的文章,提到胡鞍钢当时的一篇演讲,其中称,胡鞍钢表示,中国现今的六大实力发展,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时期--其中前三大实力早已超越美国。具体表现为:经济实力(2013年)科技实力(2015年)综合国力(2012年)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不过,这篇文章同时还列出2015年11月工信部长苗圩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他表示,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而人民网点名的另一篇文章《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在网上搜索到的结果,其内容主要是"在中国热映的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
视频再次引发争议
而近日,一则网上流传的5分钟的对胡鞍钢的采访视频,似再次引发对他的批评。新浪网转载一篇题为"胡鞍钢终于说清楚:中国综合实力是怎么超越美国的"文章,其中引述视频中胡鞍钢的话说:"我去过美国,我了解美国,我认识美国,我研究美国。你以为我就是中国国情专家?……包括前两天刚刚在网上发表的我那篇文章,关于综合国力超过美国,这不仅是需要科学研究,还需要勇气的。"采访者问,"中国:一个新型超级大国"这个说法是否是胡鞍钢首先提出来的。他回答说:"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我觉得应该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早就预言了,1956年有这么一段话,他是怎么预言的呢,50年,那就是2006年,或60年,2016年。我的做法,无非是验证它。"
BBC相关报道:胡鞍钢被讽“给帝王唱赞歌” 千人联名要求清华将其开除
千人联名要求解聘一名教授在中国并不多见。
8月2日,一份清华大学校友写给校长的呼吁书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呼吁书称,教授胡鞍钢所谓的中国超美研究报告,是用纳税人的钱做出违背常识的“研究结论”,“堪称误国误民”,要求校方解除其职务。目前联署的清华大学校友已超过千人。
事件主角胡鞍钢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事件起因于去年6月他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中国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的时期,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批评者称,这份报告"抛常识于不顾,视学术为无物"。
呼吁书联署者主要是清华大学往届校友及在校师生,他们称胡鞍钢关于"中国综合国力已超出美国"的所谓学术报告是“上误国家决策,下惑黎民百姓,远引他国戒心,近发邻居恐惧,堪称误国误民”。
呼吁书广为流传后,批评者甚众,也有不少为其辩护者称,社会留给多元的空间应该尽可能多一些;不应不同意其观点而要求解职,或限制其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
胡鞍钢和他的观点
今年65岁的胡鞍钢是研究中国国情的著名学者,早年学习理工科,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同时也是中共十八大代表。
根据清华国情研究院官网,其主编的《国情报告》“先后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百余次,对国家重大决策产生持续影响”,突显了他长期在舆论中的“官方智囊”标签。
1990年代胡鞍钢与王绍光合作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曾引起广泛关注。该书指出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急剧衰退,正在走向苏联、南斯拉夫解体之覆辙。该报告被认为对中国分税制和财政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本次引起争议的观点是他去年6月发表的研究成果,其中称,中国在经济实力(2013年)、科技实力(2015年)、综合国力(2012年)上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到2016年,这三大实力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15倍、1.31倍和1.36倍,居世界第一。
此前,胡鞍钢也发表过引起巨大争议的研究成果。2013年,胡鞍钢在《环球时报》撰文,指中国集体领导制度明显优于美国的总统制。他批评美国总统个人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对外决策几乎是由个人作出,而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制度创新和治道变革。
独立学者荣剑今年1月撰文评价胡鞍钢的国情研究称,“从毛泽东的强国之路到中国道路优越于西方之路,从一党执政最符合中国国情到中国政治制度高于美国,从中国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式到用中国方案来解决世界问题,全都是意识形态产品。”
龙永图称,胡的观点"在国内其误导作用,在国外起更大的误导作用。"
批评——学术不端、误国误民
联署呼吁书激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应。各种身份的学者或官员都参与到对胡鞍钢观点的批评中。
批评声主要集中在该观点与事实不符,并且存在误导作用。
“在国内起误导作用,在国外起更大的误导作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代表龙永图称。中共左派小报《环球时报》则称,“舆论场对胡的批判反映出,过度的实力自信在中国没有市场,中国社会对这样的傲慢有很高警惕。”
也有一些批评声集中在学术研究的不严谨上。“研究过程中在研究模型设计、样本选取等环节上做手脚,以得出自己需要的结论。这种做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容易被发现,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这样的现象并非罕见,这种浮夸风式的学术研究方法,值得警惕。”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称,高校对扭曲的学风问题不应该听之任之,而是应该及时回应、矫正可能存在的学风问题。
“学术圈本该是最后一个沦为揣测和投机名利场的地方”
维护——不应因学术观点而解聘
也不乏维护胡鞍钢的声音,这些声音普遍称“对胡的观点也不认同”,但极力反对“通过联署信逼迫学校解聘胡”的行为,认为践踏了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昨晚在其微信公号发言支持胡鞍钢,指其研究方法可能有问题,但属学术自由,不应因此被解聘。“这次对胡教授的围攻极不正常,远远超过底线了....他怎么分析是他的事,是否接受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因为这种学术研究内容你不接受就要求敲碎他的饭碗。”
虽然《环球时报》参与到批评阵营中,但该报总编辑胡锡进在个人微博中为其辩护,“如果因为他宣传这一国情认识就解除他的职务,这是比他学术错误可怕得多的社会政治错误。”他认为,只要不攻击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他们被主流舆论认为是错误的观点也应有权利在这个社会中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则称,“对那些掌握了公共权力而又无法无天的高官,你们都可以视而不见,对待一个学者,你们就如此正义了?!”
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则超越称,2015年胡鞍钢就开始发表中国全面赶超美国的演讲,当时也被认为是正常的学术交流。但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后,这个观点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一些人的活靶子,甚至要置胡于死地而后快”。然而,最早把中国定为最大经济体的恰恰是美国的兰德公司和英国的IISS,“批胡派是否也要批驳一下这些美欧学者呢,批胡者,胡批也。”
图为陕西延安梁家河村民1975年10月8日送习近平(前排中)赴清华大学时拍摄的合影
“指鹿为马”还是“帝王学术”?
在批评声和维护声之外,也有学者和网友直指这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环境下的“学术投机”。
“这样的论证,在今天就是一出新的指鹿为马游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撰文分析,“站不住脚”、“明显违背常识”的研究成果却能发布在清华学报上,是因为“大学者已经吃准了领导会吃他这一套”。
“学术圈本该是最后一个沦为揣测和投机名利场的地方,但从胡的假成果到清华的真默许,证明了一点——从帝制中国到当代中国,‘迎合上好’的传统陋习根本没有改变,因为中央集权和权力滥用,没有根本改变。”有微博网友评论称。
财经作家苏小和也撰文称,“中国读书人,基于我们的观念秩序,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帝王师情结,总是有着心中有话说与君王听的传统习惯。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逢迎,有人反抗,但目的导向却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