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澳洲人的祖辈里,被英国流放来的囚犯占大多数。这个监狱据说是最大的。一直用到1991年。次年改成游客景点,之后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监狱不能随便进出瞎逛。结个群由导游领着。腰间带一串钥匙,一路开门锁门。
看了各种年代的牢房,早期与现代的区别主要在夜壶与马桶。还有操场,厨房,当年面包出炉的香气留在墙上的黑白照片里。厨师的刀具都在旁边的门房,一溜玻璃橱子,上班开锁提刀,下班放下刀锁住,都由警员执行。不知为何竟恍然想起看过的故宫,尤其是沈阳的那个。
还有绞刑的屋子。导游特地说小孩必大人陪同,或者最好不去,结果所有的小孩都争先恐后要看。导游又说所看的索套并没沾过人的脖子,以前六男一女用的那些早换掉了。
印象最深的是有几间墙上有画。一间浓墨重彩,画的原野和动物,瑰丽神秘。原来是特批准许,用作治疗作用的,因那犯人将不久人世。另有一间,墙用玻璃隔着,如敦煌壁画一般保护。据说画家后来自由后成了名。画是用囚服上的铜纽扣划墙而成。早晨狱警查房,他就用防虫的白灰水蒙上,晚上再擦去继续。很多年后整修牢房,人们才发现这秘密。笔触之精细纯熟令人惊艳,有站着的上帝,还有歪在沙发里的欧洲贵妇。不禁要想画家来澳洲前身世的种种。
导游舌粲莲花,讲了很多故事,不过多数是监狱前世—19世纪末的。也许那时因为条件的疏陋—包括监狱管理,才有很多犯人的灵动表现。
最花边的当属一些越狱的故事。一共有260余次尝试,真正成功的只有一次。那是个计划了两年,牵扯到狱内牧师,狱外的官员甚至外国商人的大阴谋。最终被追到了海上,美国船长说你们开炮吧,开了就是跟美国宣战,那些澳洲人借红鼻子的导游耸耸肩,翻翻眼,想想,好吧那就算了。结果犯人就到了马萨诸塞去。
其他的尝试,不成气候,变作导游口中的趣闻。其中最奇的是一个六进六出的越狱天才,一次比一次难出,可他也一次比一次胆大,好容易出到了外面的灌木丛,又时不时偷头羊或牛,再被收进来。最后闹到狱长不耐烦,说你要再出去一次,我就宣布你从此是个自由人,意思别来折腾我们了。于是这人被关进一个双层铁门的黑屋,戴颈,腰,手,足镣。就在绝望之际,恰被来治犯人的医生听说,人道之义警告狱警此人最多活两周。只好又让他每日蹒跚到墙边砸石头做苦力。后来当然又逃走了。狱警懈怠是主因,挖地道是副产品。等又被捉回之际,新官上任,不知前任的许诺,这回是好事的报纸要卖新闻,旧狱长不得已亲自陈情,新任自然乐得成就一段社会的佳话。
如果说此监的前世关的是被英国连唬带诱送上船的(convicts),包括情节轻微如超速吃一张罚单的倒霉蛋们。二十世纪沿用成现代监狱后,无论是管理还是罪犯,都可想而知严酷起来。犯人火烧监狱或四面布置电网和枪弹,都从此不再有旧时代那种可笑甚至有些可爱的色彩。
也许因为这样的联想,我在游览的人群中,始终不敢走在最前也不敢殿后,大概想让自己与那些曾经囚禁的阴暗恐惧甚至血腥间有所阻隔,如此才可去远距离欣赏一种人类不论何种恶劣下都有的灵性和生气。
现代的越狱趣事我记得两个。
一个是被越狱的犯人。即将在第二天刑满出狱。因此也不担心他做什么蠢事比如逃跑。于是被派去修补大墙上的一个裂缝。这人爬上高高的梯子,骑在平常只能仰望的天的边界,忽然不争气地底虚了,头晕目眩,然后就在草丛里醒来。一身冷汗!,不得了了,他这是越狱! 被鞭得皮开肉绽的场景,暗无天日数头发的日子再来一遍! 他连滚带爬到前门请求进去。守卫哪里认得他,纠缠半天说你再闹我们报警抓你了。结果当天又进来。进来祥林嫂一般逢狱警就唠叨阿毛的悲剧。最后有个狱警说你说得这么真,就让你上梯子证实,结果才算真相大白。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前两年。有个小青年夜黑风高的时候想爬墙进来。第二天清早,导游们发现墙上有两条腿卡在铁丝网上。于是围观笑了半天,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发到脸书,然后才叫来警察。一问他是来拜访他爷爷的故居。那干嘛不等第二天走前门? 答说付二十块门票我心不甘。
这两个故事之外,还有一个也很深刻。监狱中最亮堂的地方是个小教堂,午后的阳光将磨花的木地板,与窗外的树梢与蓝天白云系在一处。仿佛听见牧师崇高的声音周身回荡,宣布六对男女在这里结成夫妻
这真是这监狱里发生的唯一最美好最真实的喜事。不禁会心一笑。然后就听导游说了一句聪明的俏皮话, 婚姻难道不是终身监禁吗?
于是大笑。这可算是监狱里最好玩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