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64)
2010 (272)
2011 (195)
2012 (205)
2013 (210)
2014 (155)
2015 (172)
2017 (152)
2018 (173)
2020 (549)
2021 (413)
2022 (545)
2023 (331)
作者:che
可能许多人会以为,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难。其实不然,1948年发生在长江口的江亚轮爆炸沉没事件,罹难人数达3000余人,是泰坦尼克号事件遇难人数的两倍,而其事故原因也至今众说纷纭。60年后,再回首这段惨案,真是人让人感慨良多。
兴亚丸
江亚轮原为1939年日本为其“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建造的客货轮“兴亚丸”,与“宁波丸”(后来的江静轮)等为姐妹船,长102.4米,宽15.3米,型深4.7米,排水量3365.7吨(3730总吨),马力2500匹,航速12~14节,原设计可载客1186人。抗战胜利后,江亚轮被海军总司令部接收。国民政府为补偿国营招商局在抗战期间沉船封港的损失,旋将敌产江亚轮等五艘轮船转拨交通部交由招商局营运。经招商局改造后,该船可载旅客2250人,是上海招商局六大新型客轮之一。至失事时船龄未及10年,无论外观、设备,在当时均堪称精良。江亚轮1946年起行驶于航程仅需12小时的上海至宁波间短程航线,每次除载客外,还可载货1500吨。至失事,江亚轮已在该航线往返近800次。
据失事当日出口报告单所填,船上有乘客2607人(一说2285人),船长沈达才以下船员179人,载货175吨(一说460吨,都是普通非危险品的杂货)。但船上的实际乘客却远不止这个数,据宁波人旅沪同乡会江亚轮惨案善委会调查统计,当时船上无票乘客(如不买票的军人、单帮客等)及儿童甚众(儿童不买票),实际载客达4000人、甚至4600人以上。
1948年12月3日下午4时整,担负沪甬线航行任务的“江亚号”客轮,自上海十六铺3号码头满载客货启碇,驶往宁波。
18时45分,经过#2浮筒,又约行7分钟,至吴淞口外横沙西南白龙港海面水道。江亚轮右舷后部第三舱骤然传出炸雷似的一声巨响(一说先后两次),船体随之发生剧烈震动,所有电灯顷刻熄灭。与爆炸处紧挨的电报房瞬时坍塌,两位无线电员被炸得尸肉横飞,收发报机损毁,与外界联络中断,呼救电报也未及拍出。船头驾驶舱内,求援汽笛也仅象征性地鸣响一声,就再也发不出声来。船舱内漆黑如墨,冰凉的海水哗哗涌入。男女老幼,惊惶万状,慌乱中群相挤轧,纷纷向船顶甲板夺路奔命。“骇叫悲啼,呼天抢地,如赴屠场,如临末日。老弱妇孺,践踏而死者甚多。”在拥挤中,被挤倒踏死、落水淹死冻死者不计其数。
当时系落潮,微东北风,天气晴朗。爆炸发生在船体后部,船尾迅速下沉。首先遭到灭顶之灾的是三四等舱的旅客,因为爆炸前准备查票,铁门被锁上而无法逃生。十几分钟后,汹涌的海水已盖没甲板。多数人无法在短短几分钟内爬上最高的甲板待救而溺死舱中。由于失事地点恰为一浅滩,因此烟囱、桅杆以及悬挂的救生艇仍露出水面,然而慌乱中,加之天黑,竟无人去解开救生艇的缆绳。
沉没的江亚轮
19时半,正在附近的渔轮华孚1号、2号闻声来救,代江亚轮拍出S.O.S.求救信号,并救起浮在水上的旅客26人,随船至鱼市场上岸。
21时半,有“金利源”机帆船出口经过,闻声来救。船主张翰庭率领船员,行放一条长缆索丢到江面上,让遇难者一个个扶索爬上;继而“金利源”号把船头靠上沉船,叫顶甲板上待救的人,按顺序登上机帆船,等到快装满时,张船主因救人要紧,命将所载桔子等物抛海,并调头再度施救。该船共搭救453人,船主张翰庭为此获得上海市第一名“荣誉市民”的称号。
继有茂利轮和几只帆船来救,茂利轮救得223人。连前总共获救人数为811人。
但也有一些船只或袖手旁观,或趁火打劫海面上漂浮的行李货物等。
据估计,江亚轮罹难者多达3000人以上(船员殉难者58人),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遇难者中绝大多数是宁波人。其中有全家遭难者,有祖孙三代同归于尽或全家只一人生还的,尸盈铁驳,巾帽等遗物漂满寒江,惨不忍睹,这是中国现代航运史上罕见的大惨案,引起社会舆论大哗,群情鼎沸。
招商局于失事后派出90多名潜水员和十几艘船只前往失事地点打捞尸体,大多数已不知所踪,仅捞起有名有姓的尸体1383具,其中男性629人,女性414人,男童208人,女童132人(残体不计)……
江亚轮惨案死难者
经专家多次分析事故原因,不是航线走错,也绝非锅炉爆炸。日籍潜水技师松本满次率员两组,两次作全船探摸,发现江亚轮被炸裂口长约30英尺,裂口处的钢板上部向外翻出,下端却又向内凹进,形状蹊跷,缘由莫辨,第三后甲板间舱货舱一带向外鼓出。当时航海界专家陈干青、秦铮如及造船工程学会叶在馥、杨俊生等均认为是“水雷(鱼雷?)攻入船体,然后在船内爆炸”。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船内引发爆炸,传讯生还的江亚轮理货员,查明仓载货物中并无爆炸物夹带,一般随身携带的小型定时炸弹,也不可能有这样大的爆炸当量。
经多方协查,最后的意见大都趋同于误触水雷。中国渔轮公司顾久宽表示:“渠认为可能系一种——战时遗留下之水雷……”
1981年,原招商局总经理胡时渊在《航海》杂志上撰文《我所知道的江亚轮沉没真相》称:上海解放前夕,招商局董事长徐学禹曾在国际饭店和国民党海军部长桂永清吃西餐,由胡时渊作陪。席间桂永清诱劝他们去台湾,谈到:“江亚轮在吴淞口外沉没,是被我海军飞机坠弹击沉的”。此说仅是一人之言,尚待旁证证实。
打捞“江亚”轮的计划始于1949年初。招商局先通过驻日代表团在东京邀聘打捞专家等8人于1月17日抵沪。20日,由招商局海事课课长范仑陪同,乘“济安”轮前往出事地点察勘。因风浪大于25日返回。3月中旬,日打捞商再度来沪,预算全部打捞费需19万美元。后来,招商局又请了一个美国打捞商到沉船地点观察,认为没有办法打捞,只能炸掉它。以后由于潮流冲击等作用,“江亚”轮逐渐断裂成两段。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从政治角度考虑,同时也为清浚航道,决定打捞“江亚”轮。当年第二季度,打捞工程局开始施工。至8月20日捞起后段,并随后抬捞进港。10月30日,沉船的前半部分也被抬浮至宝山附近浅滩搁置。前后历时160余天,终于使沉埋江底的“江亚”轮重见天日。
江亚轮打捞现场
在打捞过程中,秉着对人民负责、告慰死难者及其家属的人道主义精神,发扬拾金不昧的风格,成立了专门的骨骸、物资收集小组,不论是一节残损的骨骸还是一件很小的首饰,他们都想办法将其捞出。有的死者头骨里满是烂泥,打捞工人们就用水把它冲洗干净,然后装箱。对所有捞获的物资,均由拾到人、收集人会同行政领导人三方面当场点清、盖章、密封,然后送打捞工程局保管,统一交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处理。据统计,这次打捞共捞获不完整的骨骸2大箱4小箱,各类首饰上千件,大小金条21根,小金块5块,金镯51只,金戒子228.5只,折黄金287两多。此外还有钻戒、宝石戒、银元、银器、外币等。这些物品除其中少数的有私人印记还可以辨认外,绝大部分无特殊标记。
“江亚”轮的打捞受到上海各界人民的关注,更牵动着死难者家属的心。不少人纷纷写信给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以及上海打捞工程局,打听打捞工程的进展,打听“江亚”轮沉没的原因,希望见到亲人的骨骸,将他们妥善安葬。也有的希望能亲眼看到打捞起来的“江亚”轮,希望到该轮沉没的地方去吊唁死难者的冤魂。在国民党中央银行任过职员的黄体安,他的母亲和他的结婚才11个月已怀孕的妻子均惨死在“江亚”轮中,尸首一直没有找到,当年他还特地跑到轮船沉没地江边,哀求那里的潜水员帮他寻找亲人的骨骸,可是一直没有得到。事后他曾多次在黄浦江边徘徊、眺望,默默地渡过了那个漫长阴冷的冬天。现在他得知人民政府打捞“江亚” 轮的消息后,立即写信道:“请允许我再看一次“江亚”轮吧,我的母亲和妻子是坐在该轮头等舱三号房间里的……”悲痛、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人民政府非常体谅“江亚”轮死难者家属们的心情,迅速成立了以盛丕华为首的、由各有关方面联合组成的处理捞获骨骸和物资委员会,在海关大楼设立办公室,接待家属们的来信来电来访。1957年2月16日和2月20日,委员会分两次组织了部分遇难者家属和脱险生还者,前往参观打捞起来的“江亚”轮残骸。见到残骸上的钢板由外往里卷的炸孔,他们义愤填膺,纷纷控诉国民党政府当年散布流言、掩盖“江亚”轮触碰水雷爆炸的真相、企图嫁祸于共产党的丑恶行径。委员会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死难者家属的意见和要求后,决定清明节前在古北路永安公墓为“江亚”轮死难者骨骸举行安葬仪式。1957年3月19日,350多位死难者家属带着鲜花和香烛,前往参加安葬仪式,凭吊他们的亲人。当他们看到花岗石的墓穴和装着亲人骨骸的朱漆骨藏时,纷纷洒下既辛酸又感动的热泪,心灵上受到极大的慰藉,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接着,委员会又把捞获的有具体标记的饰物发给死难者的家属沈德甫、陈济南、袭盈娟等。当他们接到这些沉没已达9年之久的遗物时,都不禁流下了眼泪。
1957年4月23日,委员会公布了“江亚”轮捞获物资善后处理的帐目。总计捞获物资(除发还给家属的物品外)折价为29400余元,结余的12000余元由委员会移交上海市救济会统一处理。至此,“江亚”轮的善后处理方告结束。
捞起后的“江亚”轮残骸虽已断裂成两段,但钢板、机器、锅炉都还很好,具有修理恢复使用的价值。遵照船舶工业管理局的指令,江南造船厂于1956年8月23日同上海海运管理局签订“江亚”号恢复性大修理工程的条款。双方原则同意将整个修复工程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抢修拆卸工程;第二阶段为修理改装工程。改装设计图纸以“民主3号”船的改建图作为设计修复参考。
为了满足长江客运的需要,1957年1月,上海海运管理局将此项工程移交长江航运管理局承办。嗣后,长航局与江南造船厂又签订修理合同。同年1月10日,该船的第一阶段工作遂即开始,艏段进入一号船坞。2月26日,艉段亦进入船坞。整个工程为前后二段合拢。机器锅炉拆下,根据具体项目进行勘验,并进行船上设备的维修保养。以船上现有的情况,测绘管系、机、炉、舱布置图。第一期工程于1957年6月10日结束。
第二阶段工程于1957年8月开始。工厂根据长航局提供的布置总图,改装机电设备要求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然后,以船方批准的设计图纸进行勘验,确定修理工程项目。因材料供应跟不上等原因,此项工程于1958年11月完工。
1958年11月30日,“江亚”号客船完成恢复性修理,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向长江航运管理局交船。
1959年2月4日上午,修复一新的江亚轮出现在张灯结彩的十六铺码头,通体被漆成了亮丽的乳白色,船上满载当年罹难旅客的家属和上海各界代表400余人。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新生的江亚轮正式启碇试航。两个小时后,当客轮再次来到当年的蒙难地——横沙西南白龙港东首的里铜沙江面时,汽笛又一次鸣响,伴随着绵绵的哀思,浑厚的笛鸣声在茫茫海天间久久回荡……此后,新生的“江亚”轮改为长江内河客货轮,往返于上海和武汉之间的航线上,重新为祖国的航运事业服务。
东方红8号
1966年11月,“江亚”轮改名为“东方红8号”。1983年,“东方红8号”退役,停泊在武汉港月亮湾码头,作为长轮武汉公司船队的水上基地。2000年6月,“东方红8号”辗转卖给温州拆船个体户。不料,当年7月8日,船上工作人员在拆卸时,不慎引燃了机舱内油污发生火灾,结果轮船被烧得体无完肤。2001年春节前,“东方红8号”的残骸被拆毁作废钢铁卖了。但茫茫波涛沉冤魂,悠悠风雨余孤舵,原“江亚”轮上仅存的一只木舵被保存下来,成为印证此次特大海难历史的唯一实物标记,现已被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珍藏。
大火
仅存的一只木舵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