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见多不怪的原因,人们往往对自己周围的景色就没有特别的注意,下次争取系统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武汉。这些主要是妻子拍的武汉大学的照片,图书馆远景:
“老斋舍”应该是武大最有名的地方之一了,这里路旁有一排樱花树,三到四月的时候樱花盛开特别漂亮。现在这里叫“樱园”,当年住过的地方宿舍正面,左边,下面,侧面等,呵呵
数学系还是在老地方,只不过改成数学统计系:
旁边往下走一点是原来的计算机系,也是数学系上课的地方:
当年的小路仍然郁郁葱葱:
未来的大学生:
偶尔发现这个,永久自行车,牌子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不像古董哦:
武大图书馆,在斋舍的顶部,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从图书馆顶层望去:
远处是原来水院的高楼,现在是武大的:
旁边的墙上也变成了画廊。注意画廊里武大的正门上从右到左写的“学大汉武立国”,这个链接
~“学大汗,武立国”~里有个故事:
图书馆里面:
原来的外语系现在是法学系,还有个“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这名字有点吓人:
以前吃饭的食堂也有名字了,广告也不少:
这条去食堂的路上是见“校友”的好地方,只是伊人容颜依稀,音讯全无:
食堂里面很干净:
如今的武大校友:
校园美景:
以前学校里的路从来都不知道有名字:
李四光石像,新建的。李四光一九二八年为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
周边的水利水电学院,武测等现在都是武大的了:
照片比较凌乱,整理出来发现还很多,也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谢谢欣赏!
后记1:除了樱园,还有桂园,枫园(研究生),梅园。这是网上找到文章关于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建造经过~,很有趣!
斋字号真是雅: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谢谢好照片!
好象外景都有些朦胧了,哈!
看来是位帅哥了,呵呵!我当时心目中的女神应该是有好几位吧:)
李四光是选址,勘探地形的
那些小兽,也不知老美咋弄懂得,俺是一窍不通
先报个到
谢谢分享
(还有,看了楼上说研究生算不算校友,当然算啦。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女硕士生做助教,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女神。。。。。那时侯对住枫园的研究生,充满无限向往)
这么多喜欢武大的朋友在文学城,没想到。
你父亲一听就是老知识分子,用词和我们不同,谢谢分享!
我的父亲毕业于武大(解放前)。我的表兄(我舅舅的儿子)也毕业于武大(80年考上的)。我父亲在我年幼时就去世(我生于1971年),可我的家人亲戚聚会时经常谈起我的父亲。我到国外来读书后,记得有一年放假回国,我的这位表兄与我谈起我的父亲,说他在武大时常与我的父亲通信(我父亲83年去世),说他毕业后因工作关系,多年间搬迁多个城市,很多信件都没有保存,但唯有我父亲给他在武大寄去的第一封信他至今仍保存着。我当即让他找出来与我复印一份,他答应了下来。可是他因工务繁忙,没能即时记得给我复印,待我收到后已是一个多月后了,还是他的秘书寄的。当我展开这封两页纸的家信(落款日期为1980年9月20日),看到我父亲漂亮的字迹,心情是很有意思的。看了您的帖子后,我突然被提醒起了我的父亲以及他的那封信的复印件,就又从我的身份文件夹里拿出这封信来,重读了一遍,还是觉得很有意思。现逐字(除隐去人名)打印这封信的第一段(因其中提及解放前和51年的武大),如下:
xx侄:
你念书尚未见你字迹和文句,今天收到你武汉来信,很兴奋!字迹端正大方,文句通顺,理智上可从高考成绩中表达出来,你的前程不可限量。解放前的武汉三镇,我甚熟络,解放后51年在中南大区财政部粮食干部学校担任会计顾问时曾数次带我的学生到武昌珞珈山,我的母校武大参观,那时武大美景如旧,神韵未减。……
欢迎校友!查武大历史发现,这几个学校原来就是武大分出去的,现在是回归了,哈哈
(申明:咱是被武大给兼并过去的,非正宗,好遗憾!)
以前研究生也是住那个地方,记得去东湖经过两排笔直水杉的林荫道,不知还在不在?
1928年8月6日,国民政府大学院聘任李四光、王星拱、张难先、石瑛、叶雅各、麦焕章为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李四光是地质学家、秘书叶雅各是林学家,对武昌郊外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叶雅各认为“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址,其天然风景不唯国内各校舍所无,即国外大学亦所罕有”。经全体委员实地考察后,1928年11月确定以武昌城外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远离闹市的罗家山(又名落驾山)、狮子山一带为新校址。依据了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疏远相地选址理念。李四光和叶雅各推荐开尔斯(F.H.Kales)担任新校舍建筑工程师,并赴上海邀请来开尔斯。
开尔斯是美国人。
希望明年或者后年能够回去一次。
不是说是李四光设计的吗?
以洪卿体育馆和9,13体育场为中轴线。工学院和行政楼都是轴对称的。狮子山和火石山也是遥遥相对的。
校舍的设计师,不是中国人,好像是个美国人。
建筑物中西风格完美结合,为人称道。
你说的太对了!当年我们在那个过道上住过,条件非常差,。。不好的咱就不说了,。。“和武大的历史在一起。”我特别喜欢这一句!现在回忆还是很幸福的:)
说实话,当年的住宿条件不算好。多数是四个人挤在一间不到15平米的小屋里。不少人羡慕桂园的大房间,亮堂、关键是不潮湿啊。我到毕业那年才是两个人share一间较小的宿舍。不过让我回头再来,我还是愿意住在樱园,和武大的历史在一起。
当年的小操场也是放电影的地方,讲机器人的美国片“未来世界”现在还记得,那片小树林好像比原来更茂密了,还不知那是“情人坡”。。
我出来时(82)也没有啥枫园,梅园,樱园的,今年才知道了樱园。
不知下面哪个网友说的,我真的是校内一条路名都不知。几年前也回去看过,武大真的还是很漂亮,还很幽静,很多地方比以前漂亮多了!
当然是校友了,那研究生宿舍我也住过的,
我住梅园2舍。
不知我能否算校友。 我是85级的研究生。在枫园(新研究生宿舍)住了3年。那3年,是最惬意的3年。
谢谢分享照片!
妻子和我是同学,都是武汉大学七七级数学系的,欢迎大家来丁庄秀园做客!
嗯,心跳加剧,往日的时光忽然被推到眼前。
老樱园图书馆的灯光还是有点晃人的说
握手,校友好!
当然是 2 元,200元一餐(一个菜)够奢侈了:)
一并谢谢 forget1 校友,有机会来玩哦,
好快,还在整理呢!
看来是校友了,握手,呵呵!
收藏了.谢谢!